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任何两种语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互通互译的,但也存在一小部分的不可译现象。从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差异、音韵差异及表现形式差异三个方面深入探讨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2.
陈奇敏 《培训与研究》2006,23(6):123-125
随着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研究者越来越关注文本在跨文化交际和传递中所涉及的一系列文化问题。本文以英汉双向翻译为例,从译入语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译入语的文化特征及其对翻译策略和译文语言层面的影响,以期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更自觉地认识文化的差异,更充分地理解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巨大影响,并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处理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代码之间的转换,还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根据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选择有效的翻译策略,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4.
In recent years,translation theorists begin to take translation as an activity of cultural exchange,that is,it is not only a linguistic transformation,but essentially a cultural communication.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teractive.Language,as the carrier of the culture,can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time and space and carry all the aspects of the culture information.As a main mean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transla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culture tightly.However,in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especially between those cultures with great difference like Chinese and English,many cultural elements surface from the confrontation of cultural deposits,making it impossible to captur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ource text to the source culture in the target text.Thus,problems in translating cultural elements arise.Different approaches shall be adopted to solve this culture barrier.They are omission,transliteration,alienation and domestication.Using what kind of solutions is determined by many complicated factors.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these solutions are supposed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Thus the translation action can become more scientific.  相似文献   

5.
Roger·T·Bell认为,翻译使用一种语言的对等文本的表征来替代另一种对等文本的表征(Roger·T·Bell 14)。但译者把作品从一国语言转变成另一国语言,在穿越语言的变化历程中,自然经历了文化的转化。转化后译文可以使译本读者理解,也可以使译本读者产生隔膜,发生误会。汉语文本在向英语文本转化过程中也不免有这种现象。汉译英时,翻译的效果、译作达到的境界必然受到一定程度制约和影响。这除了与汉语,英语之间的语言差异有关外,与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译者本身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文化及译者对汉语文本向英语文本转化时产生的制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项跨文化活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经历从一个文化框架向另一个文化框架的转换。译者首先在源文文本和自己的百科知识的互动中搭建了理解源文的框架,完成对源文的解读,形成基本文本,然后译者需要激活自己关于译语文化的全部知识,形成必要的文化背景框架,这样才能保证在翻译中为译文读者提供搭建理解框架所需的框架构件。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语际交流活动,翻译是跨文化传播的活性转换器。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来探讨安徽省政府网旅游版的英译问题,主要以黄山市和芜湖市政府网旅游版英译为例。语料分析表明政府网旅游版的英译不仅要关注中西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而且还必须从跨文化角度出发注重译语读者的思维逻辑习惯、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以便英译文本能在译入语文化中完美再现其语篇功能,在文化交流的层面实现意义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8.
周巧琴 《海外英语》2012,(16):156-158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更加涉及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协商。归化策略向译入语文化倾斜而异化策略向源语文化倾斜,这种顾此失彼的情况常惹译界争论不休,该文以《红楼梦》为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杨译本和霍译本中的人名英译进行分析,认为最好的翻译应该同时结合归化和异化两者,以达到最佳的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也是文化的栽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造成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而语用失误又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一个重要的根源。为了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大学英语教师应将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学,以增强外语学习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及领悟力,培养并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符号所表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使译文与原文实现最大程度的对等。站在言语语言学的角度,从语境、语体及文化因素三方面探索翻译中的多层面对等现象,希望能对翻译工作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浅谈文化背景与英汉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必然涉及两种文化,翻译实质上是不同文化的交流。笔者在文中拟就文化背景与翻译的关系、文化背景对于翻译的制约以及如何在翻译实践中进行文化背景教学等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从跨文化角度看异化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而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因此,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异化翻译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互文性角度看跨文化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互文性角度来看,翻译可以说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众多层面展开的一项具有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在跨文化翻译活动中,译者必须将互文性纳入考虑范围,仔细揣摩隐藏在语言结构背后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从文本的体裁、话语和语篇出发,采用移植、补偿或省略等翻译手法,处理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的互文指涉。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通俗来说就是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中的瑰宝,是语言与文化的美妙组合,英语习语认知水平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学生对于英语习语的认知水平也决定了他们是否能恰如其分地翻译英语习语。  相似文献   

15.
田霞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43-146
作为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词,考察了《圣经》中的God与中国的“上帝”和“神”各自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后发现,God在宗教形象和文化内涵上并不等同于中国的上帝或神;在这种跨文化词的翻译中,所谓的“神”已不再具有它原始的文化内蕴,而是演变成了西方的God和中国的“上帝”和“神”的形象复合体。由此可见,这样的跨文化词的解读和翻译应该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问题。论文指出文化词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性和交际性的问题,并提出了异化翻译的策略,这有利于加强本土意识,凸现民族文化的特色。在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避免卷入到文化殖民霸权的意识中去,在各民族文化间的交融和互补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翻译是一种在跨文化语境下的交际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按照既定的交际目的在不同文化群体的成员之间建立交际。接着文章讨论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文化介入。作者从审美取向、政治介入和文化定式的角度来论证翻译不仅是语言翻译,更多的是文化迁移。且在翻译过程中,“目标文化包容性越强,译文就越要接近源语文化:目标文化排它性越强,译文就越要接近目标文化”。最后,作者为解决翻译(尤其中英文翻译)过程中的文化障碍问题提出了一些可以采纳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外语教学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人才。文化移情是进行文化沟通及跨文化交际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必须传授文化知识,讲授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异同,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移情,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将隐喻提升为人类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其概念隐喻认为隐喻是借助已知事物认识体验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和认知手段。隐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认知活动,受到地域、历史、宗教及文化等的影响。它涉及到两种文化共性和差异的理解与把握。在翻译中应以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及所含的文化信息,根据源语的隐喻化过程采取异化和归化策略,使译文既能完整准确地传达源语文本信息,又能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从而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论英汉习语翻译的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语作为语言的一种浓缩表达方式,是语言的精华,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承载着更加丰富的文化信息。本文旨在从Fernando提出的习语的描述世界、表达内心和言语交际功能角度出发,从历史典故、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三个方面探讨了在跨文化交际中英汉习语翻译的文化传承功能。指出使习语背后的文化通过翻译在另一文化中得到理解和传承,使其丰富的文化信息能够在另一种语言里重现才是翻译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隐喻中的英汉两种语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对英汉文化隐喻进行比较分析并就其翻译进行探讨,主张采用异化手段对文化隐喻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这样有助于源语言文化的保留,也有助于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