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写好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红楼梦》语言最特殊、最成功的地方首推人物语言方面。作者运用对话、独白,诗词曲赋等多样化的艺术手段,把每个人物复杂多样的性格特征描绘得分寸适宜.《红楼梦》语言艺术的成功运用,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更具有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而能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最具表现力的要数心理活动的描写。 好的小说作品,从不简单地描写人物的行动,而在人物的心理发掘上,却是狠下功夫的,因为任何行为动作都源于心灵,因此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才会给读  相似文献   

3.
初中写作训练一般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写作又以写人为主。那么在写作中就会用到多种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而最常见又比较重要的就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下面我就浅析一下这几种描写手法:(一)语言描写是文学创作中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方  相似文献   

4.
夏斌 《辅导员》2010,(13):53-54
写人习作,塑造人物形象是中心内容。习作者要根据人物的实际,着重抓住最能打动人心的行为、语言、心理等,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展现鲜明、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其思想内容的丰富,艺术成就的卓越和涉及范围的广阔堪称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典范。在《红楼梦》诸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中,最突出的是作品中塑造的一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又得力于人物语言的精妙安排。曹雪芹是一个高明的艺术家,他根据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特点来安排人物的语言,既让他们有共同的时代特点,又让人从话语中辨别出各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所以,《红楼梦》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历经千年而不衰。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经常会读到精彩的人物对话,读过之后,使人感到言犹在耳,人物形象也似乎跃然纸上了。老师也经常讲,我们描写人物,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语言。但是,人物语言听得到看不见,又像个小精灵似的,稍纵即逝,怎么“抓住”呢?  相似文献   

7.
自读导言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品。2.把握剧情,了解剧本主题。3.分析人物形象,欣赏人物语言。(解说:戏剧是通过人物形象来揭示主题的,而人物形象又主要是借助人物语言来塑造的,阅读戏剧作品,要学会层层深入地分析理解。要了解戏剧方面的知识,对于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当然更应有所了解。)自读程序1.导入新课。欧洲文艺复兴是怎么回事?这个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是谁?他主要有哪些作品?(解说:这一问题,学生在历史课中已经接触到了,老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补充。通过提问,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讲…  相似文献   

8.
<正>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恰当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可写好人物对话并不容易。同学们习作中的语言描写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跟着金老师,巧用妙招儿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2002年4月版《语文教学大纲》(高中)中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三两个单元分别要求:“要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只能说出一些零乱的“人物形象”,而且显得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寓言教学的现状引起了不少教师的思考。有教师提出寓言教学应该与童话教学有区别:童话侧重人物形象的分析、语言的品味,而寓言教学应侧重于寓意的理解。如果将寓言里的人物形象、语言赏析作为重点则会严重偏离寓言这种文体。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读会"文章,更要求学生"会读"文章,即可以感受作者的思想意境、欣赏作品的语言结构、领会作者的思想意图和作品内涵,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有独到的见解。在初中语文课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课文描写的重点,明白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可以帮助师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涵、对文章人物进行分析。本文对初中语文人物形象塑造进行分析,以求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力,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2.
《子夜》是茅盾的里程碑式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以“子夜”为名,象征着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社会现实。《子夜》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典型化,描写手法的多样化,语言的丰富多彩和结构的宏大严谨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作品《阳光地带》中的人物形象来源于生活。人物塑造的决定性因素在动笔之前,关键是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捕捉活生生的个性,体现对生活的理解,留住生活中那份感动。能用有个性的语言定格自己独特的感受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  相似文献   

14.
一、抓住特征一篇文章人物形象塑造是否传神,并不在于所用笔墨多少。描写人物的工夫在于选择、提炼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语言、动作、外貌,从中选取最有代表  相似文献   

15.
小学阶段,写人叙事类文章占的比重很大,这类文章首要价值在于对人物形象的品析。教师要引导孩子细细品味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特点,读出人物形象。其次,要学习作者写人叙事的方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中,孩子经历思维碰撞反转、潜心会文朗读、迁移训练表达的过程,能够触碰人物心灵,品悟人物形象,习得人物写法。如此深度阅读,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语言发展的芳草地。  相似文献   

16.
赏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在中学语文教材《喂-出来》中,作者星期一用精巧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一组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村民的人物形象,本文重点分析作者如何用简短的语言,刻画出村民的形象,在作者的语言中,村民又有哪些形象?  相似文献   

17.
赏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在中学语文教材《喂-出来》中,作者星期一用精巧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一组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尤其是村民的人物形象,本文重点分析作者如何用简短的语言,刻画出村民的形象,在作者的语言中,村民又有哪些形象?  相似文献   

18.
在阅读的时候,经常会读到精彩的人物对话,读过之后,感到言犹在耳,人物形象如在眼前。老师经常讲,描写人物,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语言。但是,人物语言听得到、看不见,像个小精灵似的,怎么"抓住"呢?  相似文献   

19.
<正>如何把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如何在语文课堂中"以德立人"?一、分析人物形象,渗透以"善"为核心的社会公德教材文本选择了经典的文学作品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文体,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借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世界的认识,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情操。丰满鲜明的人物形象最能打动人,也最能感染人,作为语文教师,通过细节、语言、动作、主要事迹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将人性的真善美的社会公德渗  相似文献   

20.
塑造人物形象常常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但运用这些手法时我们还常常穿插运用另外一种方法——对比烘托法,以达到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中心的艺术效果。现将课本中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所运用的对比手法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