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汉宋之争”是晚清理学中特有的命题。“汉学”即乾嘉考据学,“宋学”指称的是理学。乾嘉时期“汉学”发展极为鼎盛。是时,汉学家指斥理学的空疏,对孔孟书中仁义礼智等理学主要观念亦别创新义,对周、程、张、朱之书,更是大为诟病。  相似文献   

2.
高峰 《华夏文化》2003,(2):53-54
儒家学派的发展与繁荣是宋代思想学术史的重要特点。当时 ,众多学派纷纷出现在思想学术舞台上 ,在不断的批评、诘辩、融合、吸收中将儒学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要把握宋代儒学的发展线索与特点 ,就必须对当时各学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系统的梳理。而这一点 ,正是目前宋学研究中的薄弱之处。近年来 ,有关宋学研究的成果甚多 ,但专门探讨学派关系的著作却并不多见 ,且主要偏重于对南宋时期理学内部诸派别关系的探讨。肖永明博士的近著《北宋新学与理学》(陕西人民出版社 ,2 0 0 1)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 ,对北宋中期同时兴起而又相互对…  相似文献   

3.
“天理人欲”观是宋代理学家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理学家的思想倾向。理学为什么要在客观物质世界之上抽象出一个“天理”,这个“天理”对人地间有什么指导意义,“天理”的指导意义如何与“人欲”结合,从而形成宋代以后中国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4.
近读蔡方鹿教授新著<宋代四川理学研究>(北京线装书局2003年8月版),这是国内第一部以宋代四川区域文化--理学为研究主体的专著.在作者看来,作为宋代理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宋代四川理学不仅是广义的宋代蜀学发展的高峰,亦是整个巴蜀文化发展的高峰,并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理论深刻影响了宋代理学乃至整个宋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参见<宋代四川理学研究>第283页,下引该书,只注页码).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宋朝产生的儒学新形态,历来称谓繁多:道学、理学、宋学、新儒学等等。每一种称谓都反映着不同时代的人对于自身现状的独特认知。"道学"和"理学"是宋人自言之语,其中透露着他们对于自身学术与理想的认识;"道学"与"理学"概念之间的差异,也彰显着宋人思想与政治的真实处境;元明清三朝沿用"道学"与"理学"的概念,但其背后所表现出的思想差异更为复杂;用"宋学"来指称宋代学术,这是清人在考据之学的学术理路上做的概念划分;用新儒学来指  相似文献   

6.
高峰先生在《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1期)上发表了《为什么是“新宋学”——陈寅恪文化学术理想》一文,结合陈寅恪的著述和治学经历,主要探讨了陈寅恪“新宋学”的内涵与意义。他认为陈寅恪首倡“新宋学”的概念,其内涵是指“宋学的规模和成就、宋儒的解经方法、宋贤的史学‘考据之学’(长编考异之法)乃至宋代的民族主义”。此文不乏...  相似文献   

7.
略谈宋代饮食风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立波 《寻根》2004,(2):56-58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有人甚至认为宋代经济已超过了明清。经济的发展,使宋代食品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宋代饮食颇具特色,与前代相比,宋代百姓的饮食结构有了较大的变  相似文献   

8.
朱熹与诗     
作为“致广大、尽精微”的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1130—1200)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但不应忽视的是,朱熹同样是一位颇有成就的诗人,并在诗歌的创作与鉴赏方面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宋代是四川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宋代四川城市数量较隋唐五代时期有较大减少,更趋近于今日之城市数量,亦或可以从侧面反映其相对合理性。受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宋代四川城市的发展分布仍呈现出不均衡性。这也可从宋代四川城市等级规模体系以及重要商业经济中心城市的分布格局中得以反映。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我国禁书史上的重要时期,其上承先秦以来的禁书传统,下启元明清禁书之先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现状。本文从宋代禁书的发展脉络着手,将宋代禁书分为初期禁书、中期禁书、高潮期禁书和晚期禁书四个时期,并分析了四个时期的禁书数量、禁书特点及禁书类型等。  相似文献   

11.
胡宏提出经所以传义的思想,重理义、重道是胡宏经学的显著特点;由此批评汉学章句训诂之末;主张经史结合,把义放在经史之上;重"四书"及"四书"义理之学,其地位在"六经"之上。胡宏的经学思想体现了时代思潮的转向,为宋学与理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中庸>是儒家重要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包含了先秦以来学术界共同探讨的天命、性和道等一系列重要的哲学概念,是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一种道德实践原则和处世待人方法.尽管儒家以中庸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但在唐代以前,除梁武帝作<中庸义疏>外,<中庸>并未引起儒家学者的重视.中唐以来,韩愈、李翱为复兴儒学,在哲学领域内对抗佛教,遂对中庸思想进行了阐发.宋代时,<中庸>成为中国思想界尤其是儒家关注的重要话题,成为除五经之外弘扬儒学思想新的重要典籍之一.既然<中庸>对振兴和弘扬儒学如此重要,那么在唐宋思想转型中,宋代僧人对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如何?对宋代哲学史和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学术指向?目前的研究尚显薄弱,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以宋初名僧释智圆和释契嵩为主,探讨了宋学形成前僧人群体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从宋代中国哲学思想史发展的历程来看,智圆、契嵩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对于提高儒家理论思维水平,探究事物的本原和规律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种认识与回应也为宋代学术界提出了重建社会秩序与思想秩序的一种策略,昭示了后来中国思想世界中主流知识、思想与信仰的走向,而相当多的宋代士大夫尤其是宋学中的理学派,对这种走向与策略表示认同.  相似文献   

13.
宋代,士大夫崇佛之风日甚,几至人人谈佛。理学诸子为捍卫儒学地位,视佛学为异端,着力排佛。二程、朱熹强调儒佛界线,以儒家价值观立论,从“理”的“实”与“空”、“公私”、“义利”等方面力辨儒佛之异,指斥佛学无“理”,即便有“理”,其“理”也“空”;佛学立教,为“私”为“利”。但是,儒学与佛学本为两种不同的信仰体系,理学诸子以儒学价值观度量判定佛学之非,其理论有着先天的局限,故其排佛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苏东坡:传统批判与环状思维──关于中国的“近代”问题[德]顾彬著马树德译一段时间以来,有一种很流行的看法,认为宋代(960—1279)是中国近代的开端②。我个人却宁愿把它看作是一个新的时期,因为如果近代真的始于宋代,那么新事物就不仅出现在政治、经济和...  相似文献   

15.
唐向荣 《寻根》2002,(3):9-15
孔孟儒学发展至北宋时期(960~1127年),完成了“理学”博大精深的理论形态和思想体系,并出现了以周敦颐为代表的“濂学”、以程颐程颢为代表的“洛学”、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等重要学派。  相似文献   

16.
张波 《华夏文化》2010,(1):13-15
<正>在北宋时期,关学创立。由于张载及其弟子的努力,关学思想发展达到宋代理学的较高程度,其影响不下于洛学,在关学史发展中出现了第一次高峰。南宋时期,关学零落,学者多专注于事功,但思想创新甚微,影响较小。金元时期,虽偶有杨奂、杨恭懿等学者出现,但仍然持续南宋时期的低迷状况,其思想亦多承程朱遗绪,鲜有理论创新。但是,时至明代,关学发展不仅呈现出多元、变异的特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专制社会后期占据绝对主导思想地位达六百年之久的思想形态,学术界历来存在多种名称,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最为普遍,即:道学、理学、宋学、新儒学。  相似文献   

18.
尤学工  封霄 《中华文化论坛》2023,(4):160-173+192
借历史故事阐发思想主张是古代士人的话语传统,宋明时期“成汤祈雨”的多元书写是为典范之一。在天人相与的知识框架下,“成汤祈雨”成为士人构建理学体系与“借天道言治道”的重要元素。宋至明初,在“事应说”遭遇挑战、理学兴盛的背景下,水旱天定与和气召祥观念融汇于士人对故事的叙述中。明中期理学走向内在化、心性化,对人本身的关注更切,士人对成汤以身为牺之举及故事真实性的争议陡增。中晚明政治生态复杂,士人常援引“成汤祈雨”讥刺时政,表达对治世明君的期待。“成汤祈雨”在宋明间为理学士人提供了阐发己见的对话空间,其间既有对“事应”和“人祷”的反动,也有灾异限君和倡导“敬”与“诚”的一贯传统。与时代思潮相呼应也为故事本身提供了文化生长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学术争鸣是学派发展的重要途径。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派多是在与其他学派的争鸣中确立其地位的,如同汉代思想家王充所言的那样:"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两论相订,是非乃见。"(《论衡·案书》)所谓理不辩不明。而这一点在思想文化极度活跃的宋代表现得最为明显。北宋时期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历经多位儒者的理论建构,理学——这一中国学术史上的新的范式得以出现。与此同时,思想界也异常活跃,致使"庆历之际,学统四起"。深受佛  相似文献   

20.
宋代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成熟、丰满时期,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宋真宗时期,既重视民间传统节日,又新创5个官方节日,增加了宋代节日数量,丰富了宋代官吏们的节日生活。在国家因事设节、完善中国古代节日“官民”系统结构方面具有开创之功,对后世乃至我国现代节日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