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连洋 《精武》2006,(1):20-21
龙形取意取虎之气势威猛:虎为百兽之王,故虎拳须练就一股君临天下的王者风范,拳法姿态讲的是威仪,动作要威猛雄浑,有种猛虎下山的气势。取虎之力实沉着:“虎背熊腰”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力气。虎拳是以力量的厚实雄浑为本,拳法招招势势有沉着之力,所以该拳对于爆发力的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2.
形意拳经典拳论有“四象”之 说,四象者,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也。 关于“虎抱头”,有些人认为是 “虎豹头”“抱”是“豹”同音相误,并 指出只有“虎豹头”,才能与“鸡腿。 龙身、熊膀”相提并论,且振振有词: 形意拳象形会意,模仿动物,腿模仿 鸡的腿,身模仿龙的身(龙并不存 在,取其升降起伏、左右旋转),膀模 仿熊的膀,头模仿虎豹的头。此论表 面看来,似乎 正确,其实并 不懂“四象” 之真义,不知 “虎抱头”的 真正含义。 “虎抱 头”是一种动 作形态,即老 虎扑食时的 双爪前伸头前,合围抱头之态。 武术就是仿虎豹…  相似文献   

3.
孙保才  周美良 《精武》2007,(3):18-18
十大真形归定把中的虎形虎扑双把,是在龙形枯树盘根之后的第三个单练动作,取意为虎的扑食之勇。虎在扑食之前,静静地寻找猎物,称之为虎搜山,找准目标后再快速勇猛一扑。心意拳法取虎形正是指此而言,不但取其轻灵的一扑,还参悟出其中含有的拳法之理,即“动静相兼,欲前先后”,这在具体动作中都有表现,如虎搜山时,头与颈同时转动,在心意拳四把捶中的“出手横拳无敌家”、“青龙出水”式后也有转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听一位拳友谈到:“太极拳高手都是想象力丰富、善于形象思维的人。”还说:“翻阅拳经拳论,形象类比之词比比皆是,诸如‘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形如搏免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等等,就连术极拳每个式子的名称,像揽雀尾、手挥琵琶、白鹤亮翅、玉女穿梭、弯弓射虎、如封似闭、金鸡独立、也大多是生动具体形象类比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虎鹤双形拳     
虎,以勇猛刚烈而闻名;鹤,又灵巧轻盈为其特长。虎鹤双形拳是模仿虎鹤之动作及其特长的一种拳。它是广东南拳五大流派中洪家源中的一种,目前,此拳不但在全国广泛传播,而且不少海外武术爱好者也对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武术团到国外访问中表演的南拳,被外国人誉为防身健体,内壮外强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李希平 《中华武术》2006,(10):28-29
太极拳史的研究已有百余年了,经过历代武林前辈和拳史专家的多方探讨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和共识,也发现许多疑点和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六条:1、“宋张三峰为武当内家拳始祖说”,有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之史料为据,虽神拳不足信,而武当拳派传人奉其为祖师是史实。2、“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创始者”无据。经查证,世传之名张三丰者,不下十数,均未言其习拳术、善武功,他与创太极拳无涉:3、太极拳之“张三丰祖师说”,源自武禹襄王宗岳《太极拳论》注文的误导。  相似文献   

7.
连洋 《精武》2005,(11):24-25
豹之威势:豹与虎都可以算是兽中的王者,虎作为百兽之王,天生就有一种王者的威势。豹与虎相较,其威势虽弱,但霸气,杀气确可与虎媲美,习豹拳者,应当细心体悟豹的霸气与杀气,并将之融入拳中。  相似文献   

8.
“老虎吊”是南少林五大象形拳——龙、虎、豹、蛇、鹤中虎尊拳的绝技之一。系近代虎尊拳师周子和精传绝技。它是一种内功功法,在传授上极为保密,且从来都是口传身授,无文字记载,因此传人极少。凡练成此功者,全身坚硬如铁,可用绳子捆住颈部吊离地面,用棍狠击胸、腹而不受伤,具有很高的技击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景岩  赵文亮 《精武》2005,(6):30-31
五虎拳是迷踪拳中的著名套路,在分布各地的迷踪门弟子中广为流传。此拳共有五折,因每折内都有一个跨虎和立虎动作,故此得名。五虎拳是迷踪拳中典型的内外兼练套路,刚中含柔,柔中有刚,抑扬顿挫,招法独特。恩师董印芳先生曾说过:“此拳取杨六郎五虎下西川之意”。酣畅淋漓,实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一)心意六合劲 心意六合拳要求身成“六式”: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鸡、龙、熊、鹰、虎、雷,为心意六合拳之身法,拳技运行六形合为一体。强调内、外三合,六百一致。盘拳练艺,使刚柔之劲相济,内外之力合一。 (二)心意之阴阳劲 心意六合拳在发力劲道上其理深奥,融道学、阴阳学、生理学、力学为一体。盘拳练艺,刚柔相济,发招技击,内外合一。心为技艺之体、技艺为心之用。心欲动周身俱动,意欲发视谁谁惊。其劲力的产生和击发之道,概略为蓄之中节、固之根节、达之梢节。集蹲、涮、摇、拧、插、  相似文献   

11.
祁美娟 《精武》2006,(12):32-33
少林之拳式,以五拳为最著,即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此五拳者,各有其妙用。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气,鹤拳练精,龙拳练神,精而习之,不难有龙行虎奔之效,而且获祛病延年之益。综五拳之手法,共一百七十三手,依少林技击术功夫之次第,须与一切普通运气使力,及各种马步手法等,俱习之娴熟,而后始可练习五拳术。至五拳之次第,以虎豹为先,蛇次之,鹤又次之,龙拳则最后,盖以龙拳之使运,全用气功为、王,周身夭矫如游龙之行空,所谓骨节通灵身心手足,均一气贯串,上下相印,然非数年功夫不易到此境界。据少林师法巨子所传授,谓少林自明季以后,已由释宗而与道术相参贯,即如五拳之气功,其中已十分之九系道家修养功夫,可谓释道合并之征矣。  相似文献   

12.
武术小百科     
△.拳术:是武术中徒手技法的总称。我国的拳术种类很多,在广大的农村、城市,到处都有各具特色的拳种。据统计,大约有几百种之多。有以地区、山脉、划分的,如“南拳”、“长拳”、“少林”、“武当”、“峨嵋”;有“内家拳”划分的形意、八卦、太极和“外家拳”的查、华、炮、红等;从创始人的姓氏命名的有:燕青拳、二郎拳、太祖拳、洪门拳、孔门拳、岳家拳、戚家拳等;也有以据其基本动作的特点划分的有劈挂拳、通臂拳、弹腿门、戳脚、绵掌、地躺拳等;象形类的拳术有:鹰爪拳、螳螂拳、猴拳、蛇拳、龙拳、鹤拳、虎拳、醉拳等。拳术,是按照不同拳种的结构,风格特点和特有的运动规律,由几十个徒手动作所组成的、整套练习,俗称“套路”,而且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和特点的拳种流派。△.长拳:属外家拳,一般称为是查、华、炮、红拳,戳脚、翻子、少林、六合等拳术的总称。另外,古时也有专称长拳的拳种。现代长拳是解放后发展起  相似文献   

13.
虎鹤双形拳是岭南洪拳的著名套路,而它的对练套路更被珍为不传之秘。现在本人将它整理公开,使大家全面理解虎鹤双形拳。图中甲方穿白衣者为本人,乙方穿黑衣者为陈志明。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太极文化的视角,对黄梅岳家拳的拳理作了深入的理论透视,解析了黄梅岳家拳所蕴含的太极文化内涵,提出了“太极者,道也”是黄梅岳家拳的精武之道、“太极者,阴阳也”是黄梅岳家拳的构造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黄梅岳家拳的化生之道的观点,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弘扬黄梅岳家拳,作了太极文化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形意拳虎形     
张世杰 《精武》2007,(6):26-27
形意拳在五行拳之外,还有十二形的套路拳及杂式捶等适合于表演和技击的打法。我所写的虎形就是其中一套,它是由李存义老先生所传。尚云祥和傅剑秋这两支的传人所练基本差不多,其练法动作较复杂,式子比山西、河北派所练的多,不单单是虎扑和虎撑两个动作。老虎是森林之王,非常威猛,扑食之劲霸道之极,尾巴打扫之力可将人或一般的动物扫个跟头或打昏。古书曾写过,虎有一扑、二掀、三剪尾(摆尾)之功。虎扑之凶猛,可将任何被食动物扑倒,使其无反抗能力。如果扑击落空,随后便用后腿或胯的掀撞;掀再未果,虎便用摆尾之法扫打,将被食者打倒击昏。老虎剪尾之力可将树杈击断,何况人怎能接得住。另外,虎之跳跃速度和距离也比其它动物强出很多。我们所练的虎形就是根据它的生活习性,扑食之规律编排的套路。  相似文献   

16.
心意六合门的六艺之五虎抱头,为心拳身法总体法则之一。头可领全身之劲,鸡腿、龙身、熊膀、鹰捉必须在虎抱头的领起全身之劲,才能发出心拳的整体内劲。拳经云:头颅起枕骨,讲的是在盘艺时,必须脑后枕骨上起方可领起全身之劲。但起不是僵硬的起,拳经云:软脖颈,身如碑,三  相似文献   

17.
八极拳功法修炼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清海 《武当》2007,(12):32-33
本文所议八极拳功法系列,乃原南京国术馆教练魏鸿恩老先生所传,亦为八极拳人之秘笈。八极拳,原名为"巴子拳"(见金一明著《五当拳术秘诀》,一七《拳术总论》)。所谓"巴子"一词,在巴语中乃老虎之意。即"虎拳"【愚生刚至秦皇岛时,尚有称八极拳为虎拳者。据传,清代有一大内张姓八极拳高手(张四成)即为川人;另外从八极拳基础"金刚八势"之"虎跳"步形看来,也酷似巴人(土家人)集体舞中领舞者之步伐。】  相似文献   

18.
小舟 《精武》2006,(11)
“夫学拳者,应以意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不可以小成为是,必以大成为志焉。”“夫学拳者,应以意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不可以小成为是,必以大成为志焉。”不知这句话是不是王芗斋先生说的,但芗翁做到了。由入郭云深门下学习形意拳,到弱冠之年离家远游寻师访友切磋武艺,到综合他艺精华创编意拳,再到登报挑战,大长国人志气,芗翁一直以大成为志,志存高远。芗翁所创之拳名意拳,又名大成拳。意拳,取“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之要领,体现了打拳时的一种精神境界,所以意拳是十分讲究修禅的,不知是不是芗翁受本空上人指点之故;而“大成拳”之名,则是芗翁友人在1940年赠给先生的,先生不好推辞,只好名之。在“意拳”与“大成拳”之间,芗翁更倾向于“意拳”,先生曾说:“学术本无止境,何来大成之说?”谦逊之态跃然眼前。  相似文献   

19.
张景岩  赵文亮 《精武》2007,(4):66-66
五虎拳是迷路拳中的著名套路,在分布各地的迷踪门弟子中广为流传。此拳共有五折,因每折内都有一个跨虎和立虎动作,故此而得名,五虎拳是迷踪拳中典型的内外兼练套路,刚中含柔.柔中有刚.抑扬顿挫,招法独特。小巧处,对作绵密,姿势矮小;勇猛时,动作舒展。快速有力,大开大合,横竖交错,很有特点。恩师董印芳先生曾说过,“此拳取杨六郎五虎下西川之意”,酣畅淋漓,实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五虎拳是迷踪拳中的著名套路,在分布各地的迷踪门弟子中广为流传。此拳共有五折,因每折内都有一个跨虎和立虎动作,故此而得名。五虎拳是迷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