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必有所得,我觉得阅读的收获按层次可分为三种。一、获知求识读书的基本收获就是求知。每个人的未知和疑问,都可以通过读书得以解决,读书是求知的捷径。书读得越是多,头脑中积累的知识就越是多,所以持续读书者会渐渐成为博家,让人敬称为"学者"。"手不释  相似文献   

2.
导写读书可能成为读书种子,像顾炎武那样,专心读圣贤之书又事事关心;也可能成为书呆子、会走的书橱,不仅把书读死了,把人也读死了。所以,读书之于成功确乎是或然性的联系。读书几近成功之论虽用心良苦但并非尽然,善良的谎言中有误导成分。尽信书不如无书——别掉进坏书的陷阱;不信书又不如读书——“我是文盲我怕谁?”你谁也不怕并不意味着别人就都怕你,谁怕谁呢选读书不是为了让人怕,当然也不为了怕别人。自己别往陷阱里跳。怎样把书读薄了,怎样把书读厚了;什么是我注《六经》,什么是《六经》注我?怎样在陷阱上穿行又不落入陷阱,这需要何等…  相似文献   

3.
读书与教书     
<正>教书的人不读书怎么教书?但确实有一些教师不读书却在教书。"书"有两种,形而下意义的书是有形的书、有字的书;形而上意义的书则是无形的书、无字的书。对师生而言,有字的书即指教材,也包括一切课外读物;无字的书则是社会现实、宇宙人生。"教书"不仅要教学生读第一种书,更要教学生读第二种书。也就是说,不仅要教会学习的方法、考试做题的技巧,更要让学生有求知热情,能够主动探索未  相似文献   

4.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惊闻国人阅读调查表明:国人阅读率持续5年过低.有半数国人不读书;而余下的半数读书者亦参差不齐.真读书、喜读书者仅占少数,偶尔翻书者、有事求书者又占其中的多数.一个国家就怕缺文脉,缺坚挺的国民精神,不读书者日多,有祸国殃民之忧.  相似文献   

6.
许多次谈起怎样读书的问题,我的观点是书不能乱读,尤其不能死读书,那样读多少书都没用。读书是为了用的,如果读了却不懂得利用,那读书就是一种资源和精力的浪费了。不仅如此,它还会挤占我们接触现实的时间,让人的社会实践能力降低,久而久之形成惯性,读书甚至会变成逃避现实的  相似文献   

7.
读书切莫有功利之心,宁可细嚼一本也不可胡吞一千。书之理在于怡情而不在于虚名。静心读书,除去一切杂念,方可读进书,读好书。初中伊始,学校便下达了读十本课标读物的重任,这些所谓名人名著在学生们眼里,不过是一道难啃的书墙。但在老师心里,他们认为让学生们读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修养,洗涤  相似文献   

8.
骆艳青 《辅导员》2011,(27):27+30
当今孩子读书,却不知道读书是为何?要读何种书?读书有何法?种种迷茫让孩子们不能为了自己的读书理想去追寻,去努力……孩子们这种读书的盲目性更是让我们这些教育者心焦。那么,我们教师究竟要以何种姿态,引领我们的孩子,去打开阅读的大门,走进阅读的神圣殿堂呢?  相似文献   

9.
冯丽 《教师》2015,(6):25
课外阅读是大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阅读的延续与扩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要帮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书,让学生有书读,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充分说明多读的好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有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形式,  相似文献   

11.
<正>一、向心所谓向心,就是说读书人要有方向之心。书籍浩如烟海,生命十分有限。读书有方向、有选择,才能充分享用上乘之作。读书是门艺术,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与其读10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10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值得读的书。作为教师,读书必须学会  相似文献   

12.
你会读书吗?可能有很多同学不屑于回答这个问题。而事实上,他们或是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或只是见到自己感兴趣的书才随手翻阅一下。其实,这样不得法地读书,只会耗费时间和精力,收获不大。如想读有所获,必须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因此,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各项训练活动为辅。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引导学生走上自主阅读之路?我在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性探索。一、让学生爱上读书书,就像玩具一样,曾经是每一个孩子的伙伴。到书店看看,不管男孩还是女孩,蹲着的、趴在地上的、角落挤着的、书架边靠着的……哪一个不是读得津津有味、近乎痴迷?可怎么能让初中学生痴迷于读书呢?让学生读感兴趣的书,自己选书读。读书,各有所好、各有所用,各人有自己的观感、各自的兴趣。学生读  相似文献   

15.
为学读书,须掌握要领,如郑板桥所说:“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贵在善读。故作者认为——书,本来是给人以学问和聪明智慧的。汉代文学家刘向就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确实,读书贵在“善读”。否则,食却不化,成为“书橱”、“书奴”、“书呆子”,让自己的思想被书的囚笼禁锢,这就着实遗憾。  相似文献   

16.
读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生快事,莫如读书,它能让我们识天地之广,晓人生之道;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它是我们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书,是大家亲密的伙伴,读书其乐无穷。你可以与孙悟空大战三百回合,也可以与鲁滨逊一起漂流,跟着卖火柴的女孩哭,随着F4一起笑……书——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就如吃饭睡觉一样。书好像是一位懂得许多知识,有许多经验的智者,可以从他的谈吐中学到各种知识。这使我想起作家歌德的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读不同的书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读历史书能让人回到那遥远的过去,了解各种各样古代的事情;读小说能让人变成书中的主人公,去亲身体验一下主人公的经历;读科幻书能让那些复杂而深奥的科学原理通过图片与文字展现在你的面前……  相似文献   

17.
这样读书     
在心情十分放松的情况下,和三五位朋友一起聊书,未尝不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在朋友口中,我会发现一些自己希望读到的书,再有目的地去借、去买、去寻觅,似乎就多了许多渴望的动力。同理,是爱读书的朋友,也可以从我这里获得。我们转着圈地收获。久而久之,从聊“读什么书”,演变成“不要读什么书”。至少“现在不要读什么书”,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书籍如云,不懂得放弃就不会得到最佳。慢慢地,在“读什么书”中,又有了“如何读什么书”的话题,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比如读小说和读论文,决不是一种读法。当然这个“读法”不仅指读书的姿态,重要的是读书的心境。闲适或紧张,轻松或深沉可大不一样。很快,先把书分成几类,又是一种读书方式。分类既不是按题材,也不是按体裁,而是按“读法”。“显读”是一类———这是从“显学”“隐学”之分调侃来的。被显读的是博得洛阳纸贵、媒体热炒的。不要追“显读”,就是不必随社会上一窝蜂地读什么书。但是也不必刻意追求“隐读”,因为有的书大家都不读自有道理。“孤读”和“佐读”是一类———就是读一本书和就一个话题读几本书。在享受读书中,“孤读”是初级阶段,“佐读”才小康。“佐读”可以就一个话题读几本相近的书,也可以读观点...  相似文献   

18.
读书,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很多中外名人都给出了很有见地的说法。在此,我不予评判,只提出一些自己对读书的看法。有些书,读了之后是不会后悔的。例如那些立意和内容都很深的书,像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那样的巨著,我都读不太懂,甚至很不懂,但仍会硬着头皮读下去而不后悔。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著名作家肖复兴曾经说过“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地尽情飞翔。”可见,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学会了读书,就学会了阅读人生。读书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使读书为己所用,为习作所用。要写好作文,就要好好读“书”,指导学生学会读有字书和读无字书。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六个结合”。1读与看相结合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狐狸与乌鸦》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然后说说内容,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的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有利益的。2读与思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