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提出的评价理念是:“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堂是每个教师再熟悉不过的地方。正因为熟悉就容易对某些教学现象熟视无睹,就缺乏对课堂的用心体察。许多教师经常听课,但却获益不大,原因就在于此。如果我们能够理性的分析课堂教学的内涵,采用“拿来主义”,就会使我们在分析和处理自己课堂问题时游刃有余,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怎样听课呢?也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关注别人的课堂呢,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被一线教师接受并且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以体现。看上去,我们的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也在随着变化、更新,可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否理想?事实上,由于种种因素,我们的课堂效果并不乐观。那么,新课程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而达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从课堂这一主要环节入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现象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不符。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往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预设,而由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开放性较强,在长时间的新课程理念浸润下,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自丰性、独立性和个性,学生在课堂上所体现出来的思维经常出人意表,超出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预设,那么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出现这样的情况正常吗?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教师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预设与生成作出一些追问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听课中,不仅仅要关注上课教师教学理念的不同呈现、教学风格的不同展示,更重要的是,要善于从上课教师直观的、外显的课堂教学呈现中,对其在教学中所蕴含的教学理念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在思考中真正领会教学理念。要积极关注活生生的学生个体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是否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带着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现象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不符。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往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预设,而由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开放性较强,在长时间的新课程理念浸润下,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个性,学生在课堂上所体现出来的思维经常出人意表,超出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预设,那么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出现这样的情况正常吗?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教师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堂预设与生成作出一些追问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丁晓飞 《课外阅读》2011,(11):136-136
新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积极探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那么,课堂教学中究竟还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应该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必须明确: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并不是不要教师,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强调以学生为本,更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师的要求是更高了。它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融、共享智慧快乐的活动,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是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思考和感悟时有形成,这就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这种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那么,怎样构建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8.
听课评课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师的听课评课方式也应随之改变.因而,怎样进一步提高听课评课的实效已成为当前教师广泛关注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课堂教学,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索的。数学究竟应该给孩子的童年和明夫留下什么,学生是否应当享有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我们扪心自问。观察现阶段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不难发现,传统教学的诸多不良习惯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着我们,压抑着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导致了种种积极“体验学习”的缺失。可以这么认为,如何彰显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靓丽生命,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10.
冯军成 《考试周刊》2011,(50):73-73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注重让学生树立好学的信心。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朱岚 《现代教学》2006,(4):33-34
随着新课程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策略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听——学生在辩论争鸣;看——学生在合作探究。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学生的自主时间多了,想象的空间也大了,课堂上的思维活跃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多了,课堂气氛也热闹了……然而,就在我们为新课程理念所带来的变化而欣喜时,我们可曾注意过与之而来的种种课堂教学的“时髦秀”现象?我们又可曾在新课程的探索过程中为这些“华而不实”的所谓的新教学观念警醒过、思考过?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注重个性化,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和独立思考学习历史,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3.
在多年的下校听课过程中.笔者深感当前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现象还比较严重。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课堂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到组织形式,都出现了一些积极的新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改理念的体现,已逐步被广大一线教师接受。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很多弊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讲述历史事实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听课反应,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单调,学生对历史课堂逐渐失去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后,就会有学好历史的动力,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探索如何增加课堂趣味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课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杨伟 《语文天地》2009,(10):43-44
在新课程形势下.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课堂教学的重点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那么.在废除了语言的霸主地位之后.教师还能不能讲呢?成了学习主人的学生真的能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参与语文活动吗?课堂上的知识训练是否有悖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呢?  相似文献   

16.
更正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深刻变化,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的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产生了一些困惑,导致了行为上的偏差。这不利于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也引发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我们该追求什么?数学课堂应该留给学生什么?教师该如何“帮”学生“做数学”?本人曾多次聆听了不同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想就其中两位教师所上的两个片断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谢玉英 《青海教育》2014,(11):36-36
在九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但学习效果却不是很理想。为此,我们应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在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有效”二字上下功夫,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那么怎样实施有效教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从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内的课堂教学评价大多过于注重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评价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素养高低、课堂上机智灵活等等,而很少关注学生课堂的学习行为。我们知道: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更应该围绕学生的学。就当前的教学理念来讲,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设定应关注学生行为的改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教育改革的步步深入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给我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指导下,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在改变,课堂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积极性有渐渐提高之势,但学习效果还是不尽人意,当下,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思考如何上好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