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电视散文的繁荣为文学散文和电视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土壤.本文分析了电视散文的创作情况,探讨了其文本艺术的再造技巧和叙述形式的转化技巧.为电视艺术提升精神实力以及艺术样式的发展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真红 《学苑教育》2023,(23):27-28+31
回忆性散文是散文的一种形式。回忆性散文在语言表达上有其独特的特点,感受散文语言特色,帮助学生积累建构语言是回忆性散文教学的重点。在回忆性散文教学中,教师从言语层面着手,从文本矛盾处、反复处以及细节处引领学生品味感受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回忆性散文在语言上的表达魅力,帮助学生积淀语言经验,为学生今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电视散文是散文艺术与现代传播媒介——电视相结合而形成的新艺术样式,是将特定的散文艺术进行直观化、形象化地处理,并以电视载体来表现散文抒情写意的一种影视文学。它一般都采用超文本或复合文本的方式,即把散文中的场景拍摄成电视片,配上散文文本的朗诵,读者的视听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感受到深层次的情感,领略其丰富多彩、意蕴深沉的意境,达到散文美的最高享受。电视散文进入课堂,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得到明显改善,对散文的感受也能有更深刻的体会,可以说,电视散文是中学生感受散文美感的最佳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全球视觉文化、图像文化语境中的文学传播形态——电视文学是电视与文学的结合,是电视艺术对文学艺术的阐释和再创造。电视散文是电视文学的一种形式,也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它充分运用电视技术和电视制作手段,将多种艺术形式综合在一起,通过多姿多彩的电视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诵艺术、丰富蕴藉的文字字幕,立体、多元、动态地阐释文字散文文本,形成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现当代散文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文本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运用文本细读法,加强学生对文本语境、情感和语言阅读的指导,使其能够领悟到教材内容的深层意义,感受到现当代散文的艺术魅力。一、引导学生细读语境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作者在表达语言时所处的环境或场合,后者是文章前后段落和句子构成的某种语言环境。在现当代散文教学中,对文本进行  相似文献   

6.
陶然近三年的散文创作充分表现了他文体意识的自觉。他高频率、高密度地把意识流引进了散文创作领域。这不仅是作家创造力的再一次释放,也是多元共生的散文创作方法探索的一个新向度。这种探索的直接效果是文本的外在形态的快节奏、跳跃和不连贯。这又是与作家面对困惑时的不安、焦灼的内在世界相契合的。因此,陶然在形式上的探索并不是弧立的、为形式而形式的。他建构了一个散文文本外在形状与内在意蕴互为表征的探索并不是弧立的、为形式而形式。他建构了一个散文文本外在形状与内在意蕴互为表征的对应图式。  相似文献   

7.
电视散文作为电视与文学的联姻,有着极大的艺术魅力和发掘潜力.但是,电视散文艺术毕竟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有声语言的固定风格,音乐的创作与配置的不足,电视散文文本创作的不足等.只有发现这些问题,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实现电视散文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周中婷 《学苑教育》2021,(12):33-34
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文章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探讨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内涵与培养意义,并以散文《故都的秋》一课为例,探讨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视角下高中散文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学,其语文课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但对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其思路应当清晰。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进入文本深处,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领略祖国语言的精妙,进而建构文本的意义。本文为学生建构文本意义之途径所做的思考值得我们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文化散文和审智散文为代表的现代散文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家园,它和人类的关系不仅是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而且也是一种智慧审视与精神引导的关系,其情感诉求应该是智慧的、深度的、终极关怀的,能引领接受者得到精神的提升.因此现代散文文本更注重艺术建构的审美自觉,这种审美自觉主要体现在散文情感诉求的精神性和智慧性、生命把握的开放性和对话性、语言传达的理趣性和阻拒性、审美结构的情感性和召唤性等方面.这种艺术建构的审美自觉,将以其独特的情感把握和审美召唤激发接受者的审美再创造,使文本的审美价值得到最大的丰富、补充和提升.现代散文的接受则是一种生命沟通,读者通过散文文本走进作家心灵,去把握作家的生命律动和精神取向,达到与作家的交流和沟通,在沟通中揭示生命意义.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现代散文在艺术创造上的审美自觉,是为了激发读者的审美接受和生命沟通,从而得到审美启迪和精神引领.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热中,上海学者余秋雨的系列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相继出版,成为文化圈内外瞩目的焦点。独特的游记体使得它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文本存在,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蕴。余秋雨超越时空的文化精神追求、超越传统的自由反思意识。使他的文化散文在关照和审视中华民族文明碎片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超越意蕴,不断凸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气质,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汶川大地震时期的散文创作,作为汶川地震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当代灾难文学史上应有其意义。文章通过作品评析,从情感取向、思想内涵以及表现方式诸方面指出,汶川地震散文创作试图摆脱和超越简单地以表现救灾场面、传达集体情绪为中心的固定且僵化的模式,而在更具普遍意义的层面上探索灾难与人性及生存体验的结合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和深化了中国当代灾难文学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3.
由县级电大与社区共同建立“新市民”学习支持服务基地是一项全新的尝试。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奉化电大力邦社区“新市民”学习支持服务基地的建设与运行的有关情况展开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对如何参与社区教育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研究成果具有积极的、可供参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电大校园文化建设对电大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可以这样说,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学校的魂。目前,县级电大遇到的发展问题是比较严峻的,没有特色、没有长远的思路,县级电大就无法立足。本文主要从县级电大的界定、校园文化的内涵、县级电大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建设有自身特色的县级电大校园文化等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建设有特色的县级电大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桐城派在广西最重要的发展阶段毫无疑问是在清嘉庆、道光年间,但实际上,桐城派与广西的最早接触,在此之前就已经出现。他就是雍乾时期广西武宣人陈仁。陈仁从游方苞十年,受方苞古文思想影响,形成了"文以载道"的观念和论文以辨体为先的思想。其古文以文气雄伟著称。陈仁虽未能掀起广西学习桐城古文的风气,但他在学习和实践的同时,结合清初以来广西古文创作经世实用的文风,形成自己的特色,为清代广西古文创作积累了经验,为桐城派在广西的兴盛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近百年的散文文本和散文理论为依据,尤其是对近二十年关于散文本质与类型的代表性观点进行辨析后,认为凡创作主体运用与自己相关的种种题材,直接将自我的个性,情怀,观点等,以散体文句在较短篇幅中自由而又艺术地表达出来,进行多重真实主体的情思互动,且试图传达或改变现实精神结构者,都是散文,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可分为议论散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兼类散文四种亚型。  相似文献   

17.
广告追求是以最小的篇幅向大众传递最丰富的信息,以达到最佳的修辞效果,激发言后的行为。文章以电视广告为对象,分析了广告的特性,进而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阐释了在广告修辞效果的建构中语境的功能,认为在成功的广告修辞效果的建构中,必须有效地预设和借用恰当的语境,巧妙地利用语境烘托和引导,才能打造出具有强势生命力和修辞效果的广告。  相似文献   

18.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龙头,十分重要。但在一般人看来,电大是不进行学科建设的。那么电大要不要做学科建设。如何做好学科建设。在当前有着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学科建设的内涵、要素、任务、目的及意义的分析,立足于电大学科建设的特点,提出基层电大搞好学科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末期,一种新的散文文体悄然出现,被称为"新散文"。新散文颠覆了散文"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还原了其虚构性的文学本质,创造了多元化的心灵书写。新散文的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为当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