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东 《视听界》2004,(5):71-71
本刊讯2004年中国广播电视期刊专业委员会年会于9月1日——6日在长春举办。年会产生了新一届专委会成员。《视听界》首次被推选为常务理事单位,主编王晓明作为《视听界》代表,成为常务理事。同时被推选出的还有会长、副会长和其他五个常务理事。中国广电期刊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近五十家,包括《大众电视》、《上海电视》、《电视研究》、《南方电视学刊》、《西部电视》等面向大众和业界的期刊,这些期刊构成了中国广电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业内外拥有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视听界》2012,(4):6-6
《视听界》多篇作品荣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奖中国广播影视报刊协会2011年度优秀新闻作品近目揭晓。《视听界》的评论《善待学刊》(作者王晓明)、专访《第一财经频道的“第一梦想”——访第一财经频道总监谢力》(作者单文婷)获得一等奖,评论《停播商业广告=公益频道?》(作者金珠)获得二等奖。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优秀新闻作品是全国广播影视报刊业内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奖项。本次评选,  相似文献   

3.
广电     
《新闻与写作》2009,(6):93-93
据新华网5月19日消息,由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编写的《2009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广电蓝皮书)指出,中国网络视听市场的格局初步成型,商业视听网站整体呈现压缩态势。  相似文献   

4.
《视听界》2013,(3):9-9
《视听界》“封面话题”连续4年获全国广电期刊优秀栏目一等奖 全国广播影视期刊年会,5月9日在江西南昌举行。《视听界》的主打栏目“封面话题”(编辑:王晓明、单文婷、赵秋杰)再度荣获2012年度全国广电期刊优秀栏目一等奖,这是自2010年设立栏目奖项以来,“封面话题”连续4年获一等奖。同时获得一等奖的有《南方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研究》。另外,《视听界》报送的其他4件作品亦全部获得较高等级奖项。评论《美国〈新闻周刊〉告别纸版传统媒体的黄昏来临?》(作者:王晓明)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首都北京将于今年4月6日至12日在民族文化宫隆重举办《全国照相、电影、电视器材博览会》。这届博览会的主办单位是: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中国记者》杂志社、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北方光学电子总公司、秦皇岛视听机械研究所、广东  相似文献   

6.
从’94全国学刊获奖论文看广播电视研究的若干趋向胡礼伦,陶毅1994年9月对日至26日,“声屏世界杯”’94全国广播电视学刊优秀论文评选会在江西南昌召开。参评的有《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中国广播》、《声屏世界》、《视听界》等广播电视研究...  相似文献   

7.
《视听界》2009,(3):17-17
事件回放: 3月30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传播的影视剧,必须符合广播电影电视管理的有关规定,依法取得广播影视行政部门颁发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电视剧发行许可证》或《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未取得上述“许可证”的境内外电影、电视剧、动画片,一律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  相似文献   

8.
李栋 《传媒》2016,(5):62
本刊讯(记者李栋)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广东广播电视台主办的第八届“中国电视南方论坛”2016年2月26日在长沙举行.活动由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南方电视学刊》、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国传媒业界、学界的140余位代表出席.  相似文献   

9.
电视纪录片《故宫》与中国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凯 《现代视听》2012,(6):37-40
电视纪录片《故宫》用现代表现手法传播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以不凡的实力打造了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故宫》通过叙事结构、光影特技以及电视语言等成功塑造了中国形象。在华丽唯美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以及严密巧妙的叙事背后,《故宫》不仅让世界了解了这座充满着故事的神秘宫殿,更让世界透过这座文化宝库看到了一个历史的、立体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0.
祝燕南 《传媒》2021,(20):15-18
2021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编撰并连续出版16年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更名为《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202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全媒体建设要求,着眼媒体深度融合,从国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政主管部门视角,一体化、系统化分析总结2020年以来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改革成就,洞察行业发展趋势,思考新时代行业创新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电视是一门综合的视听艺术,它是以画面为基本元素,与声音共同构成了电视语言。如今,电视节目的种类多种多样,而电视纪实作品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电视纪实作品,又称为电视专题片,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如果说新闻节目是电视台的支柱,那么,电视专题就是电视台的血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大批堪称艺术精品的电视纪实作品《沙与海》、《西藏的诱惑》、《最后的山神》、《藏北人家》和《望长城》已经冲出国门,并掀起了中国纪实作品的新运动。电视纪实作品中的声音主要包括语言、音乐和音响三部分,也叫做声音三要素,语言是用来表意的,音乐是表情的,音响是表真的,他们一同构成了丰富的声音世界。电视  相似文献   

12.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最近发布《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调查显示,受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对于同时收看网络视频和电视的"双屏用户",网络已经成为收看热播电视剧的主要渠道。广告投放向视听新媒体迁移的趋势明显:2007~2012年,中国网络  相似文献   

13.
正《2013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中透露,"电视开机率呈继续下滑态势,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将媒体接触时间贡献给了新媒体。"①尽管中国电视观众数量庞大,已经超过12亿,电视衰微目前来看只是忧虑未成现实,但是,仍有学者提出要主动迎接挑战,着力点在于"经营电视文化内涵,坚守文化自觉,维护主流视听媒体的权威性"②。而对于电视消息类新闻节目而言,理当一如既往担此"立台"重担,坐稳舆论领跑者的位置。这种引领作用,在信息渠道不断扩张的今天,除了  相似文献   

14.
《视听界》2006,(1):81-81
近两年来,《视听界》对办刊定位做了修正,偏重于广播电视产业实践研究,在业界、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中国文摘界享有盛誉的《新华文摘》2005年第21期摘要转载了《破冰前行的电视产业变革——制播分离与节目公司化运作趋势分析》一文(作者:陈鹏,原载《视听界》2005年第4期)。2005年第24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了《国有传媒控股集团公司的模式选择与风险管理》(作者:陈共得,原载《视听界》2005年第4期)。在学界拥有权威地位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新闻与传播》对国内公开出版的上千种报刊上的新闻传播类文献进行收集、精选和编…  相似文献   

15.
视听语言作为电视纪录片的重要元素,影响着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以及艺术情感的表达,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及丰富的内在情感的共鸣。本文将从画面镜头、色彩、节奏、音乐音响、解说词等视听语言对电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进行剖析,探究其在视听语言方面的多层面表达。  相似文献   

16.
六年前,一本荣获省级优秀成果奖的专著《视听中国的世纪跨越》出版,那一年被称为“产业发展年”、“数字发展年”,也是真人秀节目、方言说新闻节目方兴未艾之时。同时儿童电视、对农广播的学术研究热度正在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对论文中所涉及的声电参考文献的类型、载体代码标识给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没有对视听文献(电视、广播类)的文献类型与载体代码标识给以明确的规定.这一阙如是上述行业规范存在的罅漏之处,原因可能是在制订规范时制订者对视听文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考虑不周而导致疏漏,这既影响编排规范的权威性,也影响编排规范化处理的统一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为视听文献建立统一的文献类型与载体代码标识.  相似文献   

18.
2006年7月,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开播。它是对20多年前《话说长江》创造40%收视奇迹的呼应和延续,似乎注定要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笔认为,《再说长江》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运用了高端的电视技术和新鲜的电视素材,或展示了壮阔的时代背景和巨变的现实面貌,更重要的是巩固了一种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理念——“纪录片故事化”。它以人物为故事载体,通过画面语言与声音的表现,对纪录片的视听信息进行故事化表达。  相似文献   

19.
梁阿龙 《今传媒》2023,(3):88-90
摆脱贫困是世界人民都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贫困的经验总结,对世界人民的脱贫斗争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本文对《摆脱贫困》的宏大视角、叙事结构和视听语言进行了探析,研究了《摆脱贫困》的艺术特点与成功原因,旨在为电视专题片的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彭克敏 《青年记者》2012,(12):68-70
中国的电视新闻调查节目起步要比平面媒体晚,但由于电视丰富的表现因素、视听结合的形象表述方式等优势,使得中国的电视新闻调查节目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从一开始就定下很高的目标——最能代表国家电视台水准的深度报道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