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诚”“信”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人伦准则,其道德价值为前贤先哲们充分肯定。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在古代商业活动中提倡道德,重视道德,广大商人首倡的就是“诚”“信”,视之为共同的行为准则。一些巨商大贾把儒家道德规范与商业经营原则结合起来,以“诚”“信”著称,留名史传。“诚”“信”又是整个人类商业活动的共同信条,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诚”“信”以构建社会主义商业道德,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数学知识都具有“形”与“质”两个方面。“形”与“质”在认知结构体系的协调下应是统一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或先“乱”其形,或先“忆”其形,或先“明”其形,或先“补”其形,善用数学知识之“形”来凸显数学之“质”,以达到数学教学的“形质”兼备。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一个曾经被遮蔽与误读的“话题”,一个正逐渐被理解与重新解读的“话题”。通过对其“家”的特点、其家庭观,以及其一生的经历,尤其是抗战中在国外的爱国言行的了解,可以说林语堂对“家”对“国”都是一往情深的。在他旅居国外期间,一直是心忧国家前途,情系民族命运,以他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4.
描述上古之人的吃喝,常用成语“茹毛饮血”。有一成语词典解释说:“古人猎到禽兽,连毛带皮地生吃其肉,吮饮其血。”这就不禁想到看电视“动物世界”中狮虎捕食猎物的场景。而我们的“古人”连兽毛都吃,以血止渴,莫非比野兽还要“原始”?这个成语源于《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孔颖达疏曰:“虽食鸟兽之肉,若不能饱者,则茹食其毛,以助饱也。”这里说明初民还是“毛”、肉分而食之的。其实“若不能饱”,再去捕猎是了,何至于啮食羽毛、兽毛?因此这里所谓之“毛”,究竟何所指,值得考…  相似文献   

5.
汉字与它记录的词,有的对应,有的不对应,其中的异体字,在使用过程中有分有合,情况相当复杂。本文以“沉”与“沈”、“間”与“閒”为例,探索这两组字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动因,提示阅读古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爱」与「严」的效应教育者最高贵的品质,就是兼有父母对子女“爱”与“严”相结合的那种深沉的爱。所以,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这是我做班主任工作一直遵循的教育原则。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爱就不...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特级教师跨区域带徒活动是宁波市教育局具有影响力和特色的优质教师培养模式。特级教师带徒活动是以“帮带”为主,每位特级教师一般带3~5名,师傅以身示范,无论是为师之德还是为师之术,都一一传授给徒弟。徒弟近距离观察与学习,研讨与模仿,创造与创新。在以往的带徒过程中,笔者发现“帮带”有其利更有其弊:师傅主导过多,徒弟自主...  相似文献   

8.
凡在学业上捕得“佳鱼”者,贵在“结网”。“结网”,就是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初中生学习语文来说,尤为重要。如何“结网”?关键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让学生从“学会”转轨到“会学”上来。其主要方法有以下五种:  相似文献   

9.
从“猎头”与“食脑”说开去广东省华侨中专学校任芝漶近年,出现了好多新词语。“猎头”和“食脑”可算是其中之一。所谓“猎头”,就是网罗人才,为我所用。而与其相关的“食脑”,就是开发智力,利用智力。双方以智力为联系的纽带──甲方以自有的物质条件结合乙方的智...  相似文献   

10.
刘鹏 《教育文汇》2013,(19):17-17
近年来,一些所谓的“超级中学”异军突起,引起社会关注。这些中学在校生人数少则五六千。多则上万,有的网罗、垄断了所在城市甚至全省的尖子生。“超级中学”因学校规模大、创收多、高考成绩相对较好而常常被地方政府当做政绩来炫耀,有的实际上已渐渐地演变成“超级企业”。这些“企业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以收取高额择校费或赞助费而谋取利益,以做大规模和扩大影响力以谋得政府的支持和人们的关注,其做法明显背离了教育本身宗旨。  相似文献   

11.
孟子讲心,都是以“本善之心”作为出发点的,不动心就是不动摇其“本善之心”。它以“知言”和“养浩然之气”来使其实现。“知言”在于排斥不正之言,“养浩然之气”靠着由义和道相配合。告子也在讲不动心,但他是强使其心不动,孟子则是通过修养的工夫。多年来由于对这一理论的记载理解不同,颇多歧义,现试就原文予以剖解。  相似文献   

12.
一、“事例分析法”的构成及其特点构成。事例分析法就是一种以某种(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等)现象,即事例为基础和线索,以教材理论为依据,以分析为手段来完成“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三重任务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其结构如下图:特点。在本教学法中,教师示例是“激其情,引其疑”;教师点拨是“授其法,开其窍”;教师组织是“倡其辩,启其思”;教师评价是“正其身,范其识”;教师设境则是“发其智,悟其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抬轿”人,而是“引路”者,让学生自己“走”,自己“攀”,使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13.
上古汉语中的“戮”,其义不同于“杀”,今人往往忽略它们之间的区别。其含义略等于“责罚以示众”。对活人可以行戮,对死人也可以行戮。  相似文献   

14.
孟子讲心,都是以“本善之心”作为出发点的,不动心就是不动摇其“本善之心”。它以“知言”和“养浩然之气”来使其实现。“知言”在于排斥不正之言,“养浩然之气”靠着由义和道相配合。告子也在讲不动心,但他是强使其心不动,孟子则是通过修养的工夫。多年来由于对这一理论的记载理解不同,颇多歧义,现试就原文予以剖解。  相似文献   

15.
五代十国之际,冯道历五朝事十一主,传统史家以“忠臣不效二主”和“华夷之辨”为圭臬,忽视其时代特征,斥责冯道“私德圆满”、“大节缺失”,这一评价有失客观公允。  相似文献   

16.
从“庖丁解牛”说起顾松灿庄子《庖丁解牛》中说到庖丁解牛:“以无原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之所以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主要在于找到了解牛的规律,找准了“穴位”─—“有间”,“以无原入有间”,从而使“牛”得以迎刃而解。解牛如此,教...  相似文献   

17.
“剑桥学派”虽以“历史语境主义”为其鲜明的方法论标识,但其由以孕育、出生及至壮大的“语境”本身,及其方法论背后的现实政治意图,却较少为汉语学界论及。本文拟以其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为例,力图阐明两方面的问题:“语境主义”兴起的“语境”是什么?以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具有怎样的现实政治指向性?  相似文献   

18.
佘永 《中学理科》2008,(1):102-103
注重对能力和知识应用的考查,即侧重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的考查,是高考发展的总趋势.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且能正确地复述、再现和辨认,是融会贯通的前提;注重挖掘试题中隐藏的多种信息,深究其可能的变化,这是灵活运用的关键.下面以一道有机题的变化为例,研究其可能的变化及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加深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9.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中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的句读有两种,一种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把逗号放在“欲”的后面;一种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把逗号放在“欲”的前面。这两种句读的分歧,由来已久。我以为应当把逗号放在“欲”的后面。  相似文献   

20.
生产厂家和商业部门把顾客尊为“上帝”,他们以诚待客、热情服务、讲究信誉,凭此折服“上帝”,以拓宽生财之道。我们认为,对于校长而言,教师也是“上帝”。只有以真诚去感动“上帝”,使其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才能拓宽我们的“生才之道”———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