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上第一次公开播放电视是1926年1月27日,英国人贝尔德在伦敦皇家学会向40位科学家展示了他的发明。他在一间屋子放送电视,观众在另一间屋内观看。荧光屏上出现了两个人在抽烟、说话的画面。这一天被国际上公认为全世界第一次公开播放电视的日子。  相似文献   

2.
我的他     
正2013年2月1日晴时间就是那样,按照它的速度,一分一秒地走过。快与慢,只在于我们的心。一天天就那样走过,终于,就快到了他回家的时节了。上次见他也许是40天前的事了。思念像是一坛醇酒,静静地发酵,偶尔品尝一次,苦涩而回味无穷。不知道他在西安过得好不好,是不是还有空玩三国杀;有没有人在闲暇  相似文献   

3.
2004年5月12日,一位身高只有1.2米的中国男孩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他名叫姚跃。 英、法、西班牙等众多国外媒体称他为"中国最阳光的男孩"!法国著名儿童动画片"天线宝宝"制作中心专程赶到中国为他拍摄专题片。 近日,记者专门来到姚跃的家里,听他深情讲述他由一名几乎被所有人忽视的男孩,依靠"自己推  相似文献   

4.
在本刊学生记者团的成立大会上,一个白净、帅气的男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静静坐在一个中年人旁边,即便当同学们讨论时,他也保持着安静。后来,我们了解到,这个男生叫朱杰,小时候因为药物而失聪,现在就读于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那天由爸爸陪着来参加学生记者的第一次活动。刚开始,我们还以为他是得到学校老师的特别照顾而被推荐上来的,但是听了他爸爸的介绍之后,我们开始感叹:这个"安静"的朱杰活得如此自信而精彩!卢湾区科技比赛第一名、上海市头脑奥林匹克擂台赛"桐木结构承重"比赛金擂奖、上航杯科技比赛一等奖、卢湾区青少年科技"双十佳"……朱杰获得的奖项多得出乎我们的意料,即便与普通的中学生相比,他所取得的成绩也是骄人的,更何况他双耳失聪,仅能通过阅读获取知识,通过手语翻译与外界交流。我们很难想象在那一大摞奖状、证书的背后,他付出了多少我们未能看到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马之军 《语文天地》2011,(15):59-60
在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行走在早些年被挖掘出来的成千上万个俑体中,有一尊跪射俑,特别引人注意,被称为"镇馆之宝"。仔细观察这尊跪射俑:他右膝跪地,左足竖起,脚尖抵地,目  相似文献   

6.
我要用中文     
1976年10月18日,丁肇中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只有40岁。在这非常激动和幸福的时刻,他作出了一个极其庄重而神圣的决定,通知瑞典皇家科学院:"我要用中文在颁奖典礼上发言。"瑞  相似文献   

7.
《教育》2007,(24)
季羡林先生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最近公开发行。在书中,季羡林先生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顶桂冠的,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人欢喜。"  相似文献   

8.
他,曾是江湖中人,姓魏,名嶒享,人称"我真的没想到"。(直接用"未曾想"是否会更好?想想,为什么?)其人武功尽废,生卒年等已不可考唯传闻一段说给诸君听。(注意标点符号。)他自幼家境殷实,魏嶒享未出生时,医者卜者皆断是女孩,不想是个男孩,故起名魏嶒享,取"未曾想"之意,却影响他一生。父亲是好武之人,而魏嶒享悟性极高,他父亲便送他去当时第一高手门下,望他将来有所作为,一统江湖。  相似文献   

9.
我的同桌长得极有喜感,尤其是那两个夸张的大耳朵,支棱在脸的两侧,真有点儿像大耳朵"图图".他个子高且瘦,满脸痘痘,我们都亲切地叫他"湘妃竹". 开学第一天,他便用他颇具特色的男低音向我介绍说:"我嘛,什么科目都很优秀,尤其数学最好,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我,包教包会."  相似文献   

10.
他们同岁,她没有父亲. 七岁那年,他们在纳凉场上游戏,她红着脸捡起地上的木板轻轻拍了一下他左手臂,他脸上立即一阵痛苦的扭曲,瞬即又灿烂如初,只是右手始终握住被她拍击的地方,直到各自回家.妈妈着急地问他:"又打架了?"他怯怯地回答:"翻墙划的."妈妈替他抹完药水,罚他跪了两个小时.  相似文献   

11.
<正>很小的时候读过《悲惨世界》,或许是简版吧。但总之,那时的我,丝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一本无趣的书会是世界名著。唯一能记起的情节便是刚出狱的冉阿让借住在神父家里,夜里他心生歹念,想要杀了神父,却在看到神父睡梦中安详的面容时,不忍下手,只偷走了两只银烛台。第二天,警察抓住了他,把他带到神父面前,而神父却说:"这两只银烛台,是我送给他的,不是他偷的。"并对冉阿让说:"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您允诺过我,您拿了这些银子是为了做一个诚实的人用的。"  相似文献   

12.
1998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第一次访华第一站就选择了西安.对于这个出乎许多人意料的选择,他是这样解释的:"我觉得,了解一个国家要从了解它的历史和文化开始."其实,早在克林顿之前,许多国外政要在访问中国时,西安都是必到的一站.  相似文献   

13.
1951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57年,他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发表了"骇人听闻"的新人口论。1959年,北京大学"奉旨"展开对马寅初的打击,进行了多次猛烈的炮轰批判。北大校园内,批判攻击马寅初的大字报随处可见。马寅初呢,每天早上早早起来,抱一个大水杯,极其耐心地一张一张、一个字一个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3,(8)
[顶级亮相] 莫言: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00,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刻——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莫言也因此成为中国本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13岁那年,"文革"爆发,仅读到五年级的莫言只能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好在辍学并没有消磨莫言的文学天赋,他想尽办法阅读所能读到的一切书籍,无书可读时,他甚至捧起了《新华字典》.  相似文献   

15.
陈鸣 《课外阅读》2014,(9):22-23
<正>2000年,从韩寒离开学校那一刻,生活对他的训练就正式开始了。十几年后,韩寒描述起那段生活,嘴里一字一顿地蹦出了两个短语:"孤独,深深的孤独。"但在10年前,韩寒不会承认这一点。很长一段时间里,韩寒依然徘徊在学校周围,像刚醒的人在回味一个未完结的梦。也是在这期间韩寒完成了第二部小说《像少年啦飞驰》,书里第一次描述到他不熟悉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在书中,姚明将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在中国的成长历程及在NBA第一个赛季的生涯,其中穿插姚明在火箭队的队友和教练对他的评价,但大部分内容均来自姚明自己的声音。书中还披露了姚明为到NBA打球而进行的种种努力甚至是斗争,以及他在NBA与“大鲨鱼”奥尼尔交手的感想。  相似文献   

17.
我的枕边书     
散文大家王鼎钧给枕边书定下了这样的标准:"文笔平易诚恳;字体大小和行间疏密适度;有思想性而又擅长暗示的手法;深入现实而又不失空灵;不说教而能唤起积极的回响;篇幅以短制为主,使读者无论用一分钟、五分钟或二十分钟的时间阅读都能有自圆自满的感觉。"我就按他的标准选择我的枕边书。第一类是孙犁的散文集。十几年前吧,无意中从朋友那儿借到一本他的《书林秋草》,一下子喜欢得不行,后来又买了他的两本散文选,还是读得不过瘾。前阵子在网上看到有他的晚年  相似文献   

18.
"男人才有爱情,女人没有,谁对她好她就跟谁走。"第一次看见这个段子时,她忍不住笑了。仔细想想,他其实并不符合她的审美标准,但是,他有一颗闪闪的红心,愿意追随她,唯她马首是瞻。他之于她,用《恋爱的犀牛》里的台词来形容就是"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日复一日的梦想。"她以为他们会一直这样走下去,直到有一天他们开始吵架。事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封面简介     
《基础教育参考》2010,(3):85-85
皎秋萍,曾担任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一中学校长14年,现任陕西省西安高新区民办学校副董事长、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名誉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她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40年。  相似文献   

20.
正"和妻子离婚后,没钱、没耐性、靠不住的他很久没见过女儿了。暑假开始的第一天,他"绑架"了自己的女儿,开始了漫无目的的流浪。一段没有物质,只有一个没什么能力的父亲用温柔的爱带领女儿"探险"的旅程开始了"——我跟着爸爸下车,车站在夕阳下染成了橙色。环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