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话题缘起:一个女生的家长在孩子读过童话后很担忧地对我说:“我很不希望她读童话,特别是看她读到‘王子和公主正在深情地牵手,从此幸福地生活下去’时我就很担心,现实生活哪有这么美好。”我想很多大人都误解了童话。童话是什么?是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月亮会和他们说话,风儿会和他们捉迷藏,花花草草会跳舞,小猫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在孩子的眼睛里,世界是美好的,万物皆有灵!我们不妨走进孩子们心底最纯净、最美好的空间,通过童话了解儿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聊聊童话吧。  相似文献   

2.
《小王子》是一本童话 ,也可以不是一本童话 ;是一个寓言 ,也可以不是一个寓言。《小王子》是一个很好看的故事 ,很动人的故事 ,很适合孩子看的故事 (不管是现实的孩子或心灵上的孩子 ) ,也很适合大多数已经变成有点无趣的大人的人。当你看一本书的时候 ,你可以变成一个再创造者 ,这就是一本好书了。不论你的教育程度、职业、《小王子》是一本童话 ,也可以不是一本童话 ;是一个寓言  相似文献   

3.
多读课外书     
有报道说,在加拿大,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其家长会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都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然后,家长和学校教师会换各式各样的书让他读,有科普的,有童话的,也有侦探的,即使他的兴趣仍然不大,他的家长依旧坚信,一定能找到孩子感兴趣并适合他的读物。他们对待孩子阅读的虔诚态度让我们感动。我们的孩子知识面狭窄,想像力有限,思维力不强,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最要命的是我们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了好久,但广大家长对此还是很模糊的。他们仍然看重学生的成绩,因为成绩是很明显的,而能力是无形…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再不听话就告诉你老师去”。在家长看来这句话是很正常的,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听到这样的话,我觉得很刺耳,难道老师是大老虎、大灰狼,那么令人可怕? 其实家长并不是这个意思,但对孩子来说会造成一种误解。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灵会蒙上阴影,他们会认为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6,(1)
有这么一句话,第三世界的写作都是寓言写作。寓言写作是追寻“普适性”的写作,是一种文化被另一种文化理解。我们当前的童话或寓言的写作更多的是对“民族性”的强势文化的趋同和探讨。川端就是最好的例子,重要的是如何做到平衡。经常发现有很多人在说到童话寓言时,常说这篇童话、寓言很真实或不  相似文献   

6.
孩子是好奇好问的,他们经常会向父母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孩子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有的家长感到很不耐烦,敷衍了事;有的家长则很有“耐心”地回答他们,从头到尾反复地讲,唯恐孩子有什么不明白之处。其实,这两类家长的做法都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阅读的童年     
干国祥 《教师博览》2006,(10):50-51
某学校要搞读书节,几千名学生的城市小学.被推荐给孩子的只有这么几本:四大名著、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  相似文献   

8.
《小读者》2006,(10)
小学在孩子打好基本功的同时,培养他们3个习惯是关键。阅读习惯、问题意识和合理安排时间。阅读习惯伴随并影响人一生。阅读不仅指教材,更多的是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科普书等。如低年级学生,如能坚持阅读30分钟,就鼓励孩子每天阅读,以后肯定会受益非浅。如果孩子不喜欢看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寓言教学的现状引起了不少教师的思考。有教师提出寓言教学应该与童话教学有区别:童话侧重人物形象的分析、语言的品味,而寓言教学应侧重于寓意的理解。如果将寓言里的人物形象、语言赏析作为重点则会严重偏离寓言这种文体。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新编统一教材初一课文《古代英雄的石像》到底是寓言还是童话? 课文“学习重点”之二明确要求我们重点理解“寓言的寓意”,由此,不容置疑,本文应是一则寓言。但是,一读课文,它又符合童话的特点,根据课后练习第五题,编者的意图又是把它当作童话来处理的。课文注解注明本文“避自《叶圣陶童话选》,1929年作”。把课文当作童话来处理,不仅是有道理的,而且是有根据的。对于一篇课文,竟有两种自相矛盾的提法,引起了同学中的混乱。大家说:“难道寓言和童话是同一种体裁,一码事吗?不会的”。“这是一篇童话,在这里作为寓言来处理,很不科学”。“难道在提法上有错吗?我  相似文献   

11.
《人生十六七》2011,(7):26-26
有些家长,一味地给孩子挑错,即使孩子再怎么努力,在他们的心目中,孩子都是一无是处。比如,孩子学习已经很努力了,考试成绩全班第二,他们马上会说,人家怎么能第一,你怎么不能第一。这种挑错教育有几大弊端:  相似文献   

12.
周末,我在办公室接待了林鹏的父母,我们就孩子在新学期的初期表现彼此交换了意见。通过初步交流,我发现孩子的父亲对林鹏的成长和教育很重视,家长的教育理念也比较开明,多以说服教育为主,是一位有想法、个人素养很不错的家长。孩子进入高中后,家长的说服教育越来越不管用了,稍微放松管理,林鹏的各种小毛病就会暴露出来。他们为此很苦恼,不知道怎么办,希望我能帮着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易非 《山东教育》2005,(15):63-64
孩子,接受着越来越好的教育,因而,显得越来越早熟,这是常让家长和老师们感到欣慰的。但成都一所小学对低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许多孩子不再相信童话了,在他们看来,《海的女儿》,《灰姑娘》、《猫和老鼠》、《鼹鼠的故事》.《花仙子》都是假的;甚至有的家长也会告诉孩子:《小蝌蚪找妈妈》是“骗人”的……(12月18日《成都晚报》)。这让许多人茫然,不知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新入园的 26名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发现:这些孩子比较自私、任性,好动,接受事物非常快,老师组织教育活动时,他们会听得津津有味,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但自我控制能力差。自由活动时,打架、告状、争玩具现象特别多,且有几个孩子比较突出。我们对其采取了多种正面教育方法,并多次与家长联系,效果并不理想。在与家长联系时, 家长的态度非常平淡, 他们就喜欢听老师说:“这孩子挺聪明……”至于后面的话,只是敷衍老师几句。我们觉得很棘手,经多次分析、讨论,决定从转变家长观念入手。   一、深入调查,全面了解,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相信童话     
李小琴 《江西教育》2015,(Z1):65-66
童话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能以温暖、无痕的方式教育学生,不仅能为他们带来快乐,还能照亮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茁壮成长。当童年遇到童话,真善美这样最宝贵的东西,就会留在孩子最初的生命与视野中。作为一名"长大的儿童",我一直相信着童话,运用着童话。文化课中,发掘童话,温暖童心在文化课中,如果注意发掘童话的魅力,将生硬、冰冷的教育与温暖的童话有机结合,就既能搞好课内的语  相似文献   

16.
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玛丽娅·尼古拉叶娃在论及苏联童话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苏联童话之所以在品质上落后于世界,就是因为苏联童话从20年代起脱离了世界的童话潮流。”这是很知苏联童话历史底细的言论。苏联二三十年代的左倾幼稚病,在一些掌握舆论掌握宣传、教育大权的庸俗社会学者们身上恶性发作,他们跳出来大放厥词,在苏联全国几乎形成一边倒的说法,认为童话会妨碍孩子正确地理解现实生活,童话会将孩子诱入阶级斗争以外的荒诞世界,甚至武断地下结论说“无产阶级儿童不需要童话”。否定儿童文学的虚构…  相似文献   

17.
正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而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不妨可以一试。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  相似文献   

18.
对于晨报近几日报道的孩子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家长们认为元凶是应试制度。家长感叹作文太难写张女士觉得自己的儿子有作家的潜质,她觉得孩子在写作,语言运用和想象力方面都很有灵气:“他从小就喜欢看课外书,尤其喜欢看童话。四年级的时候,他就开始看名著了。他现在写日记,还自己编童话,写得很好,很有想象力!”但一到写作文的时候,这个很有灵气的孩子却表现出厌恶情绪。几乎每篇作文,张女士都要花很大的力气启发和引导孩子。但张女士在辅导时却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孩子毕竟要考试的呀,  相似文献   

19.
在一群孩子中,总有一部分孩子很有号召力。他能组织集体活动,带领同伴游戏,小伙伴们也乐意同他交谈、玩耍。这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得到锻炼。很多家长很是羡慕,希望自己孩子身上也能具备这种能力。怎样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呢?一般具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孩子,往往是自信、有责任心、尊重他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需要家长在生活细小处就开始培养。如果孩子从小就经常得到家人的肯定和鼓励,能使他形成乐观、自信的个性。因此,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成功,家长都应为其喝彩。生活中孩子常会遇到不能轻易完…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我们有许多家长在一起讨论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我的孩子不爱学习,做作业特别马虎,不是少题就是丢字落字,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呢?有的家长问:孩子平时对什么感兴趣?爱干些什么呢?一个家长说,我的孩子爱看童话,一看看几个钟头,吃饭都不情愿,童话中无论什么细节孩子都清楚,甚至能背下来;另一个家长说孩子爱做飞机模型,各种各样型号的飞机都清楚,俨然是个飞机情报专家。还有一些家长说:孩子喜欢玩玩具,总是将玩具拆下来又装上去,不厌其烦的没完没了,真是没办法。听了这些回答,我就对他们说:这些孩子没有问题。他对感兴趣的东西就能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