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范曾  智明 《出版参考》2007,(1):42-42
1960年我初识郭味蕖先生于北京.为的是请教郭先生有关徐悲鸿先生的生平。时先生正为扩建徐悲鸿纪念馆事,授命奔忙。彼时郭味蕖五十岁上下,略有白发。体格魁伟,气宇轩昂.而谦恭温良有世家子弟风.言谈娓娓.不作慷慨激扬态。而学养之博雅。令人肃然起敬.不信今时无古贤。又隔一年。郭味蕖先生调中央美院.正教我班写意花鸟。有一次上课,他称赞我下笔颇见功力。名师一句勖勉。直使我感激至今。旋又与某教授率我班同学赴敦煌写生.当时的学校气氛为极左思潮所控.使负笈敦煌一事。留下不少心灵上的创伤。尤其有一次于华山苍龙岭写生.我与郭先生安坐静写,不知日之既下。于是晚上的生活会显出了一些活跃.矛头指向我.以为个人主义使我不听指挥而掉队,指桑骂槐,兼及于郭先生。某教授批判亦颇申申其詈.记得有“卑鄙的个人主义”一词不假思索地顺口而出。其实此教授学会新名词立刻乱用已成习惯.一贯的积极上进使其过犹不及.今天想来是可以原谅的。郭味蕖先生默不发言.因为和我是同犯,会后,先生微笑而已。我则愤愤.憨厚的党支部书记黄铸夫先生则劝我不要生气。当时住宿颇挤。此教授与铸夫先生同炕。时常自豪地说:“我就睡在党的身边。”这大体上是“文革”之前若干年的政治气候。在这种气候之下。又要教好学生.使之不走白专道路。  相似文献   

2.
“犹记开国全盛时”,解放初的出版界,积聚了大批学术人物。他们本身或已有很高造诣,如叶圣陶先生,张静庐先生,在当时算是老一辈了。或正在某一学术领域崛起中,年龄大致在三十岁上下。后来成为我国敦煌学与佛教界重镇的周绍良先生属于后者。周先生当时供职人民文学出版社,业余正在研究敦煌变文。那时的敦煌研究,因英、法、俄、日等国和我国各馆馆藏均未拍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读刘扬体先生的评论文章———真切、中肯、睿智。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 ,总让人欣然理会 ,总让人有阅读的快感。面对作家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刘扬体先生这部洋洋洒洒近50万字的评论专辑《苦涩的辉煌》 ,作为读者 ,我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受。中国的电视剧从20世纪的80年代进入了一个青春奋发的状态 ,我们能有一部记录点评这20年电视剧发展过程、充满理性思辨魅力的文学评著 ,应该说是我们电视剧发展史上的一件幸事。我所熟知的扬体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思想博大、为人正直、热情宽厚的学者。与他交流总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听他对你…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大会主持人,同志们。出席今天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中,有来自我国最早成立图书馆学专业的武汉大学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有来自祖国南方的著名专家,以及来自首都的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的知名学者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汪长炳、钱亚新先生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不仅是江苏的,也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因为韦韬先生(茅盾先生的儿子)所托,与黄山书社的新版《茅盾全集》的编辑高杨同志有了联系,其间我把我发现的茅盾从没有收进过人民文学版《茅盾全集》的文章和书信提供给出版社,使其全集更全.有一天,发现茅盾一封写于1946年给钱君匋先生的信,当时着实让我眼睛一亮,十分兴奋.因为我知道,茅盾与钱君匋虽然是同一个县的老乡,而且从上世纪20年代就认识并有了交往,作为装帧设计家的钱君匋还为茅盾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作品绘过封面,深得读者和作者的喜爱,此后两人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但是,在以往出版的茅盾书信集里,从来没有出现过茅盾写给钱君匋的信,所以看到茅盾这封写给钱君匋的信,我感到十分兴奋.然而,我读过这封信之后,发现茅盾与钱君匋的友谊竟然已经到熟不拘礼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今年欣逢孙云畴老师九十华诞,我们在此聚集一堂,向孙老师祝寿,倍感欣慰。我是专程从北京赶来向孙先生祝寿的。饮水思源,感谢他五十多年前在北京大学讲授图书馆学,使我和我当时的同学们得以对此学科有所了解,他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当时在北大图书馆学系任教的,还有刘国钧、王重民、王利器等先生,他们都是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学识渊博,是名副其实的饱学之士,先生现在是硕果仅存了。  相似文献   

7.
悼叶秋先生     
案头放着厚厚的书稿,叶秋先生撰写的“序”摆在那里。看那熟悉的字体,读那熟悉的韵律,依稀中,我总觉得他在与我面谈。可是,就在昨天,我收到叶秋先生治丧办公室发来的讣告……除书信往来,我和叶秋老只见过3次。但他留给我的印象却颇深。我想,这其中除却晚辈对前辈学者的崇敬和追随,也与叶秋老独特的气质和个性不无关系。初识叶秋老,是1986年11月,在天津编辑业务培训班学习期间。当时,为我们进行专题讲学的,大都为出版界的专家、学者。其中叶秋老和戴文葆先生都已年愈花甲了。记得当时正值叶秋老不适,学习班是派专人在京津两地间接送他的。  相似文献   

8.
在“敦煌卷子”中,除佛经之外,还有不少史籍、方志、杂家、书契、医学、文学。艺术等杂著。其中有一百多首唐代无名氏所作的词,即“敦煌曲子词”,简称“敦煌词”。敦煌卷于中的医学著作,近年来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细致的学术研究。马继兴先生主编的(敦煌古医籍考释》分医经、五脏论、诊法、伤寒论、医术、医方、本草、针灸、辟谷服食杂禁方、佛家道家医方、医史资料等类,并进行了全面考释,可以说将敦煌卷子中的医药学内容基本搜罗无遗。最近,南京大学敦煌研究专家高国藩教授将三首有关医学的曲子词,交我解释。这三首“敦煌曲子词”所…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学习生活中有件值得庆幸的事 ,就是王重民先生曾经做过我的老师。而非常不幸的是 ,王老师是在我们这个班结束他的执教生涯的。1974年 10月 ,北京大学图书馆系开办了“古籍整理进修班”。刚到北京图书馆工作才满半年的我 ,被选送到这个班学习。作为一名学生进入全国最高学府学习 ,一直是我整个中学时代的梦想 ,能在参加工作以后实现这个愿望 ,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当时我们这个班的班主任是郑如斯老师 ,专业课由王重民先生和一位北大图书馆资深馆员担任 ,当时王重民先生已经是 71岁高龄了。一件大衣那一年北京的冬天特别冷。虽然刚到…  相似文献   

10.
最初知道《敦煌学十八讲》这本书,是在去年新秋。一次李零老师闲聊中说到荣新江先生又有新书面世,问我是否看过,因与自己的教学领域有关,我自惭孤陋,急忙找来拜读。当时的想法,无非是看看有哪些可以参考的新信息,也了解一下相关学科的教学思路。不想一经开卷,竟油然生出许多感慨。 就基本性质或撰述初衷而言,《敦煌学十八讲》是一部以高校历史系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授课讲义。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云,“撰写敦煌学讲义是一个新的探索”,在这部书及与其面世时间相仿  相似文献   

11.
敦煌文献:新材料与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寅恪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序》中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敦煌学之所以一直作为世界学术之新潮流而长盛不衰,原因之一是敦煌文献材料在不断地公布。虽然说敦煌文献早在1900年就由王道士在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但是,敦煌文献真正为人所知,应当是1909年伯希和(PaulPelliot)带着他所得到的敦煌四部古籍的精品来到北京,出示给罗振玉等人。以后,由于罗振玉、蒋斧、王仁俊、刘师培。伯希和、内藤虎次郎等人的宣传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1996年8月31日,日本京都花园大学衣川贤次先生来苏州大学,带有黄永武博士《敦煌的唐诗》一书(台湾洪范书店,1987年5月版),借我一间。当时写了两篇札记与衣川先生交流。今日捡出,再作整理,以就正于同好。一、伯3619号录文校正黄永武先生在《敦煌伯三六一九号卷子中四十一首唐诗的价值》一文中,对此卷四十一首唐诗全部释录并作了详细的考订(有数首见于本书他篇),多处纠正补充王重民先生录文的闭失,甚为精到。但仍有数处可商,现依原卷先后次序提出来讨论。1.苏眈(青(清)明日登张女神脑》:“飞泉直往淙道间,大吵横渡隐天半…  相似文献   

13.
谢国桢著版本目录学著述读学杂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国桢先生,是驰名中外的明清史学专家,又是版本目录学学者.初知谢先生是在1946年,当时我是哈尔滨大学一年级学生.一天,闲逛道里同发隆东山墙下的旧书摊,见到一部谢先生著<晚明史籍考>,国立北平图书馆铅印线装本,翻阅了一下,见是目录书,便又放下.回校后与一位刘教授谈起,方知是谢国桢先生的成名之作,是一部治学涉径的必读书.当时我对目录学知之甚少,未再多问.1955年夏,我进入哈尔滨市图书馆,从事中国古文献的管理工作,又见到了这本书,精装增订本,中华书局排印.  相似文献   

14.
《全唐诗》纂成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当时由于急于求成,时间仓促,因而存在不少错误遗漏。《全唐诗》问世后数十年,日人上毛河世宁即辑有《全唐诗逸》三卷。解放后,《全唐诗》的整理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出现了许多匡误、辑佚之作,而其中尤以《全唐诗外编》(中华书局八二年出版)所收王重民先生《补全唐诗》、《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孙望先生《全唐诗补逸》、童养年先生《全唐诗续补遗》成绩最著。近年,陈尚君同志在《全唐诗外编》所辑之外,复成《全唐诗续拾》六十卷,并  相似文献   

15.
记得是1987年初夏时分,武汉大学的冯天瑜先生与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同志商谈编著出版《中华文化史》,当时“文化热”正处在高潮之中。三年后,果然读到了冯先生与何晓明、周积明合著的《中华文化史》。尽管那阵“文化热”已在悄然而逝,图书市场上学术理论书  相似文献   

16.
甘藏敦煌文献知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的故乡 ,可惜发现时藏经洞宝藏不为乡人所重视 ,而被一个外省的道士倒卖出国 ,清朝官府派人收拾残余 ,而遗留民间者尚多 ,陆续为甘肃官绅和过往游客所得。然而 ,有关敦煌文献早期流传的历史 ,学界知之甚少。笔者于正业外喜浏览杂志 ,现谨就所见一二有关甘藏敦煌文献材料 ,略加考释 ,以纪念敦煌藏经洞开启百年之庆。友人尚林先生数年前送笔者一册影印稿本 ,书名已佚 ,正文亦失 ,仅存《编目赘言》 ,下署“周定宣” ,名下有双行小字“名廷元 ,字定轩”。据此《赘言》 ,知周廷元先生为敦煌写本收藏家 ,藏有敦煌写本12…  相似文献   

17.
首届“海峡两岸敦煌文学研讨会”于1996年9月4日至6日在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召开。这是海峡两岸学者第一次以敦煌语言文学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大陆学者有30余人,台湾学者9人,澳门学者1人。会议由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项楚教授主持。与会学者就敦煌语言文学和文献的研究校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颖而独到的见解,充分显示了海峡两岸学者敦煌语言文学研究的实力和水平。敦煌文学的研究始终是我国敦煌学研究中成绩最为显著的一个方面。张锡厚提交的论文,从敦煌变文的整…  相似文献   

18.
此君非谁,而是新闻界早已识荆的“客里空”先生. 可是我们熟悉的是苏联牌的,而没有听人介绍过美籍的“客里空”.最近翻译美国新闻学理论家莫特一本书的部分章节,有一段介绍此“君”甚详,而且是历史悠久,实有其人的新闻记者.有感于异曲之同工,情节也颇生动,便不惮其烦,摘译两段以飨读者: 过去我们有过不少华而不实的玩艺儿.在处处风行花枝招展的文风的时代,装腔作势,言过其实的作风在报纸上是习以为常的.……到底谁是“琼金斯”先生(Jenkins),他在哪家报纸工作过,却是在十九世纪中期报海中消失了的问题;然而在南北战争后的十年里,人们管任意夸大事实,天  相似文献   

19.
敦煌歌辞无论对中国文学史还是汉语研究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研究价值,而任半塘先生的《敦煌歌辞总编》是迄今为止搜集敦煌歌辞最丰富的结集。该书博采众家,校释较为详细,是研究敦煌歌辞必备的参考书。当然。任何著作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敦煌歌辞总编》也不例外。先后有项楚、蒋冀骋、黄征等先生对其进行了商补。本文择要对《敦煌歌辞总编》校勘和考释方面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武汉大学新闻系几名研究生、本科生和干修生来到了我的住所——淘石山房,他们就《新闻知识》1989年第1期和第3期分别发表刘惠文同志《论新闻报道的分类及对“深度报道”的质疑》和何光先先生《再谈深度报道——兼与刘惠文同志商榷》这两篇文章提出了一些问题,有谁知在我回答这些问题之时,我的夫人将无线话筒放在了我们的旁边,在隔壁房间录下了我们的所有谈话。因此,现根据录音整理如下,以求教于二位先生和新闻界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