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曾经读到一则父亲考儿子的故事:一个桌子四个角,砍去一个还有几个?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父亲得意地告诉儿子应该是五个,儿子不服气,于是俩人一起剪纸来试,结果出乎意料,不但可能剩下三个角、五个角,而且还可能是四个角。这则故事中,父亲和儿子起初都陷入了思维定势,通过实验才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所谓思维定势,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时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先前形成的知识、经验、习惯,都会使人们形成认知的固定倾向,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形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具有两重性,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思维定势的形成,标…  相似文献   

2.
一位父亲用一道并不新颖的智力题考儿子:"一个桌子有四个角,切去一个,还有几个?""三个。"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当然,这样的回答正在父亲的意料之中。于是,父亲呵呵笑道:"真的吗?不对吧,应该是五个。"儿子无法接受这样的答案,坚持着他的数学原理:"四减一就是等于三。"  相似文献   

3.
<正>一位父亲用一道并不新鲜的智力游戏题考自己的儿子:"一个桌子四个角,砍去一个,还有几个?""三个。"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这样的回答正在父亲的意料之中。于是,父亲呵呵笑:"真的吗?不对,应该是五个。"儿子无法接受这样的答案,坚持着他的数学原理:"四减一就是等于三。"父亲显然早有准备,他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片,用  相似文献   

4.
《三个儿子》是第五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时,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手中的水桶。故事在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三个儿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她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手里的水桶。故事的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有个聪明的年轻人,一心想当一个成功者。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却屡屡失败,于是,他决定拜访智者,寻求成功的秘诀。 “执着!”智者听完这位年轻人的叙述说道。为了证明这个论断,他讲了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 : 有一位父亲要到野猪岭去狩猎,先让三个儿子分头探路。 老大骑马走了三天,翻过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得知还要过沼泽……便打道回府。 老二步行走了四天,穿过了一片沼泽后,被一座大山挡了回去。 又过了一天,老三风尘仆仆回来了,兴奋地报告父亲,到野猪岭只需五天的路。 父亲满意地笑了:…  相似文献   

7.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作者以父亲救助儿子的心理变化为主线,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曲父爱的颂歌。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个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相似文献   

8.
<正>在正文开始之前我来给大家讲个笑话。一位富豪年迈体衰,到了即将油灯枯尽的时候,将四个儿子叫到了床前,用眼神指示下人拿出三双筷子给了小儿子。小儿子接过筷子,对着父亲冷笑着,轻易便把筷子折断了。父亲无奈又指示下人拿出四双筷子放在三儿子面前,三儿子不屑一笑,拿着筷子也折断了。父亲流泪,再指示下人拿出五双筷子,二儿子哈哈大笑,拿起筷子,又折断了它们。无法说话的父亲十分愤怒,他指示下人拿出最后十双根筷子,大儿子哈哈大笑,对着大家轻蔑地说:"父亲的意思,是叫我们今后要团结一致,这我们都懂。"  相似文献   

9.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位学生考试考差了,回到家里,父亲问他:“成绩怎样?”儿子很难为情。父亲又问他到底怎样?儿子怯怯地说:“很糟糕”。父亲想了想:“不会是最后一名吧!”“确实是最后一名。”儿子说完,等待着“暴风雨”来临。没想到,父亲喜笑颜开地扶着他的肩膀说:“祝贺你,在以后的日子里,你肯定只有前进,不可能再有后退了。”儿子惊诧不已,转而泪光闪闪。后来,他的成绩一天天好起来,最后考上了重点大学。这位父亲虽然不是教育者,却算得上是“教育家”,因为他让儿子对感到前途一片光明。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这位…  相似文献   

10.
曾听说过一个故事。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佩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相似文献   

11.
朱益福老师的征评课例第二则《它当然是五个角》,我认为是个失败的课例。原因有三。其一,四边形割掉一个角后,答案井非只有五个角,而也可能是三个角、四个角,如下图。其二,在学生回答“割掉一个角,还有三个角”时,教帅没有问一句“为什么”,就神情严峻地说不对。而学生乙回答出“割掉  相似文献   

12.
吴岚 《湖北教育》2007,(10):28-31
教学片断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背影》其实是一首父慈子孝的赞歌,作者巧取视角、饱含真情、朴实无华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特定背景下的父子情深的故事——父亲关心爱护儿子,儿子感激爱戴父亲(板书)。你从哪些文字看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呢? (学生先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全班交流)  相似文献   

13.
爱的作业     
一天,老教授在授课时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国王有三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但不知传位给谁,最后,他让三个儿子回答:"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大儿子说:"我要把父亲的功德制成帽子,让全国的百姓天天把您供在头上。"二儿子说:"我要把父亲的功德制成鞋子,让普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是您在支撑着他们。"三儿子说:"我只想把您当做一位平凡的父亲,永远放在我的心里。"最后,国王把王位传给了三儿子。  相似文献   

14.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里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作者以父亲救助儿子的心理变化为主线,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曲父爱的赞歌。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  相似文献   

15.
《马玉兰的生日礼物》也称得上是先锋派小说。它的基本故事并不难懂,用小说里的话来说,就是“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别出心裁,但人物总是固定不变的,结局也大同小异”。它讲述了一个青年寡妇的三个儿子、再加上这寡妇自己,四口人前赴后继向寡妇的小叔子复仇,而且先后失败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民国、地点是山区、方式是当土匪或以其它方式掌握枪杆子,然后再杀回来,结果却总是中了那小叔子的计。这故事有点《哈姆雷特》的味道,也是弟弟觊觎大哥死后留下的寡嫂,而大哥的儿子则为了母亲的贞洁与父亲的名誉复仇。那么它的先锋性从何而来,或者说我们主要的欣赏点应置于何处呢?  相似文献   

16.
<正>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语文课堂是一个很好的渗透"三生教育"的舞台,在教学中,我把语文课堂资源同"三生教育"相结合,作了如下探索。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在洛杉矶地震中,一位父亲跑到儿子的学校,在废墟上不停挖掘,38小时后,父亲终于救出儿子的感人故事。通过课文教学,孩子们体会到了父亲的力量,会让孩子坚定和勇敢;父亲的力量,会让孩子产生信赖  相似文献   

17.
樊彩英 《师道》2005,(6):39-39
曾听人讲起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父亲因为儿子考上了大学外语系,想买一只随身听送给儿子。当他来到第一家电器店时,售货员非常热情,不管是他看中哪一种款式,他都滔滔不绝地讲解它的价廉物美,那位父亲几次开口说“我儿子……”,都被售货员打断……结果,那位父亲走了,他到第二家商店买了一只价格比第一家电器店高出13元的随身听。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冰灯》是北师大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表达了父亲对儿子那种深沉的爱。【教学目标】1.学习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  相似文献   

19.
朱军军  彭益 《高中生》2010,(31):58-59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父亲问了儿子一个问题:"钱是怎么来的?"儿子的回答总是让父亲不满意。父亲说:"还是先听故事吧。"有一个小孩子,他有个坏毛病,那就是好吃懒做。孩子的父亲指望他能改掉这个不良习惯,然而那个孩子没有一点改正缺点的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