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是中国封建制度的成熟发展时期,许多制度都形成于这一时期,其中史馆管理制度是唐代发展完备的一项重要制度。唐代的史馆本是作为国史修撰的机构,因为集中的大量档案资料,也为其他类型的图书的编纂提供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2.
唐代笔记的材料来源,大体有二,一是作者的所见所闻,一是已有的文字材料。所见,为作者亲身经历与目睹。所闻,为得于他人谈论。文字材料,有各类著述,其中包含他人笔记,也包含唐代国史。关于唐代笔记利用本朝国史的情况,历来罕有论述。周勋初先生撰《唐代笔记小说的材料来源》一文,对此问题作出了深刻阐述。笔者读后受到启发,因作此文,冀以补充,或不免续貂之讥。一、唐代笔记对国史的抄录《旧唐书·经籍志》曰:"天宝已后,名公各著文章,儒者多有撰述,或记礼法之沿革,或裁国史之繁略,皆张部类,其徒实繁。""裁  相似文献   

3.
黄嵩  黄文宪 《兰台世界》2015,(9):141-142
唐代长安的木构建筑在当时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力,其规模和数量及其建造方式令世人震惊。本文对唐代长安城木构建筑的取材数量以及建筑布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唐代小说中"诬风"甚盛,其创作篇目虽不多,然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分析《补江总白猿传》、《霍小玉传》、《周秦行纪》等唐代小说,从创作动机来考察唐代的"诬风小说",以观唐人小说创作的多元化动机,探究唐代历史和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初,诙谐自贺知章,轻薄自祖咏……”提到了十四位具有各色性格以及各种特长的人物,不仅是当时各种特色人物的画廊,而且也是了解唐代社会风气的重要资料。本文对这十四位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特色作了考释,同时也解释了与他们有关的几种诗体。  相似文献   

6.
蒋逸征 《图书馆杂志》2004,23(2):75-78,44
在唐代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大量来华的胡僧是一道特别的风景,也给当时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素材。《太平广记》所收唐代小说中所表现的胡僧形象,其最基本最主要的特点是无不具备神奇的法力,同时又被很极端地划归为“超能”与“无能”两大类别。这与不同宗教信仰间的争斗有关,也与胡僧的“外国人”身份有关。唐代小说中的胡僧形象脱离了真实,带有道具的功用,从中可以看出唐代的宗教文化风土。  相似文献   

7.
从编纂指导思想、取材、分类体例等目录学要素方面对明代重要的史志目录《国史经籍志》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8.
唐代幕府与唐代小说的繁荣关系甚密。首先,幕府聚集了大批气类相投的文士争相参与小说创作;其次,幕府业余生活丰富、宴饮聚会频繁、幕府闲谈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再则,幕府文人因入幕、出幕、聘问等原因,出入于使府、馆驿中,其流动性为素材搜集、小说传播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9.
《庐江民》是唐代《宣室志》中一则志怪小说。通过历史语境与文本分析,可确定《庐江民》描述的是唐代江淮地区胡人举行祆教仪式"泼寒胡戏"的场景,所记录的仪式细节为祆教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民俗志资料。《庐江民》也为研究志怪小说、民间文学、宗教仪式历史上复杂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典型的个案。  相似文献   

10.
国史修撰是中国古代正史修撰的一个重要前提,宋代国史修撰在古代发展最为完备,为后代修撰前朝正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就宋代国史的修撰状况作一考述,以明国史修撰在宋代史学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教育和研究一直是各方高度重视的工作。将国史知识进行语义揭示和组织,对于国史的教育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向下挖掘,向上组织”的国史知识语义揭示与组织方法。这一方法以国史本体为基础,在对隐藏于国史资源文本条目中的国史知识对象和相关事实进行语义挖掘和揭示的基础之上,通过国史知识对象的关联,构建国史知识网络,并基于时间、类属、层级及统计等关系,对国史知识内容进行更高层次的多维组织展示,并基于这一思路开发了相应的系统平台,实现了国史知识的揭示、重组和其他创新应用。本文所提出的国史知识语义揭示和组织方法对其他类型知识的开发利用具有参考价值。图7。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12.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即古籍研究所)程国赋博士的论著《唐代小说与中古文化》一书最近由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全书25万字,共有5章,分别论述唐代小说与门阀观念、婚恋思想、进土科考试、史官文化、昆仑奴现象等方面的关系。另有附录《唐代小说创作方法的整体思想观照》及《唐代小说研究专著、论文辑录》二篇。 1997年,作者曾在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唐代小说嬗变研究》,该书从纵向的角度分析唐代小说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影响,以此探寻中国古代各种文体之间渗透与融合的发展趋势。《唐代小说与中古文化》一书则意图从…  相似文献   

13.
唐初萧瑀所撰志怪集《金刚般若经灵验记》亡佚已久,据孟献忠《金刚般若经集验记》可补遗十五则,其文献价值弥足珍贵.萧书专记《金刚经》灵验故事,诚为“释氏辅教书”余绪,此书为研究唐初佛教信仰提供重要资料,亦是研习唐代小说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品集.  相似文献   

14.
白淑琴 《兰台世界》2012,(29):55-56
唐代建立并形成了一套比较高效和与当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并配以相关的档案管理机构、人员.其档案管理制度可以划分为文书处理和后续归档管理两个层面,二者紧密联系,构成了唐代档案管理的整个流程.  相似文献   

15.
邓雪峰 《兰台世界》2011,(10):40-41
唐代集贤殿书院是官方藏书校书的重要场所,它集合全国众多学者收集、校勘、考订及整理各种图书典籍,撰修国史时政,实开后世书院藏书事业之先河,并对宋元明清时期书院藏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唐代集贤殿书院是官方藏书校书的重要场所,它集合全国众多学者收集、校勘、考订及整理各种图书典籍,撰修国史时政,实开后世书院藏书事业之先河,并对宋元明清时期书院藏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1,(5):122-128
焦竑的《国史经籍志》是明代一部十分重要的目录书,四库馆臣虽对其多有诋毁,但在撰写四库提要的过程中却往往参资引证。本文对《四库全书总目》征引《国史经籍志》的具体数量进行了统计,并从书籍之真伪、存佚、名称、作者、卷数五个方面,细致论述了《四库全书总目》对《国史经籍志》的具体利用和订证,以期对《国史经籍志》产生更为全面的认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图书市场流行一种轻薄图书,人们称之为轻小说,它取材多元,口语化的书写方式增加易读性。轻小说在日本已经风行多年,2003年台湾业界才引进其相关的包装及宣传手法。  相似文献   

19.
牛红广 《图书馆杂志》2011,(10):87-90,112
唐代墓志作为一种出土文献,提供了大量唐人、唐代社会和唐代文化等方面的原始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随着唐代墓志的大量出土,其在文献辑佚、校勘、考订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且已取得令人可喜的成果。本文以洛阳及其周边地区二十一世纪新出土唐代墓志为基础,新补唐人著述三十八种,并稍作考辨,以有助于了解唐人著述之风貌。  相似文献   

20.
由于唐代社会地位或阶层的划分,记录不同社会活动的文书用纸和墨各有其选择及应用,官府公文书写用纸、宗教经文用纸及百姓用纸皆有差异。以3件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西域文书残片为研究对象,利用FTIR、XRF设备和显微观察等多种无损检测手段探究出土唐代西域不同书写内容文书用纸和墨的差异。三种用纸造纸原料相同,但加工工艺有别,经文用纸为二次加工纸,官方文书用纸和私人书信用纸为一次加工纸,从纸张性能检测得出官府用纸质量优于民间书信。三种不同用途文书的字迹材料成分、特征和稳定性等也不相同,官府文书所用墨汁可能添加珍珠粉辅料。研究发现出土唐代西域不同用途文书保存现状、用纸质量和字迹材料存在差异,具有不同的使用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