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我们读了一本书,看了一场电影之后,总会有些感想,把这些感想写下来,就是读(观)后感。怎样才能写好读(观)后感呢?首先,认真阅读或观看是写好读(观)后感的基础。只有领会文章或电影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才能把读(观)后感写好。  相似文献   

3.
平时,我们读了一篇文章,看了一本书籍,常常会产生一些感想,或从中受到某种启迪,或从中懂得某个道理,或从中吸取一个教训……如果我们把自己由此产生的感想写成文字,就是读后感。经常写读后感,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4.
和阿Q对话     
这次习作学习写读后感。读了文章、书籍有体会、有感想,把这些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首先要读懂这篇文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写读后感,可以就整篇文章谈感想,也可以谈文章的某一点,比如,就文章的重点句子、段落,写体会。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任选一篇读过的文章写读后感,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的感想。阿Q,你好,我是你的第n亿位读者。今天,当我心潮澎湃地读了鲁迅特别为你写的《阿Q正传》后,思绪万千———在对你多了几分怜悯的同时也多了…  相似文献   

5.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就所读作品而言,"读"是对所读作品内容和感发点作必要的交代;"感"是"根据感发点进行联想,谈感受.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一篇小说、一首诗歌、一则寓言等等,常常会有所感触,会被高尚的行为所感动,也会被邪恶的行为所激怒,或从中得到启迪,或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指导自己的生活。如果把自己对所读材料的感想写成文字,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感”的渊源,因而读好原文十分重要。作文时首先要仔细地阅读原作,读懂读通,理解其要领和实质。只有这样,才可能恰当地领悟道理,正确地引发感想。切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然后就空发感慨,给人一种架空、虚浮的感觉。读了作品之后,感想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陷于“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之中。于是,选…  相似文献   

7.
《科学启蒙》2009,(9):105-107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阅读的三要素在小小的教室中一应俱全--书、人、时间,我们何不从林林总总的时间缝隙中零打碎敲,将时间积攒起来开展“微阅读”,打个阅读的“短频快”呢?
  何为“短频快”
  “短”是指用时短、形式灵活的阅读活动,一般“见缝插针”在平日零打碎敲的时间中来开展。活动的形式大都有阅读推荐、阅读展示、阅读评价、动手的阅读、小制作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9.
成汉平 《辅导员》2010,(3):37-38
同学们,读了一本好书,看了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我们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一定会有很多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对吗?那么怎样才能把我们的感想表达出来呢?怎样才能写出有新意、有感情、有见解、有体验的读(观)后感呢?  相似文献   

10.
人们往往把读(观)后感中的“感”字理解为“感想”;所谓读(观)后感.也就是阐发阅读或者观看某一作品的感想和体会的一种议论性文体。我把这种读(观)后感称为“感想类”读(观)后感。“感想类”读(观)后感的写作原则是“以读为基础,以感为主体”。也就是说要在整体把握原作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或者抓住原作一二“亮点”(即感受最深之处)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正朗读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同时朗读也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对文章思想内容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会朗读是十分重要的,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境界一:帮助和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有"通"才有"精",初读一篇文章,肯定有容易读错、读掉字、读不顺口的地方,只有反复读,才能把文章读顺畅,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这需要采用巧妙的方法,让学生百读不厌。如:自由读(以解决生字、新词,以及读不通顺的地方),同桌赛读(看谁用的时间短),五分钟快读赛(同一时间内谁读的遍数多),小组开火车读(看谁读的流利),在激烈的读书竞赛过程,学生始终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12.
工程制图的教学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工程制图教学要做到"短、频、快".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减少或删除不实用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看、多画、多联系实际,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必要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犤邓小平理论研究犦继承发展创新———中共三代领导人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邹会权(05.1.01)论陈云经济思想的特点李吉庆(05.3.01)犤政治·哲学研究犦多元主义视野中利益集团政治的功能分析李忠惠(05.1.06)弗洛姆及其“社会无意识”———读《在幻想连锁的彼岸》感想之一郑树梅(05.1.10)威尔逊“理想主义”的历史与理论思考李江宁(05.2.01)论游戏思想的历史发展谢丹(05.2.04)公共理性与现代政治文明谢金林(05.3.04)综合国力的提升与和平崛起的国家发展战略朱贤枚(05.3.08)从宪法修正看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范亚平莫令娥(0…  相似文献   

14.
把读了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以后的感想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是读后感。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和一般的议论文又有不同。它必须是也只能是在读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认识、感想和体会)。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正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播放动画:"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声母就藏在这首儿歌里呢!2.b的发音像广播的"播",发得轻而短。师正音,交流发音方法。老师这里有个小窍门,伸手摆嘴巴前,发音时会感觉到有微弱的气流呼在你的手上。3.小朋友们还在哪听过"b"的发音?(波浪、菠萝)4.指名读、开火车形式读。5.听短频广播需要接收信号,  相似文献   

16.
在排球比赛中有“短、频、快”的打法,只要一传到位,时机成熟,准能得分。在得分的欢呼声中恐怕还包含着对二传手的赞扬吧!职教工作者好比这二传手,他在振兴地质事业中也是功不可灭。这里仅摄取安徽省地矿局三一二地质队近三年来在岗位培训中人们称之“短、频、快”的“一事一训”的几个镜头,看看是否应该为“二传手”拍掌叫好。  相似文献   

17.
片断一:师:读了这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想?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时感觉宋朝政府真是腐败无能。(师板书:凄凉)师:是啊,他们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却总是盼啊,盼啊!生齐读:南望王师又一年。师: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呀,一年过去了———生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5年过去了———生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十年过去了———生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师:65年过去…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英语教学对象年龄偏小,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易持久,兴趣易失,所以难教。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他们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基础,是小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一、"短、频、快"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针对他们这些生理和心理特征,我在英语课堂上经常使用"短、频、快"的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习兴趣。所谓"短、频、快",就是每次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时间要短,频率要高,速度要快。教学What do you like?一课时,先讲I like basketball.让学生和我一起反复说。并且用手做拍球的动作,时而把球举起,弹跳做装球的动作,等熟练后再说I like football.又用脚在地上做运球、踢球的动作,熟练后再说I like table tennis.I like swimming.I like cycling.等,边说边做动作,学生们也起立在  相似文献   

19.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是要求考生在读过《毁树容易种树难》的短文之后,写一篇读后感。我认为,今年的作文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文短意明、中心突出“读后感”,顾名思义,是有读有感,先读后感、感由原文所发,原文是生发感想的前提和基础。考生写读后感,首先必须阅读原文,以便从中获得正确而又深刻的感受。因此,选择考生易于了解和掌握的原文是至关重要的。对比起来看,去年的高考作文题是《读<画蛋>有感》,选定供考生阅读的原文近四百字,但文意的中心蕴含在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20.
黄苏华 《继续教育》2002,16(1):17-18
继续教育作为一个新的教育领域,具有信息快、内容新、水平高、时间短、方法活、有实效等特征,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近年来,依托院校开展军队干部继续教育的形势发展很快。以下联系我院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实际,谈几点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