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高安文  赵慧 《现代语文》2008,(9):100-101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运用)的过程;一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智力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它的心理过程产生着情感和智慧。因此,知识、智慧、情感二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现代教学论强调,无论哪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能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地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是显性的教学,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是蕴涵在内、潜移默化的隐性教学。  相似文献   

3.
和玉梅 《河南教育》2007,(12):38-39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看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的交流与培养。其实,教学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情感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伴随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实践表明,情感对人的学习有双重作用:积极的情感,如喜悦、轻松、兴奋等,能够使学生的智力活动丰富活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消极的情感,如悲伤、痛苦、抑郁等,会干扰和抑制智力活动,  相似文献   

4.
曾静 《当代教育论坛》2005,(11X):115-116
一、旅游地理课“情感教学法”的定位 “情感”教学法是以能够调动学生情绪、引起学生兴趣的有关教学媒介和手法,唤起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境的“情感”,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参与教学交流,同学积极配合,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目的的教学方法。在旅游地理课的教学中,“情感”教学法是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包括器具(如音像制品、样本、图片、风物实物等)和组织手法(如自主课题分配、生源地划分讲解、背景知识融入等),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0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图文对照,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小熊和松树之间“友好——吵架——和好”的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一、强化“过程”目标的意义1.“过程”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往往被忽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传统教学往往重视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对“过程”和“情感”两维目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教师往往忽视“过程”目标,并疑惑“过程”不是行动的“终点”或“目的地”.怎么能作为目标呢?  相似文献   

7.
一、实施“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布卢姆在《教学目标分类学》中把情感领域教育作为教学目标的三个主要部分之一(另两个部分是认识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他认为,情感领域目标包括描述兴趣、态度和价值等方面的变化,以及鉴赏和令人满意的顺应的行成.根据布卢姆的原则,结合我国中职物理教学的实际,可将中职物理教学目标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认识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第二大类:情感领域.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间的认知过程,又是师生间的情感接触和交流过程.师生之间的交往,不论是正式交往还是非正式交往,情感是其交汇点.教师在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活生生的具有理性和感性的个体.只有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进取的情绪状态,学生接受信息、思考问题等智力活动才能发挥最佳水平,教师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才能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既包括认知互动,也包括感情互动.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新课程教学基于此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入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但是,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技能而忽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缺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课后的师生活动情感交流更是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心理学和现代教学论出发,提出了情感教学的主张,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智力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作者从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重视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情感教学的指导思想,这四个方面来阐述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在《课程标准教学》(历史)中明确提出:“‘学习要求’主要是指学生要达成的目标,提示教师要完成的任务。以知识与能力目标为主,兼顾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日常教学中广大教师对“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比较高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还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分注重“知识与能力”的作法,要体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在三维目标的落实当中,搞好“情感”引导教学尤为重要。那么,语文教学要如何才能恰当地体现和落实“情感”因素呢?  相似文献   

13.
阳谦 《云南教育》2004,(2):17-19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过程:另一个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然而,传统课程目标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研究证明,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分两大类,一类属于认知因素(感知、记忆),一类属于情感心理因素(兴趣、意志、性格)。两类因素分别构成“感知——思维——知识智慧”的认识过程和“感受——情感——意志性格”的情绪过程。这两个过程和谐统一,相互作用,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语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识过程.“知”包括知识与技能及其伴随的过程与方法;“情”则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情感与知识的识记、理解掌握及应用是紧密平行交叠着发展。共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在课堂中若能做到以题(知)激情,题(知)情交融,则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尝试选择自己的几节公开课教学片断来谈谈这个老话题。以期给新课程的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目标包含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第一个维度涉及的是确定性知识,第二个和第三个维度涉及的是不确定知识。教材中各章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通过研读《教参》基本就可以了然于胸,各级各类考试考的也就是这些确定性知识,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偏重确定性知识(即新课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相对忽视不确定性知识(即新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第一个维度是其他两个维度的载体,但这三个维度在意义上是并重的,确定性知识和不确定性知识共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不确定性知识的教学也同等重要。化学实验是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不确定性知识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的教学如何开展,是中学化学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皮亚杰认为。“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知”与“行”的中介和“催化剂”.鉴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情感教育的因素是依附在一定的知识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的,是在概念、法则、性质的推导过程中和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实现的.下面谈谈进行情感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学活动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情感过程。教学论研究者不仅要关注与研究“教学认识”,同样也应关注与研究“教学情感”。教学无时无刻不渗透着教师与学生特定情境中的特殊情感,师生在情感上的共同介入、相互作用,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品性。“教学情感”对于教学而言,具有“本体性”意义。“教学情感”不同于“教师情感”、“学生情感”、“教育情感”以及“在教学中的情感”。视“教学情感”为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而进行专门研究,将为教学论研究提供新的理论生长点,从而丰富和拓展教学论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9.
当前,新的课程标准已把“情感”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共同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引下,语文教学如何处理好课堂中情感投入呢?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显然.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的情感交流过程。教学中如能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相结合,必能大大激发学生对智力活动的兴趣。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之情,并使其体验文章之情呢?本文就此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