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广杰 《红领巾》2004,(4):140-141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方向,就是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其实质或核心就是学生、学校和政府的权利关系的再整合.在新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中,学校与政府、学生与学校、政府与学生权利关系的基本点是:自主办学和有限政府、自由选择和契约关系以及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越来越庞大,各国政府面对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支出也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以往政府大包大揽举办高等教育的行为受到了广泛质疑。于是,减少政府干预、扩大办学自由成为了各国政府的普遍做法。"有限政府"是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它主张政府权力的有限性,减少不合理干预,提高行政效率,从而实现"有效政府"。  相似文献   

3.
分权是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常态,高等教育分权是由高等教育系统自身先天的组织和文化特征决定的。高等教育分权的内涵可以厘定在:政府向市场分权,增强高等教育的市场取向;政府向大学分权,扩大大学自主权;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分权,实施高等教育地方化。同时,还需从三个方面对高等教育分权进行价值观限定:转变政府职能,扬弃政府干预;市场有限介入,加强市场监管;大学坚守内在逻辑,加强自我约束。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求尽快规范我国的高等教育,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明确举办,办学和管理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树立对社会负责的理念,加快省级地方性高等教育法规建设,增强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是生成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逻辑起点。准公共品属性是高等教育的实质属性,这根本地决定和要求了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公平与效率的健康统一,片面强调或袒护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对这种准公共品属性的误解或扭曲。坚持和张扬高等教育的这种实质属性,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各自在资源配置与调控方面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共同促成和保障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政府干预经济的问题首先是一个宪法的问题,关涉到政府干预权力与公民、企业基本经济权利互动.其中,公民、企业基本经济权利是政府干预权力的基础,政府必须尊重公民、企业的基本经济权利.同时,政府干预的权力也是必然的,是对公民、企业基本经济权利的发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学界对权利的研究多基于理想层面的可欲性或正当性,而忽略了权利的可行性。实际上,法律权利的实现需要公共成本负担,因而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两分法并不适当,一切权利都是积极权利,都需要政府的积极保护。公共资源有限,权利的实现需要权衡,因此具有相对性,而非常见的绝对性。权利具有促进社会整合的功能,私人自由具有公共属性,这从一个新的角度为宪政民主体制做出了论证。需要认真对待权利的公共成本。  相似文献   

8.
论政治结构与高等教育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国河 《高教探索》2005,2(6):18-20
本文探讨了政治权力结构与高等教育控制的关系,认为国家的政治体制决定高等教育的政府管理模式;国家的政治价值观规定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并干预和指导高校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实现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不仅如此,国家或地方权力还对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活动进行或多或少的、直接和间接的渗透和干预,高等学校的自治权力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等教育产品的准公共性、民办高等教育存在的"市场失灵"以及"有限政府"的有限性,决定着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必须承担责任,且这种责任是有限的责任,即政府责任是有边界的。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政府承担有限责任的边界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维护民办高等教育公平;二是矫正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10.
所谓高等教育立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国家有关高等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及高教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它是政府管理、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又是高教事业发展的护身符,维护高教事业的发展;而且是高教与政府之间关系的调节器,促使高教部门与政府当局相互合作,共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正是借助高等教育立法这一手段,促进了本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