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有其血缘关系的特殊性、家长的权威性、个体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等优势,这些优势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比拟的。从思想道德上讲,有什么样的家庭和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整合教育资源,是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若能整合好这一教育资源,就能更好、更有效地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济南市区域性实训基地、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荣获山东省受新农村信赖的学校、山东省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实训基地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济南市文明单位、济南市应急管理工作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2004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全社会引起巨大的反响和高度的重视。关注未成年学生教育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头等大事。学校作为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担负着艰巨的任务和崇高的职责。如何创新思维、真抓实干、增强实效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今年5月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党全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大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各和接班人。在未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学校教育是主渠道。为此,尽快构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保障系统成为当前重中之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目前,我省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893万人,占到全省人口的27%,其中,各类中小学在校未成年学生有650多万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三晋千万家庭的幸福安康;他们的道德品质,关乎山西的前途和未来;他们的整体素质,关乎我省小康社会建设大业的成败。因此,抓好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广大教育…  相似文献   

6.
黄萍 《广西教育》2009,(8):10-10,42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校极为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在校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残疾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了解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少年的特点,探索其教育规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笔者试从培养聋哑生的健全人格方面作一些探讨,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相似文献   

8.
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残疾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了解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少年的特点,探索其教育规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笔者试从培养聋哑生的健全人格方面作一些探讨。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突出地强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利在当代、惠及千秋的民心工程。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新旧体制的转换交替,学生思想、观念也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中,也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下面就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一,社会上不良风气滋生蔓延,腐朽、愚味、落后文化和各种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的传播,腐蚀着学生…  相似文献   

10.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短短20年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在这个信息时代里.网络与中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网络对当代中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给学校思想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设策略,有利于促进学校网络思想道德建设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使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更具有时效性,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进行调查了解。本次调研的结果表明: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因素,究其原因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及自身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情感因素的培育和养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育主体必要的情感能力素养,加强教育对象敬畏、责任、移情等相关情感能力的培育,以情育情、以知育情、以境育情,实现思想品德的内化,最终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环境有了诸多新变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塑造有较大影响。因此,高校有必要确定育人环境原则,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重要影响,优化高校网络文化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信息时代下引导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把学生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思政教育新途径,凸现人文关怀是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6.
高校加强诚信教育的途径新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诫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根本。高校要从多方面加强诚信教育。一是教书育人要突出诚信教育;二是管理育人要强化诚信教育;三是服务育人要重视诚信教育;四是环境育人要体现诚信教育;五是学生自育要强调试信教育。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导方针,体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外语教育应主动适应国家人才需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因此,有必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外语专业课程教学。本文拟以“当代西方人文精神概论”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例,进一步阐发外语教育如何把握中国立场,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引领,进而推动高素质外语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生师比提高过快,青年教师占比逐年上升,教师负担过重,师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诸如职业信念动摇,敬业精神淡化,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缺乏关爱等。鉴于此,针对当前地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寻求一条适用于现阶段地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可行之路,以期为高校师德建设作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与践行以及接受相关教育的情况,以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体系,通过梳理过去几十年来国内外与大学生社会公德相关的研究成果,发现学者们主要就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现状、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及教育的对策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公德有一定的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实际行为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平。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与实际行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因此,我们在构建适应新型社会环境的社会公德教育体系时,应重点放在如何促使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自觉践行上。  相似文献   

20.
生活的美需要感受,《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美更需要通过学生的感受而实现。所谓引导辨议法是指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反向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经过认真准备后,发表每个人的意见,互相启发,共同研究,得出比较全面深刻的结论,通过设疑、质疑、探讨,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实施引导辨议既有理论的根据又有现实的依据。必须遵循发展原则、民主原则、主导原则、主体原则以及合作原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