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第六届年会于一九九四年五月二日至六日在古都西安举行。到会的全国各地现代文学研究界专家、学者及韩国和日本学者共约一百二十多名。大会以回顾新时期十五年以来现代文学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展望今后研究的发展和突破为主题.对小说、诗歌、文学史、戏剧、杂文、思潮、理论批评、史料和各重要作家等研究领域的现状作了认真细致的梳理.与会代表达成了  相似文献   

2.
自创生伊始,中国现代文学就跟现代报刊传媒的发展有着不解之缘。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共生和互动的关系。将现代文化传播及现代传媒引人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视野,必将改变其研究的方法、视角,进而改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般观点。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在现代报刊与现代文学之间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论述现代报刊和出版机构等现代传媒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多方探讨现代文学史研究和现代文学文本读解的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3.
杨洪承教授长期耕耘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等方面建树颇多.  相似文献   

4.
《唐山师专学报》1994,(1):47-49
文采同志的名字,对现代文学研究界来说,已不是个陌生的名字。新时期以来,他先后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形象衬探》,《中国现代女作家论》、《高兰评传》等学术著作,最近又出版了《时代女性论稿》。同时在国内的报刊上,也常能见到他的论文发表。在女性文学的研究领域内,他是个有成就的学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学者解志熙潜心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问题和文献问题,创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批评性校读法,对于矫治学术研究中过度阐释、逞臆妄说的主观主义批评,功莫大焉。近些年来,学界一直在反思文学批评中的西方影响问题,西方的理论有多少是为中国的文学量体裁衣而制成?在这样的语境中,我们自然就会明白,解志熙的现代文学批评性校读法的创立,意义确实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6.
在十年浩劫期间,我国的现代文学研究虽然基本中断,但在国外,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工作并未停止。那对,中国和苏联的关系虽然严重对立,苏联的一些中国学者还是撰写了一些研究中国文学的论著。兹介绍两本: 《闻一多的生平与创作》,苏联  相似文献   

7.
茅盾研究的突破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已经进入宏观阶段,综合研究、比较研究在目前发表的现代文学研究的论文中,占了空前的比重。这种倾向和现代文学史领域中薄弱环节的研究——这种研究带有很大的填补空白的性质——一起,成了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深入发展的显著标志。但这并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经过老、中、青三代学者十余年的共同努力,正逐渐摆脱政治的自觉而趋于文学的自觉,走向这一学科的纵深领域。其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研究者们的视线已从文学与政治的现实关系,转向了文学与文化的渊源关系,在一个更深的层次上,探索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运行的内在规律。龙泉明同志的新著《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合点上——中国现代作家文化心理分析》(陕西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9.
王明科博士的学术专著(嘶怨恨理论视界下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从怨恨视角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了重新解读。这是一个关于中国现代转型的研究,也是一个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学而克服怨恨感情心理体验的研究。这部专著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有十多个方面的开拓创新,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创了一种新范式与新论域。  相似文献   

10.
熊权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3):F0002-F0002,F0003
对学术史的兴趣萌生在北大求学时期。当时,温儒敏老师开设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概要课程、陈平原老师开设现当代学术史研究课程,听者云集。作为选课者并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我尝试选取现代文学研究的学者个案撰写论文,算是一番走近学术史的经验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最早由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开创,近三十年来文艺学家在这个领域里声音日渐响亮,与古代文学专家的研究相互配合、相互渗透。文艺学家力图通过对古代文论的阐释,揭示文学艺术的一般规律,为建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寻求思想资源。文艺学家研究古代文论,应力戒脱离古人的文本和语境,强人证己,力戒比附西方文论,游谈无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不应停留在词语和口号,关键是从当代的文学实际出发,以解释、解决文学发展中的问题为目的。  相似文献   

12.
大陆学者对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 ,起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80年代初。首先倡导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是广东、福建两地的学者。经过 2 0年的研究以及“世界华文文学”概念的产生 ,大陆学界形成了一种新的学术观念———要建立华文文学的整体观。也就是要从人类文化、世界文学的基点和总体背景上来考察整个中华文化和华文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产生了丰富成果 ,在研究观念、方法、理论体系诸方面有了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13.
文艺美学是新时期以来由中国学者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学科,是中国学者对世界学术发展的一个贡献。它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产生的。其发展历程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为文艺美学的提出与初创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为文艺美学的发展建设时期;第三阶段为新世纪,为文艺美学进一步深入发展和进入国家体制内建设时期。文艺美学的学术内涵在学科界定上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的一个新兴学科;在研究对象上是艺术的审美经验;在研究资源上包括中西马以及现代的理论资源、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各个艺术门类的成果以及当代大众文化资源等;其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经过改造了的审美经验现象学方法。其理论贡献是进一步推动了理论战线的综合创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美学与文艺学的现代理论转型;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美学与文艺学与世界学术接轨的步伐;为我国传统美学在现代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平台。文艺美学在当代遇到诸多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是大众文化的勃兴使艺术与非艺术以及美与非美界限模糊,民族文化的振兴要求文艺美学更快地走向世界,理论上则是艺术终结与文化研究理论的发展等都对文艺美学的存在及其内涵提出责疑。而对其应对则是立足于理论、学科与队伍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汉字研究中,出现了一些随意解说汉字的现象.汉字研究是一门科学,必须尊重汉字研究的历史、尊重汉字发展的事实、尊重汉字发展的科学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有汉字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如何厘定文言小说的"类"是文言小说研究中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典籍文献中关于区分文言小说"类"的观念与方法,分析了文言小说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两种不同审美趋尚,指出文言小说的分类宜从风格上把握,不宜从题材上去把握:可以分为"晋类"和"唐类"。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门跨学科研究,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与比较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发展密切相关.该研究方向在发展初期吸收了影响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在原始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20世纪中外文学的交流和比较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研究者们对影响研究的质疑、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的提出、对"文学性的重申"等,都是试图使20世纪中国文学能以对等的姿态进入世界文学的多元格局中,并以自己的独特创造丰富世界文学,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也将在不断的质疑与尝试中,寻求自身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外有关中国宝卷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接触宝卷文献,早期的研究比较关注宝卷与佛教、民间信仰的关系;也有几位学者指出其在中国俗文学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探讨宝卷来源及其与其他讲唱体裁的互动关系问题。一开始,大部分研究集中于明末清初的宝卷(所谓早期宝卷),后逐渐扩大到清末民初的叙述性宝卷文本以及民间表演。国外收藏了一些明末清初的中国宝卷珍本。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下半叶,国外学者主要是收集分析宝卷文本;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有些学者开始关注民间宝卷讲唱以及宝卷在民间仪式中的功能,近年甚至有学者到中国乡村观察宝卷的讲唱。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西欧、北美国家的用英语编写的宝卷研究文本,但也讨论日本、俄罗斯二十世纪形成的独特的宝卷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应有明确的思路,应遵循科学的治学、治史方法,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科焕发活力,形成前瞻性特色,以便不断开辟新的生长点,为文科实现自身价值摸索经验.本学科点有四个研究方向: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影视-戏剧文学和儿童文学,有老中青三代人组成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科研群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民间故事学肇始于对民间故事现实意义的发现,或者说,学者们发现了民间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种种意义,才开始专注于民间故事的搜集与研究。学者们将这一最为“俗”的民间文学形式带入学术殿堂,展开了多重视角的学术审视,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民间故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文论界对<毛诗·大序>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文论研究思想的转变和进展,我们的研究经历了简单以西方近代文艺思想图解、反思并深入挖掘建立理论根基以及国际化运动的影响三个时期.虽然西方现代学术体制对我们的研究造成了很大影响,但不少学者仍试图开始摆脱简单用西方观点解释中国古代思想的窠臼,恢复传统中国文艺思想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