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示要编写近百年的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教导我们要认真研究我国的历史。本刊第九期中文之冈同志建议编写《中国出版史》,我表示积极响应。编写《中国出版史》是应该做而且有条件可以做到的。而《中国出版史》的能够编写完成,也就是中国政治史、文化史的组成部分。我想提供一点建议和一些有关文化出版资料: 一点建议是关于请文化出版界人士撰写资料。当代从事于文化出版工作的老前辈老同志,大多还健在,他们都是亲身经历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过针锋相对的斗争,掌握第一手文化出版史料。有必要请  相似文献   

2.
2004年12月,在学术界各方面的推动下,“首届中华口述史高级论坛暨学科建设会议”在扬州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中国口述历史有了自己的组织,口述历史工作的开展从此将逐渐走上正规道路。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秘书长左玉河博士,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文化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社会文化史研究。  相似文献   

3.
"编辑史,顾名思义是研究编辑工作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它的内容应包括编辑工作的产生过程、各历史时期所注进的新的因素,以及寻找其发展演变的脉络."[1]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就目前已出版的或公开发表的专著、论文来看,中国编辑史尤其是中国编辑通史,总是与中国文化史、书史和中国出版史纠缠不清,不能真正地历史地描述、揭示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编辑活动的产生、发展过程,不能实实在在地给当代的编辑实践、编辑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任何一门新兴学科中,理论、实务和历史三大板块都是密不可分的.历史是学科理论的学术基座和发展脉络;理论是历史发展规律凝聚而成的观念结晶,这个晶体的灵光又是照亮历史航程的灯塔;实务交织于理论和历史之间,是理论的源泉和历史的素材.要学习和掌握出版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首先需要学习和了解出版史.作为编辑出版学与历史学交叉学科的出版史,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专门史范畴.  相似文献   

5.
最近30年来,伴随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延伸,文化研究热潮滚滚、硕果累累。西方文化的引介,中国文化的史的开掘和论的创新,乃至当代文化的价值建构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从严格的学术创新角度审视,中国文化史的研究还有诸多需要努力的方面,其中,断代文化史的研究特别是少数民族统治时期的断代文化史的研究,因为历史偏见和研究难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范军 《出版科学》2007,15(1):91-93,39
2005年,有关出版文化史的研究成果丰硕,可圈可点.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辑录全年公开刊行的相关论著(含部分旧籍新刊本和修订本),为关注出版学术文化的同道提供参考.我们所录出版文化史著作包括出版史料、出版史、出版学术史、图书文化史、新闻传播史(含报刊史)、印刷史几类.因仅为一年的著作,数量并不很多,编排不再分类.部分书目非经眼所录,而是来自相关报刊、出版社网页、网上书店等,不准确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诸君指正.  相似文献   

7.
出版史是对出版历史进行总结归纳的学科。作为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和印刷术的国度,中国具有悠久的出版历史。对中国出版史的研究,一直是海内外的学术热点之一。海外的中国出版史研究,是指域外人士用英、日等文种出版的研究著述。由于外文的语种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以英文为主的撰述,兼及其他语种。从1925年美国出版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印刷史的著作至今,海外的中国出版史研究已经有了八十余年的历史。根据这八十年来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将它分为早期、中期和近期三个阶段。一、海外早期的中国出版史研究海外早期对中国出版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出版史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50年到1980年为萌芽阶段,出版史基础理论研究几乎是空白。1981年到1989年为起步阶段,对出版史的研究意义、分期、研究对象等理论问题有了初步的探讨。90年代伊始,学者们开始在中国文化史的理论框架内探讨出版史,力图使出版史研究学术化,显示了与前期研究的迥然不同的学术趋向,并逐渐确立了出版史研究的学术规范,为出版史理论在21世纪的进展奠定基石。由于中国出版史的分期问题已有叶再生、汪家熔等多家探讨,在此不赘。下面从出版史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范围、…  相似文献   

9.
编者同志: 我建议编写出版一部《中国出版史》。我们应了解和研究过去的历史、传统经验;应为培养出版干部提供教材;同时“出版史”又是革命史、文化史、科技史的组成部分。把这一部书编出来有重要意义。具体搞法,我认为可以分三个步骤: (1)从组织编写革命出版回忆录、出版大事记等着手,为编写出版史作好准备。这些出版史料,可分辑陆续出版,内部发行。 (2)革命出版史是中国出版史的重要组成部份,可将《中国革命出版  相似文献   

10.
程得中 《编辑之友》2018,(6):98-102
民国时期文化史著作的出版是出版史上一座丰碑,很多著作成为经典,多次再版,20世纪80年代后不断有各种类似文化史丛书问世.文化史著作从西方引入始于20世纪初,顺应了新史学发展潮流,能够反映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遂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术著述体式推广开来.20年代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出现第一次文化热潮,是文化史著作的繁荣时期,代表性成果是商务印书馆《中国文化史丛书》的出版.抗战期间各大出版机构辗转内迁武汉、长沙、广州、重庆、桂林等地,在艰苦环境中仍有25部文化史著作问世,这些著述承担起存亡继绝的历史使命,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鼓舞斗志起到了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日,偶得姚福申同志所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1月出版的《中国编辑史》一书。通览之后,深感此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不仅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包含了许多的文化知识,对于研习中国文化史的人来说,很值得一读。此书前有绪论一篇,精辟地阐述了有关编辑史的若干问题。全书分为上下编,上编为古代部分,包括十章,从中国文字和文献的起  相似文献   

12.
2000年 6月 8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九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西夏和回鹘活字印刷术研究》新书发布会及出版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与会专家盛赞此书是一部具有填补历史空白意义、学术价值很高的精品力作,它的出版,对印刷史、出版史和民族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中国早在 11世纪的北宋时期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与活字印刷发明人毕埃耐贝拇罂蒲Ъ疑蚶ㄔ谄洹睹蜗侍浮防铮源俗髁朔浅C魅返募窃亍F渥质淙徊欢啵员习D发明的活字印刷的工艺过程却记述详尽。故…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文化界出版界普遍对于出版史研究的关心与重视,是值得高兴的事情。重视出版史研究,首先是文化学术界研究文化史热潮的直接结果,因为出版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广泛的文化内涵。出版史必然是文化史研究的重要方面。自然,书刊出版史既是编辑出版科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编辑学、出版学的研究兴起,作为书籍装帧史的研究也是顺理成章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 ,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一笔巨大财富 ,它不仅对世界学术有着独特而宏富的贡献 ,而且对于今天的出版、文化事业有着很高的借鉴价值。而曹之先生的新著《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正是通过对古代图书编撰的研究 ,力图总结其理论与方法 ,古为今用 ,推动当代出版文化事业的发展。这部《中国古籍编撰史》主要围绕古籍编撰学理论的发展历史、古籍编撰者、古代图书编撰的内容、古代图书编撰的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该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1.该书是填补学术空白之作。从相近图书的出版情况看 ,该书是…  相似文献   

15.
正推荐理由民国时期的出版业上承晚清新式出版,下启新中国出版,在中国出版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与意义。正因为如此,"在当前应该提倡和重视20世纪出版史即近百年出版史的研究"渐成学界共识。作为民国出版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吴永贵教授的《民国出版史》,对民国的图书业历史,从行业经济史和出版文化史两个维度,进行宏观把握与概括。同时对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美术出版史和文化史上一项伟大文化工程——巨型图籍《中国美术分类全集》。在著名专家努力工作和各地博物馆积极配合下,全面展开工作,现已出版的有16册,送工厂发排印制的有10卷,定稿待发的有12卷。目前除《壁画全集》、《民间美术全集》、《青铜器全集》、《漆器全集》、《岩  相似文献   

17.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洋务运动及其历史和文化地位没能得到客观公正评价.特别是对其开窗启智的翻译出版活动,在中国近代史、文化史、出版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更是认知不足.作为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出版活动上承教会出版阶段,下启民营出版阶段,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出版近代化的进程,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出版人才,并为近代出版创规立制,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出版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月,北京华文出版社出版了章宏伟先生的《出版文化史论》。这是一部从文化层面研究出版史的专著,有史有论,史论结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该书对中国出版史进行了缜密的考察与论述,观点鲜明、考之有据、述之详实、论之成理,有不少独到见解,下面略评一二。 一、从出版角度来审视出版  相似文献   

19.
范军 《编辑之友》2006,(3):73-75
老出版人李瑞良先生数十年致力于中国文化史、学术史的研究,成果丰硕.他先后在中国内地和台湾出版了<中国目录学史>、<秦汉时期的书籍文化>、<福建出版史话>、<中国古代图书流通史>等专著,另有论文数十篇见诸报章.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肖东发教授所著的<中国出版通史·先秦两汉卷>对我国先秦两汉时期的出版业概貌及其规律进行了较为精深的考证和全面系统的总结,填补了先秦两汉时期出版史的学术空白,具有开创之功.该书主要特色有:一是大出版观的开阔视野,以文化史、社会史为视角,注重先秦两汉时期出版业与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二是吸纳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主流观点为主,融入个人创见;三是强调出版载体、形制等技术要素对编辑出版活动的推动作用;四是论从史出,史从考出,史料严谨可信;五是以史为鉴,注重经世致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