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 常温下将pH=3和pH=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求混合之后溶液的pH为多少。(已知:lg5.05≈0.7) 错解1 pH=(3+5)/2=4。错解2 设两种盐酸的体积均为vL, pH=3,即c(H~+)_1=10~(-3)mol/L,据K_W·c(OH~-)·c(OH~-)=10~(-14)有c(OH~-)_1=10~(-11)mol/L。  相似文献   

2.
pH 值考点的考查形式尽管不断变化,但考查要点只有以下几点。一、同种强电解质不同浓度混和后 pH 值求算例1(’88高考题)将 pH 值为8的 NaOH 溶液与pH 值为10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的[H~ ]最接近于A.(1/2)(10~(-8) 10~(-10))摩/升B.(10~(-8) 10~(-10))摩/升C.(1×10~(-14)-5×10~(-5))摩/升,D.2×10~(-10)摩/升评析:NaOH 溶液中的主要离子是 OH~-,两溶液  相似文献   

3.
1.0.1mol/L的CH_3COOH溶液与0.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分析:NaOH与HAc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即为NaAc溶液,由于CH_3COO~- H_2(?)CH_3COOH OH~-,所以c(Na~ )>c(CH_3COO~-)>c(OH~-)>c(H~ ).2.pH=1的HAc与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分析:混合前CH_3COOH溶液中,c(H~ )=0.1mol/L,NaOH溶液中c(OH~-)=0.1mol/L,而CH_3COOH为弱酸,部分电离,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硫酸铵—碘化钾—结晶紫体系浮选分离铋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O.5mL溴化十六烷基吡啶(10g/L)存在下,当固体(NH_4)_2SO_4、碘化钾溶液(0.1mol/L)和结晶紫溶液(0.001mol/L)的用量分别为1.0g、1.0mL、1. 0mL时,控制pH值为7.0,Bi~(3+)可被该体系浮选,而常见离子Zn~(2+)、Fe~(2+)、Co~(2+)、Ni~(2+)、Al~(3+)不被浮选,据此实现了Bi~(3+)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进行了定量浮选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溶液的pH计算方法就是从定义出发,根据表达式来求pH.计算pH的难点在于找出溶液的氢离子浓度c(H ).下面归类溶液pH的计算类型及方法.一、单一溶液pH值的计算1.强酸溶液例110mL,0.05mol·L-1的H2SO4溶液,pH值为.解析:c(H )=0.05mol·L-1×2=0.1mol·L-1pH=-lgc(H )=-lg0.1=1方法:强酸HnA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则在溶液中c(H )=ncmol·L-1,pH=-lgc(H )=-lgnc2.强碱溶液例220mL,0.1mol·L-1的Ba(OH)2溶液的pH值为.解析:c(OH-)=0.1mol·L-1×2=0.2mol·L-1c(H )=(1×10-14)÷0.2=5×10-14mol·L-1pH=-lgc(H )=-lg5×10-14…  相似文献   

6.
<正>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运用: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相互结合成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气体,或者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则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现将常见不能共存的离子及部分高考题分析如下:1.离子结合成难溶(微溶)物而不能共存的有:Ag+与Cl+与Cl-、Br-、Br-、I-、I-、SO_4-、SO_4(2-),Ba(2-),Ba(2+)与SO_4(2+)与SO_4(2-)、CO_3(2-)、CO_3(2+)、  相似文献   

7.
在学完各种类型的酸碱溶液[H~ ]的计算以后,每届学生都提出这样的问题:H_2SO_4溶液[H~ ]怎么计算?H_2SO_4为二元强酸,1mol·L~(-1)H_2SO_4溶液中,[H~ ]是2mol·L~(-1)吗? 师专所用《分析化学》教材不涉及H_2SO_4溶液[H~ ]的计算问题,而H_2SO_4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强酸,学生自然很想了解H_2SO_4溶液[H~ ]的计算问题。为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对H_2SO_4溶液[H~ ]的计算作如下推导 设H_2SO_4的浓度为Cmol·L~(-1),H_2SO_4的K_a_1≈10~3,K_a_2=1.2×10~(-2)。在H_2SO_4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式  相似文献   

8.
“比例型”试题点多面广、迁移性较强。现以部分典型试题为例,浅谈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仅供参考。1 守恒法 例1 经实验测得某一中性溶液由Mg~(2 )、Al~(3 )、Cl~-、SO_4~(2-)四种离子构成,其中Mg~(2 )、Al~(3 )、SO_4~(2-)的离子个数比为3:3:1.则可推断该溶液中Al~(3 )、SO_4~(2-)、Cl~-离子的总电荷数之比是__。 解析:当SO_4~(2-)为n个时,Mg~(2 )、Al~(3 )的离子数目均应是3n个。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为:2×3n 3×3n=15n。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溶液中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亦应为15n。则其中Cl~-所带负电荷总数  相似文献   

9.
以乙二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二乙醇胺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为原料,合成了水溶性树枝状聚(胺-酯).讨论了树枝状聚(胺-酯)用量、离心时间及溶液pH值对于Cr3+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5℃时,当pH=9.22,以3000 r/min的转速离心13 min,用20 mL PAE(NH2)8(c=0.01 mol/L)溶液处理10 mL CrCl3(c=0.1 mol/L)溶液时,Cr3+的去除率最高,为81.72%;25℃时,当pH=8.48,以3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用20 mL PAE(OH)16(c=0.01 mol/L)溶液处理10 mL CrCl3(c=0.1 mol/L)溶液时,Cr3+的去除率最高,为90.85%;25℃时,当pH=7.67,以3000 r/min的转速离心7 min,用20 mL PAE(OH)24(c=0.01 mol/L)溶液处理10 mL CrCl3(c=0.1 mol/L)溶液时,Cr3+的去除率最高,为95.17%.  相似文献   

10.
《安康学院学报》1994,(1):39-42
本文计算了不同浓度硫酸水溶液中(?)H_2SO_4、(?)H~+/H_2、(?)co_2/C,数值并绘制了298K时(?)-lgm图,指出(1)当H_2SO_4浓度约为0.63mol·kg~(-1)时,SO_4~(2-)与H~+的氧化能力相当.在此浓度以下,SO_4~(2-)的氧化能力比H~+弱;而在此浓度以上,则是H_2SO_4的氧化能力比H~+强.(2)浓H_2SO_4氧化金属铜生成SO_2,H_2SO_4的最小浓度是11.2mol.kg~(-1).(3)浓H_2SO_4氧化非金属碳生成CO_2,浓H_2SO_4的最小浓度是6.0mol.kg~(-1).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数字近似估算例1有15%的硫酸溶液15mL,密度为1.102 g·mL(-1),则其物质的浓度为()。A.1.685mol·L(-1),则其物质的浓度为()。A.1.685mol·L(-1) B.3.370mol·L(-1) B.3.370mol·L(-1)C.22.49mol·L(-1)C.22.49mol·L(-1) D.11.24mol·L(-1) D.11.24mol·L(-1)解析:本题可运用公式c=1 000·d·w%÷M进行计算,但数字运算烦琐,费时多,这时可将数字近似处理。1.102≈1,98≈  相似文献   

12.
正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为新课标中新增的内容,近几年高考题中频繁出现成为高考的热点.现从其高考命题的角度及规律方法予以探讨.一、考查角度探源角度1:利用溶度积常数计算判断离子沉淀的先后顺序典例(2013·新课标卷1·11)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Ksp(Ag2CrO4)=9×10-11.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2-4,浓度均为0.010 mol/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2007,(24)
热点内容,常考常新例1 (第9题)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过量的SO_2通入NaOH溶液中:SO_2 2OH~-=SO_3~(2-) H_2O B.Fe(NO_3)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 ) 2I~-=2Fe~(2 ) I_2 C.NaNO_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_4溶液:2MnO_4~- 5NO_2~- 6H~ =2Mn~(2 ) 5NO_3~- 3H_2O D.NaHCO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_2溶液:2HCO_3~- Ba~(2 ) 2OH~-=BaCO_3↓ 2H_2O CO_3~(2-)分析过量SO_2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HSO_3~-离子;Fe(NO_3)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不仅Fe~(3 )能氧化I~-,NO_3~-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也能氧化I~-;NaHCO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_2溶液,HCO_3~-与OH~-完全反应掉,生成的CO_3~(2-)又全部转化为BaCO_3沉淀,溶液中不可能有CO_3~(2-)存在。因此,选项A、B、D不正确。  相似文献   

14.
对草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为验证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22页设计实验如下:取两支试管,各加入4 mL 0.01mol/L的KMnO4溶液,然后向一支试管中加入0.1 mol/L H2C2O4(草酸)溶液2 mL,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0.2 mol/L H2C2O4溶液2 mL,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等量关系的确定,牵涉到电解持的电离、盐的水解等理论知识,又与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紧密联系。 1、直接进行计算,比较浓度大小例1.0.2mol/L Ba(OH)_2溶液中与0.5mol/LNaHSO_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几种离子浓度大小  相似文献   

16.
与用量有关的离子反应,其特点是反应物相同,而用量不同时,反应的产物不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亦不同.例1(1)向NaHSO_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_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在此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_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解析:(1)NaHSO_4溶液中的H~ 被Ba(OH)_2所提供的OH~-恰好完全中和,NaHSO_4溶液中的H~ 和SO_(4)~2-的物质的量相等,而Ba(OH)_2所提供的Ba~2 的物质的量只有OH~-的一半,可见此时溶液中的SO_(4)~2-只有一半被沉淀,离子方程式应为:2H~ SO_(4)~(2-) Ba~(2 ) 2OH~-=BaSO_(4)↓ 2H_2O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8,(42):155-156
高中化学教学中,遇到有关二元弱酸酸式盐NaHB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时,我们通过定性分析得出稀溶液中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的二元弱酸酸式盐中NaHB溶液离子浓度大小的结论是c(Na+)>c(HB+)>c(HB-)>c(OH-)>c(OH-)>c(H-)>c(H+)>c(B+)>c(B(2-))。本文利用质子守恒以及假设c(HB(2-))。本文利用质子守恒以及假设c(HB-)≈c(NaHB),详细推导计算得出NaHCO_3溶液和NaHS溶液浓度在0.1mol·L-)≈c(NaHB),详细推导计算得出NaHCO_3溶液和NaHS溶液浓度在0.1mol·L(-1)到0.01mol·L(-1)到0.01mol·L(-1)内的关系为c(Na(-1)内的关系为c(Na+)>c(HB+)>c(HB-)>c(B-)>c(B(2-))>c(OH(2-))>c(OH-)>c(H-)>c(H+),这与我们高中教学中定性分析的结果不同。并且,笔者还探究了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的NaHSO_3溶液,在溶液浓度为0.1mol·L+),这与我们高中教学中定性分析的结果不同。并且,笔者还探究了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的NaHSO_3溶液,在溶液浓度为0.1mol·L(-1)到0.01mol·L(-1)到0.01mol·L(-1)内的浓度大小关系为c(Na(-1)内的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HSO_3+)>c(HSO_3-)>c(SO_3-)>c(SO_3(2-))>c(H(2-))>c(H+)>c(OH+)>c(OH-),也与我们高中定性分析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例1.下列装置的线路接通后,经过一段时间,溶液的pH值明显下降的是(D)(86年高考题)例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摩/升的下列物质的溶液,溶液的pH值保持不变的是(C)A HCl B NaOH C Na_2SO_4 D NaCl(92年高考题)例3.串联电解分装在两个烧杯里的200毫升0.3摩/升NaCl溶液和300毫升0.1摩/升AgNO_3溶液,用pt作电极,过一段时间后取出电极,将两怀溶液混和后其pH值(D)(95年湖南省竞赛题)A大于7 B小于7C 等于7 D 大于或等于7显然,电解过程中溶液pH值大小变化这一知识点是高考、竞赛之热点.怎样快速解答这类试题,笔者以为,同学们必须牢牢掌握:(1)电镀过程中溶液pH值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中必修课本第一册第69页倒数第一行有如下的叙述:“由此可见,用可溶性钡盐溶液和盐酸(或稀硝酸)可以检验硫酸根离子(SO_4~(2-))的存在。” 笔者认为此种提法不严密。因为教材仅是从有限的不溶于水的钡盐(如碳酸钡、磷酸钡)能溶于盐酸或稀硝酸而得出上述结论的。既没有考虑含有Ag~ (或Hg_2~(2 )、pb~(2 ))而不含SO_4~(2-)的无色透明溶液,也没有考虑含有SO_3~(2-)而不含SO_4~(2-)的无色透明溶液。此两种情况下都可能出现与含SO_4~(2-)的无色透明溶液相同的现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用最简式、近似式、稀弱式和精确式计算一元弱酸(Ka=2.5×10~(-1)~2×10~(-10))的各种浓度(c=1×10~(-1)×10~(-8)mol/L)的[H+]和pH值。再将这些数据进行比较得出一元弱酸溶液pH值各类计算公式的使用界限,对课本上这一内容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