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文心雕龙》广泛论及了晋宋的文学批评,涉及对彼时文学理论总体状况的评述、对具体文论家及其文论观点的认识、对当时重大理论问题的辨证等。对今人而言,《文心雕龙》提供了一个值得信任的了解魏晋文学批评的窗口,也保存了不少业已散失的魏晋文论资料。总结和剖析《文心雕龙》学术视野下的晋宋文学批评,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及其意义价值。  相似文献   

2.
各家文学批评史较少提及陆云的文论观点,其文论思想与《文心雕龙》的关系也基本上不予以关注。主要从陆云《与兄平原书》等论文书简入手,考察陆云与刘勰文学批评思想的联系与区别,阐明陆云"尚情"、"清省"的思想对刘勰《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的思想形成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而后者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超越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3.
"阴谋"、"智慧"的反差--浅谈《三国》"尊刘贬曹"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作持“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所以在内容情节的设置上,在计谋描写上,也有明显的褒贬色彩,为了褒刘蜀,将诸葛亮的计谋都当成智慧,为了贬曹魏,曹操计谋都当成阴谋。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很多文论家都以草木意象来说明、解释文学理论问题,其中,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草木意象尤为典型。《文心雕龙》遍及文学理论中的创作、鉴赏及文学观念等各方面,具有体系性,体现出强大的理论意义。草木意象作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文学作品进行抒发、赏析的重要载体之一,展现了刘勰对文学创作、文学评论的基本观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刘勰通过"草木意向"分析了《文心雕龙》中"情"—"物"—"采"的关系,通过"草木意象"探讨"文原于道""经典学习"及"继承和革新"诸多重要问题,为此后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作出了理论性的奠基。  相似文献   

5.
在《文心雕龙探索》中,王运熙先生认为"执术驭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的主旨。而在这一问题上,各文论家的观点、争论不一。该文在辨析各文论家观点的基础上,认为王运熙先生注重从《文心雕龙》指导写作的宗旨出发,《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主要是讲"执术驭篇"的问题,是刘勰以"术"统《文心雕龙》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宋琴 《现代语文》2007,(9):0-11
《文心雕龙》从第一篇《原道》到第五篇《辨骚》都是讲“文之枢纽”。刘勰“辨骚”之辨应有三方面的意思:其一,刘勰以班固对《骚》的非议是“褒”、贬任声,抑扬过实”,故“辨”有辨别、辩解的意思。其二,“辨”又有“分”的意恩,是分《骚》与《风》、《雅》等经典的异同。其三,辨即变,也就是《序志》里说的“变乎骚”。  相似文献   

7.
当今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存在着盲点与误区。或以中国文化为边缘非主流有所忽视;或存有中国无批评理论的迷思。事实上,文学批评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并未缺席,成于公元五、六世纪之交刘勰的《文心雕龙》已建构了文学批评理论。当今面临全球化时代,正值借鉴西方现代学术文化资源,会通传统文学批评理论,提供现代性的研究阐释。本文即以《红线》为例,结合《文心雕龙》六观法与西方文艺理论,从"互通性"的角度进行传统文论应用的再出发。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知音》篇是我国古代文论中对文学批评方法的早期探索与尝试。刘勰认为文学批评中的误区大都是由于主观偏见造成的,所以力求提出一套客观全面的评定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标准;然而,对文学鉴赏批评的非理性、非对象化特点的认识,又使其批评方法走向直观感悟与理性分析的融合。《知音》篇揭示了刘勰对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探索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赵执信《谈龙录》严厉批评王士祯,其实质关系康雍乾诗坛风气的转移,故广为清人关注,后人对其毁誉不一,情况相当复杂。《谈龙录》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清代王峻批钞本,钞本间有评语,褒赵贬王;雅雨堂节录本则刻意消泯两家诗论差异,由此可见清人对《谈龙录》的态度。关于《谈龙录》何时撰写的问题,《谈龙录》作者自序所署写作时间似可信,且其开展文学批评的态度是真诚的。在追求开放和丰富的诗学、高度表现真情真意、反对文学批评中的门宗意识三个方面,《谈龙录》在清代走出"神韵论"的诗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谈龙录》是清代文学批评史上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诗学论著,并非是向王士祯发泄私愤而已。  相似文献   

10.
刘勰《文心雕龙》里的古代公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古代文论巨著 ,早已为文论家们所钻研 ,成果繁多。但其中文体论部分却未受到人们注意。不能忽视的是 ,《文心雕龙》里面 ,从“祝盟第十”到“书记第二十五”重在论述应用文体。而铭箴、诔碑、哀吊等等则是对古代公文文体的专门论述。刘勰的公文论自始至终贯穿着儒家审美精神 ,也充盈着文体自然观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中日两国学者关于刘勰《文心雕龙》与钟嵘《诗品》在文学观上是否存在对立的一场论争的批评,旨在渴望这种争论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2.
刘勰运用丰富多样的比喻建构了《文心雕龙》的批评话语体系。根据负载比喻的语言单位不同,《文心雕龙》中的比喻可分为词句比喻和语篇比喻,其中,词句比喻有正格和变式两种,是刘勰分析作家作品、阐述文学理论的主要方式;语篇比喻旨在突出刘勰理论批评的核心,同时体现语言艺术的整体美。比喻作为提升语言表达效果而对其进行修饰的辅助工具,使《文心雕龙》的批评话语委婉含蓄、形象可感,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在文体论、创作论、作家评论诸方面都堪称六朝文学理论集大成之作。它继承发展了曹丕的文学为政治服务的观点 ,在文体分类上比《文选》目光阔大 ,涉猎驳杂而广泛 ;在对创作规律的揭示方面比《文赋》更加精深系统 ;与《诗品》相比 ,在注重词采的同时 ,更注重作品的思想性 ,同样表现了进步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4.
以“深爱接”、“大重”及《金楼子》有“袭自《文心》”观之,昭明编纂《文选》或受到舍人的某些影响。然沈约“大重”《文心雕龙》,说明不了其在当时得到多大的关注;刘勰虽说被“深爱接”,然其远非昭明之最亲近者,“深”无以落到实处;《文选》与《文心雕龙》的诸多共同点,或在“历赏”之后,或人人均会如此,故不能不同。综合方方面面的情况看,《文选》深受《文心雕龙》影响之说,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
北朝文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北齐.杨惜、邢劭、魏收、刘逖、刁柔、刘昼、颜之推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文学见解,主要聚焦于文德论、文变论、文质论、南北文学批评鉴赏不同论等问题的评论.其中,文质论与北齐尚节俭重实用的社会风气紧密关联,主张以质为根本,文质并重,不可废弃辞调,但反对浮华文风;南北文风不同论和南北文学批评鉴赏不同论都是北齐文学批评的独特创见.北齐文学思想根植于北齐文学的创作实际,是当世文学创作实践的总结,同时,又指导着当世的文学创作.将北齐文学思想与《文心雕龙》对比,有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知南北文学思想之不同以及北齐文学思想之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开中国史评之先河 ,其史学思想影响深远 ,刘知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著《史通》专书以论史。两者之间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十分明显 ,在关于史学功用论、直笔论、采撰论、撰史原则、史学体裁体例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在《诏策》《章表》《章句》等九个篇目中十次论及曹操,对于有关曹操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家世、人品、文论思想、与文学之关系、诗文的表现等都有涉及。其中借评价陈琳檄文对曹操家世、人品的描述,平理若衡,值得肯定。另外,因《文心雕龙》之性质,并未对曹操作品作艺术上之品鉴,而无论《诏策》当指事而语、《章表》勿得浮华,或论赋嫌于积韵、弗好兮字入句,或对创作主体之强调才、学相辅,并无负面指责贬抑之语,虽未成体系,但所言大抵中肯,保存了中古时期关于曹操的不少珍贵资料,为今人提供了值得信赖的史料。  相似文献   

18.
《文献雕龙》是中国古代比较系统化的博大精深的文艺理论批评著作,历来学者们都对其十分重视,过去学者们对《文心雕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论"、"创作论"和"批评论"部分,而"文体论"部分却较少人研究,一些学者甚至认为文体论"都属无关紧要之作,没有多少理论价值,不值得花力气去探讨。"又说"诔文和碑文(文体论"诔碑篇")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应用文,一般和文学的关系不大",这些说法值得进一步探讨。《文心雕龙·诔碑》中含有很丰富的历史信息,且颇具有文学性和莫大的史料价值,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学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勰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尤其擅长于文学评论。所著《文心雕龙》,系统地阐述了古典的形式主义学理论。这一学说充分地体现在他对于辞赋所作的纯文学形式的研究方面。他探讨了辞赋的渊源和流变,总结了先秦到刘宋时期辞赋创作的历史,分析了辞赋的丽辞、章句、夸饰、音韵等文学的形式问题。这一切奠定了辞赋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