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以来,我连续当了五届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的评委,看到不少作品因为作者缺乏对评奖标准和创优规律的了解和把握,痛失获奖的机会,甚感惋惜。因此,吸取别人的教训,借鉴成功的经验,对提高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创优水平有积极意义。一、不违规无硬伤没有规矩,不成方园。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的评选和体育比赛一样,是按照既定的规则运作的。今年,除少数作品外,节目质量较高,形态比较规整,再加上获奖率规定为参评作品总数的70%,所以,竞争十分激烈。’97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总计收到参评节目473件,其中广播新闻255件,电视新闻21…  相似文献   

2.
综观2011年度山东省广播电视节目奖广播新闻类参评作品,尽管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作品不多,但应该说总体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一.总体质量明显提高一年一度的广播电视节目评奖毫无疑问是全省广电创优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与往年相比,今年,省台的传统优势继续保持,济南、青岛两台风采依旧,  相似文献   

3.
《宛都播报》创办于2001年10月,是南阳市第一个以城区报道为主的电视新闻节目,是第一个以平民百姓为报道主体的电视新闻节目,是较早尝试"说"新闻的电视新闻节目,是迄今为止南阳市唯一获得全省优秀栏目评比一等奖的电视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4.
陆锡初 《声屏世界》2001,(12):46-47
在今年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金话筒”评奖中,电视社教节目主持人参评人数之多,竞争之激烈,话题之广泛、多样,成为本次评奖中的一个亮点。就本人担任评委的中央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参评的社教主持人有32人,占参评总人数的25%,明显高于新闻、服务、谈话、文娱、体育类的主持人。参与本届政府奖的电视作品有29个,其中社教节目有12个,占参评节目总数的41%,且质量普遍较高。社教主持人和社教节目在我国电视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视社教主持人的社会影响也正在不断扩大。我有机会参加以上两届的评奖,深入领略我国…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浙江电视新闻奖评比结束了,综观这些参评节目,整体体现了浙江特色和浙江省的全面工作,忠实地记录了2006年浙江政治、经济、文化工作的发展历程,从题材选择和表现形式上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涌现出了大量主题重大、形式创新的好作品,在浙江新闻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从参评的节目中可以窥见我省电视新闻的发展状况,参评的70条新闻中,有正面报道53条,占参评节目的76%,体现出了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宣传方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今年三月上旬,南京市新闻学会企事业电视分会举办了首届优秀新闻节目评奖。这是企业有线电视台第一次单独组织评奖活动。由于企业有线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这次共有16个单位送来46个节目,比往年零星送市参评节目的数量增长了近二倍。  相似文献   

7.
从保定95年度电视新闻节目评选看,电视新闻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专题类新闻,成果更为显赫,上省级以上大台的稿件亦日益增多。但是相比之下,消息类新闻却显得相对薄弱,尤其是动态新闻和现场报道,不但数量少,质量亦偏低,甚而出现送省参评的消息类新闻数量不足,只得用新闻专题抵顶的现象。 地方台消息类新闻节目令人忧虑,中央台的《新闻联播》也遇到了困惑。今年初,他们特意召开新闻研讨会,请几十位专家学者寻找根源,研究对策。说明消息类新闻薄弱已经成为电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前不久,全省报纸系统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类作品是历年广电节目评奖中的"重头戏",本年度依然按照短消息、长消息、系列报道、新闻评论、新闻专题和现场直播进行分类,并且评选出全省电视新闻的十佳栏目。总体而言,电视新闻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生活、敏锐体察,贡献出了一批富有时代感、责任感和强烈情感的优秀作  相似文献   

9.
樊玉媛 《视听界》2001,(4):49-50
如果说,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是对我们新闻队伍全面素质的检验的话,那么,好新闻评比,则是对我们新闻作品各自深度的检验。2000年度江苏省优秀有线电视节目评选,今年4月下旬在丹阳举行。全省行政区台送来参评的消息、专题、系列(连续)报道、评论共69件,其中10件作品戴上了一等奖的桂冠,15件作品荣获了二等奖,23件作品摘取三等奖。获奖率达69%。参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报道手法有所创  相似文献   

10.
几乎每年的电视新闻评奖,在编排类评比中都会遇到相当数量的主题性节目。或是围绕某个重要节庆日,或是围绕某个有意义的事件展开新闻内容。它的优势在于,主题鲜明,编排顺畅,能充分体现主创人员的策划思想与水平,这其中也确实出现了不少上乘之作。但最近几年这种编排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选择新闻的标准是否过于主观,有失偏颇?难道当天就没有其它新闻事件发生?内容是否过于单一?就是在这种主题性编排不被看好的形势下,齐鲁电视台一期以沙尘暴为主题的新闻栏目《每日新闻》获得了全国新闻栏目类编排一等奖。评委们较为集中的看法是…  相似文献   

11.
朱菁 《视听纵横》2003,(3):27-28
每年一度的广播电视节目评奖作为节目评价的一项重要手段,在引导和提升我省的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电视节目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笔在参加2002年度电视社教节目评奖之后,对此深有感触。本届参评的电视社教节目,或以厚实的化内涵给人以丰富的知识;或以生动的故事给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播主持现状如何?有哪些新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本文试图通过两次全国广播节目与作品的最高级评奖透视,作出回答。 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评选,参评的广播主持人有234人,属历届参评人数之最,其中城市电台有112 人,中央电台和有线电台122人。 2000年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政府奖中,参评的广播主持作品有32个。 两次评奖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市级电台主持人节目质量提高很快,与省级电台形成激烈竞争之势;社教节目参评数量最多,居各类参评节目之首,整体水平较高;谈话类节目后来居上,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3.
在2003年度全省电视新闻评奖中,评委们发现许多参评作品都不大讲究标题的制作。这个问题成了本届评奖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不得不花点笔墨和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4.
一年一度的新疆电视界优秀节目评奖,3月中旬在乌鲁木齐揭晓。参评的汉、维、哈、蒙、柯五种语言的100多件各类节目有10件荣获一等奖,45件分获二、三等奖。综析本届获奖作品,新闻片水平比上两届有明显超越,突出了电视特点;多数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另有相当一部分参评片的质量同往年相比却徘徊不前。我作为参评人谈点看法。一、新闻观念普遍增强,新闻片水平显著提高,是本届评奖呈现出的最令人鼓舞的新趋向。电视台,是新闻单位;电视节目,应以新闻为主体。为此,电视新闻片的水平是衡量电视宣传工作优劣的重要依据。可喜的是,本届的新闻片水平明显地超过了往年,其主要原因是,1992年自治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成绩显著,“东联西出”举措得力,效益颇佳,首届乌洽会、开放边境口岸、兰新铁路复线动工、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创新也是一种必然的潮流,对于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创新改革已是刻不容缓。这种改革对于我国新闻产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新闻的采集和制作以及播放水平的提升从而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接收质量高、时效性强的新闻是极其有帮助的。同时加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还能对我国的新闻采集以及制作的播放水平有所提升。对我国电视新闻节目进行创新化是应试高新技术以及文化产业能够实现融合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朱菁 《视听纵横》2007,(5):55-56
每年一度的广播电视社教节目评奖,在引导和提升我省的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参加2006年度电视社教节目评奖之后,对此深有感触。本届参评的电视社教节目,或以厚实的文化内涵给人以丰富的知识;或以生动的故事给人以生活的启迪和审美愉悦;或以透彻的理性分析给人以思考和回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电视短新闻是简明扼要、迅速及时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各家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短新闻始终唱主角。每年电视新闻评奖,要求参评作品中短新闻占较大比例,并且严格规定短新闻的长度不得多于1分30秒。电视短新闻一般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一条新闻一个现场。电视短新闻的“短”,是由于记者选拍到新闻事件中最具动感、最富价值、最为典型、最有冲击力的瞬间镜头,这一动态镜头虽然短,也能使短新闻有较多的含金量和信息量。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积极有效地利用短新闻的体裁优势,来丰富我们的电视新闻的内容,增强可视性,值得我们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参加过多次省、市两级的广播电视节目评优活动,觉得今年全省的广播参评节目出现了更多的遗憾,从而,产生了一种对地市、县级电台发展的忧虑,也引起了一些思考。今年全省广播参评节目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出现了更多的遗憾,特别是地(市)、县级台。一是有的电台经费紧张,不推荐作品参评;二是有的电台人才流失,节目质量不高,拿不出好作品,索性不参评;三是有的题材虽好,但设备老化,又没有现场录音工具,制作粗糙,音响效果差,影响了节目质量,即使参评也只能当当陪衬凑个热闹而已;四是有的电台维持日常宣传工作尚处在…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度中国电视新闻评奖显示出,电视新闻日益成为中国电视的主体,成为各个电视台的支柱节目,而各台也十分重视全国电视新闻的评奖,自觉地接受这种检阅和评估。这不仅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年代的呼唤,而且反映了电视新闻主体意识的增强,标志着我国电视新闻逐渐走向成熟。 随着电视新闻的改革与发展,各台都着力干办好电视新闻节目。每天在不同的时区播出大量的消息以及新闻专题、新闻言论等等,其中特别是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以其特有的深层次和大气势引起人们的关注。一般说,消息、新闻专题、新闻言论大都是一次性完成的;而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尽管每次容量与消息差不多,但它能以数集、十数集的篇幅连续播出,或与事件同步进行,或对事件作全面铺展,其影响力和社会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相似文献   

20.
本来,新闻评奖是为提高编采人员新闻业务水平,促进新闻界多研究业务、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每年,全国及各省都举办不同层级、不同种类的新闻奖评选活动。然而,在实际的评奖过程中,好多违背了评奖的初衷,暴露出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一些评奖活动过多过滥,尚欠规范、科学、公允,一些参评单位和参评作者把评奖、获奖当成了目的,致使新闻评奖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影响新闻评奖的因素有哪些?怎样规范和改进新闻评奖工作,才能使各类新闻评奖真正发挥作用,从而真正促进新闻人才成长、促进新闻事业发展?本刊此次发表的,就是新闻奖的评委、学界和业界人士的中肯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