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0“的故事:有一天,数学王国中的数字1、2与数字8、9排队比大小,可是不管1和2如何站位(12、21),怎么也比不过8和9的站位(89、98).这时,智慧老爷爷过来了,“我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0,下面你们要和0相乘后再比,看一看谁大.“……  相似文献   

2.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0”的故事:有一天,数学王国中的数字1、2与数字8、9排队比大小,可是不管1和2如何站位(12、21),怎么也比不过8和9的站位(89、98)。这时,智慧老爷爷过来了,“我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0,下面你们要和0相乘后再比,看一看谁大。”这次,数字8、9不管怎样排队,都只能和数字1、2打成平手。于是8和9很不高兴,再也不愿和0交朋友了。1和2非常聪明,主动把0拉到自己一边。1、2、0又和8、9排队比大小,8和9无论怎…  相似文献   

3.
最近听了一节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分苹果》,教师为活跃课堂气氛,讲述了一个生动的自然数的故事: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中,9最大,他趾高气扬,看不起小数字0和1;0和1也不自卑,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对付9。大家想一想,1和0怎么才能让9瞧得起,做到比9大?  相似文献   

4.
数学故事具有数学性与故事性兼容的特点,它把语言文字和数学习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课堂焕然一新,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得更轻松。故事一:十个娃娃比大小一天,天气晴朗,白云朵朵。0、1、2、3、4、5、6、7、8、9十个数字娃娃在草坪上排队做游戏。9大声地说:"我最大,我来当队长。"说完就开始指挥起来,1到8全排完了。0拉着9的衣  相似文献   

5.
颜凌 《青海教育》2006,(9):78-79
[片断一]教师:同学们喜欢听西游记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路上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路过桃园,停下来休息。孙悟空、猪八戒看见大蜜桃口水直流。师傅说:“要吃桃子可以,不过先要回答几个问题。”悟空、八戒连连点头说:“行啊!”师傅说:“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几个?”(学生回答)师傅说:“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几个?”(学生回答)师傅又说:“有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几个?请写出这个数?”“半个。”“那半个该怎样写成数呢?”悟空、八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们吗?你们会写这个数吗?  相似文献   

6.
9和0     
0、1、2、3、4、5、6、7、8、9,十个数字娃娃,排着队做游戏。9字当队长。9当了队长,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特别看不起0。一天,9对0说:“0,你怎么配和我们在一起,你一点用处都没有。”0听了。圆圆的眼睛里泪水汪汪。这时,1看了很生气,说:“喂,0也是我们的队员,你不应该欺侮它!”“谁让你说话来着?”9大声地说,“瞧你瘦得象根火柴棒,没头没脚的,两个加在一起,也不过是‘2’。”0在一边说:“只要我和1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64—65页及练习第1~3题。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的过程 ,初步建立10的数感。2 学会10的数数、认识 ,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1 故事导入。师 :“数学王国里 ,数字9总是认为自己最大 ,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字 ,特别是0 ,小朋友 ,你能帮0想想办法吗?”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办法 :让1和0做朋友比9大 ,让2和0做朋友比9大……2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 数数和认数(1)数 :课件分步显…  相似文献   

8.
用0、1、2、3、4、5、6、7、8、9十个不同数字组成的一道算式(数字不能重复使用),大家可能见多了,如:14×67×2×5=9380 15×78×2×4=9360 24×78×1×5=9360 29×45×1×6=7830但下面这种形式的算式你们或许没有见过。那就是把上面各算式中的数字“0”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换成2、4、6、8。请你们分别在下面每道算式的空格内填入数字1、2、3、4、  相似文献   

9.
要巩固9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可以通过"找邻居"的方法进行学习,具体操作如下。材料准备:0至9十张卡片。一、排队伍请小朋友们按照一定的顺序给10个数字宝宝排队。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挑选两种不同的排法,让学生使用磁性的卡片展示在黑板上。预设1:从左往右看是从小到大排。预设2:从左往右看是从大到小排。  相似文献   

10.
根据“10的认识”的教学要求,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复习1~9各数,然后,用童话故事导入新课: “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一起排队做游戏。9最大,当了队长,就骄傲起来了。它神气地对0说:‘你呀,没头没脑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啦!’0  相似文献   

11.
夜深人静的时候,小主人已经睡着了。突然,文具盒里的数字0、1、2、3、4、5、6、7、8、9陆陆续续蹦了出来,你一言我一语开始争论谁的作用大,闹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1最先发言,它骄傲地说:"作用最大,非我莫属。你们看比赛、考试大家都讲第一,你们说我作用大不吧  相似文献   

12.
“0”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随处可见 ,作用不少。若能了解和认识它 ,必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0”虽然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的数”,但对一个数字含有 0时 ,0的个数一定要写准确 ,否则就会出错 ,如数 2 0 0 8、0 .0 0 0 3,若各少写一个 0就变成了 2 0 8、0 .0 0 3,前数变小、后数变大了。对正、负数而言 ,0又称“中性数”。对有效数字 1、2、… 8、9来讲 ,0又叫无效数字。“0”的作用有 :( 1)表示数的某位上没有单位 :如 2 0 5、0 .0 9中的“0”即表示了某位上没有单位 ;( 2 )表示起点 :如在尺的起点刻度线下标个“0”;( 3)表示界限 :如温…  相似文献   

13.
“1、2、3、4、5、6、7、8、9”,谁都知道这是阿拉伯数字。不过,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古印度人。古印度人发明了这套数学符号后传到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人将这套数字传入欧洲。于是,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故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教育专家在一次讲座中,在黑板上写出“2、4、6、8、9”五个数字。然后问听众:“这五个数字中。哪个最有特点?”许多听众都说“9”最有特点,因为唯独“9”是奇数。这位教育专家又问:“谁有不同的意见?”静场了一阵后,有一位听众站起来说:“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每个数字都可以说是最有特点的。”教育专家满意地点了点头。是啊,从大小的角度看,在这五个数字中“2”是最小的,  相似文献   

15.
一、故事引入(出示小动物郊游图)小朋友们 ,你们看 ,今天天气很好 ,小动物们都出来郊游了。小兔子还带着画板呢!瞧瞧它画得多漂亮啊!小兔子想给云朵涂上颜色 ,你们能帮忙吗?(指名学生上台涂色)这两片云朵哪片大?哪片小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吗?设计意图 :通过给云朵涂色 ,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一整片”的含义 ,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引导探索 ,理解新知1 感知面积(1)比一比 ,下面得图形哪个大?哪个小?先让学生拿出学具 ,比较(1)、(3)和(2)、(4)以及(5)、(6)的大小。提问 :你们是怎么比较的呢?(2)指出 :物体表面或平面的大小 ,叫做它们的…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是第几次到台上上课了?生:(齐答)第一次。师:(惊讶地反问)第一次吗?(学生沉默)师:好,老师给你们数。前年北京特级教师到我市上课时,你们上过台两次;去年地市“新世纪学术研讨会”上,你们和我上了一次;那今天是第几次?生:第四次。师:瞧,比老师还多两次哩。从次数上讲,你们比我多,从经验上讲也比老师更丰富,从胆量上看也应该比老师胆量更大,那思维也一定更活跃。好,我爱听“胆量大,思维活”,这可是你们自己说的,现在我就要看看你们胆量是否真的比老师大,思维是否真的比老师活。…  相似文献   

17.
假期里备课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儿子把“0”当成了自然数,遂立即给儿子指正,并要求其改过来。孰料儿子坚持说自己没错。我说:“不对吧?这是你们刚刚学过的.你就忘了?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我把聋校教材数学第九册拿给他看。在教材第3页“整数大小的比较”一节里对自然数的描述是:“我们数物体时,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1。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不是自然数。”看完后儿子仍然坚持说自己对,并拿出课本给我看。我看到他课本上的“0也是自然数”后很吃惊,但不死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1.哇,战鸽好帅啊!2.我也想参军,成为你们中的一员。3.我这就要去伦敦参军了,祝我好运吧!7.不过,现在正好缺战鸽,就给你一个机会吧!8.你们不要紧张,不就是体检嘛。11.这儿的床还挺舒服的。12.对不起长官,我睡过头了。15.先做1000个俯卧撑。16.再练习翅膀的力量。“二战”时期,英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来源地为印度 ,不过“0”始出现于公元 9世纪末。这套数码字经翻译后传入阿拉伯 ,又于 13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故亦称印度—阿拉伯数字。由于欧洲人长期使用罗马数字 ,这套印度—阿拉伯数字曾遭到欧洲人的抵抗 ,但最终还是取代了罗马数字。唐开元年间 ,这套数码字通过历书传入中国。由于中国人早在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已经自创了数字码 ,这套印度—阿拉伯数码字在我国古代也遭到了顽强抵抗。因此 ,在唐宋时代 ,我国官私文书中概不采用这套数码字系统。至元朝 ,这套数码字又由伊斯兰教徒从中亚再…  相似文献   

20.
“数”和“数字”,是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数字”是用来记数的符号,如阿拉伯数字1、2、3……8、9、0,中国小写数字一、二、三……八、九、十,等等。“数”则表示是事物量的大小的基本概念,是由数字、数位与其他数学符号组成的。如65(自然数)、-165(负数)、0.18(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