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良好的读书习惯会陪同和影响孩子的一生,使他们终生受益。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正>要想让孩子在未来学习中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并取得优异成绩,首先要从幼儿抓起,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从爱阅读开始,爱学习、爱思考。这需要幼儿教师和家长们一起努力,选择一些幼儿比较喜欢的书籍提供给他们阅读,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和他们交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做一些探讨。1.幼儿阅读习惯现状及幼儿阅读兴趣低下的原因1.1幼儿对图书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习惯是能伴随孩子一生并能督促其不断改变命运的基石。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的课外阅读从阅读数量升级到阅读质量,阅读广度发展到阅读深度,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4.
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孩童时期好奇心强,爱模仿,愿尝试,在这一时期培养孩子效果最好,这一时期形成的习惯会在今后的生活中被儿童深刻记忆,为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因此,早期教育更应该注意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为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服务,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条件。从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的现状、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得的对策几方面对小班幼儿生活常规的习得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经常有家长向我们反映,自己的孩子不爱读书。我园在幼儿家庭阅读情况调查中也发现:少数幼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必须要读书;多数幼儿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真的不爱读书吗?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家庭指导有关:家长对幼儿阅读认识不够,认为读书是上学后的事情,现在读不读都可以;一本书讲过后不愿意再反复读给孩子听,  相似文献   

6.
孩子的阅读是需要引导的,这就给我们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爱好。要想让你的孩子爱上书,你自己首先得爱上书;要想让你的孩子有读书的习惯,你自己首先得有读书的习惯;要想让你的孩子会读书,你自己首先得学会读书。其实,孩子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是很强烈的,只是缺乏培养和引导,如果我们给孩子们提供符合他们需要的、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提升有意义的书,一旦尝到甜头,孩子们会很乐于接受的。珊珊的妈妈是医院的护士,平时工作很忙,但不管怎么忙,爱读书的习惯却一直没有改变。妈妈爱读书的习惯直…  相似文献   

7.
读书,可以滋养人的心灵,净化人的心灵,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对孩子来说.热爱阅读可以使孩子受益终身。一个人不是天生就爱读书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实践证明,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是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孩子智慧的钥匙,将有利于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尽可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是开阔学生视野,开启学生智慧,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各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该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呢?我认为,教师应特别注意和重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把孩子们带入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一、引导孩子爱读书这里的爱读书,应该包括两点:一是要让孩子们在读书过程中享受到乐趣,使他们爱读书;二是要引导他们读有趣的书,使他们爱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孩子们对读书产生兴趣,就应该从小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9.
有位优秀的儿童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正确,合理和适合标准的教育儿童,比做再教育工作容易得多。”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讲究策略,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品德的社会主义新人。一、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一)使幼儿萌发对祖国的爱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对幼儿来说,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苏霍姆林斯基要求他的学生,首先要爱妈妈,他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妈妈也不爱,他…  相似文献   

10.
让孩子养戍良好的行为习惯非一朝一夕完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经过不断地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齐成.孩子1/3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那么作为父母有充足妁时间柬培养菝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主要从培养技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习惯,培养被子良好的运动习惯几方面入手,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共同为孩子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将会使他们一生受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呢?一、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学生的阅读是不能被耽搁的,如果过了阅读的最佳年龄,就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幼儿期是个性及品行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的习得都要靠学习。他们可塑性强,爱模仿,爱探索,但自控能力较差,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也较弱,通过对“七联动”研究,真正培养了我们农村幼儿良好的公共习惯,使他们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幼儿期是个性及品行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人格形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的习得都要靠学习。他们可塑性强,爱模仿,爱探索,但自控能力较差,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也较弱。通过对"七联动"研究,真正培养了我们农村幼儿良好的公共习惯,使他们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儿童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很大影响,与儿童的成才直接相关,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往往学习习惯好,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往往不是脑子笨,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说起读书,恐怕好多人都会说,读书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读书是一种爱好;把读书当作消遣,可以说这种方式的阅读是可有可无的;把读书当作爱好的,那读书的意义就比较深远了。因为喜欢,所以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当一种兴趣经时间的培养下就成为了习惯。读书的习惯就这样在时  相似文献   

15.
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它反映 着幼儿智力的发展情况。我国著名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 陈鹤琴先生曾经指出:“绘画对于儿童是具有强烈的吸引 力的,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直接 去满足他们的欲望。间接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情 绪,并使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要想让幼儿掌握 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首先得让幼儿对绘画感兴 趣。 一、方法导趣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其不同的绘画特征。涂鸦期幼儿没有明确的绘画目的,给他们一张纸、一只笔,就会涂涂画画,这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孩…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人的一生中养成越早越好。若孩子的家庭和学校不能强化读书的乐趣,他们是不会突然在某一天奇迹般地喜欢起读书来的。因此必须为孩子创造读书的好时机,帮助他们养成这种最重要的习惯。阅读的习惯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就和其他习惯一样。实践证明,阅读习惯的养成要以兴趣为突破口,孩子一旦有了兴趣,自己就会不断阅读。心理学理论指出,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  相似文献   

17.
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很难形成。因此,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是极为重要的。一、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1.萌发幼儿对祖国的爱。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珍贵遗产,它是成才的巨大推动力。对幼儿来说,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要从身边做起。苏霍姆林斯基要求他的学生,首先要爱妈妈,他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因此,家长要教育幼儿努力给母亲和其他亲人带来欢乐,为他们分担忧愁和不幸。还可通过游览、参观、旅行,使孩子领略到祖国…  相似文献   

18.
在各种习惯中,我认为应该特别重视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了懒惰、自私、依赖等不良习惯?因此.幼儿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劳动习惯开始。  相似文献   

19.
“必须从很小的年龄就开始,就培养儿童尊重劳动和爱好劳动,养成认真地从事劳动的习惯。”(叶希波夫·冈查洛夫,合著教育学下册九一页) 但是很多家长,对这个意义还缺乏认识。他们怕幼儿做事会闯祸,做不好,临了还是要自己做。唐美蕙的家长宁可叫家里娘姨代孩子揩面、洗手,不让他自己做。其实幼儿是爱学独立做事的,家长和教养员如果能了解和运用这一点,便不难培养幼儿劳动习惯。我校邹老师通过“值日生”这一形式,培养了幼儿自我服务劳动。开学后,起初几天,幼儿还不习惯做教室里的各种工作,老师便轻轻打开窗子,用鸡毛帚仔细地掸干净每张幼儿的椅子,让他们安静地坐下,说:“你们看,邹老师做得很好吧!将来等你们会做得和邹老师一样好的时候,便‘可以’当‘值日生’了。”  相似文献   

20.
要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必须首先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心理学家认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和最佳期。此时期如果能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就会给他们以后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我们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首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为他们创造说话的环境,使他们敢说、爱说、多说。要给他们自由表达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