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棋中哲思     
人生如棋,河界三分阔,计谋万丈深。手妙棋,当千仞之高;小小棋盘,藏玄机无限;黑白世界,似万象人间。面对对奕的成败得失,体味人生搏击的酸辣苦甜,谁能不感慨万千。弈林高手总能在行棋布局之中,注入对生活哲理的发现,人生真谛的感悟,却又升华了对棋道的深刻理解。“棋人合一”这就是高手的意境吧!涉世之初,千里之行足下始。棋之开局很重要,人生亦  相似文献   

2.
与棋为伴是一种可以使生活变得更加快乐的事。通过精彩的棋局,分享人生的智慧,在学习和研究象棋的道路上领悟做人之理,棋道之美。生命的困惑,生活的琐碎,有棋相伴,就会在心灵寂寞时给我精神上的鼓舞和力量,享受象棋点点滴滴的恩赐。  相似文献   

3.
原著前言节录   围棋浓缩了人生。人生喜怒哀乐尽在棋中,通者自通,昧者自昧。围棋的魁力足够使您相信,人生就是一盘棋。学棋,是入一个法门,学棋务必要学其诚。棋诚以至棋正.进达正事、正理、正人。本教材偏重说理。但围棋的棋理贵在领悟.非能于灌铸。所谓真理简约,大法不繁,心慧之人自然可以在棋本身悟得活生生的棋理。本教材认定,所有志于棋之人都是有能力自悟之人,因此谨戒滥理而务求实战启发。但本教材所有的棋形、棋题都是紧紧围绕所要阐明的棋理而存在和成立的。围棋的棋理合理地体现人生事物的一般原则,这一点学棋之人…  相似文献   

4.
象棋杂感     
用棋来比喻人生,实在是落了俗套。棋究竟不同于人生,只有那些善于洞察内心的智者,才能把棋的感悟,融  相似文献   

5.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05,(15):62-62
没有证据表明刘因是弈中高手,但肯定是懂得棋趣之人。作者将人生之道寓之于棋中,又毫无牵强附会之处,如行云流水,自在天然,一气呵成。  相似文献   

6.
人生非棋局     
世人常说,人生如棋,落子无悔,一步走错,满盘皆输。但是我想说,人生其实不如棋局,也非弈棋。人生如棋,人如棋子,棋局万变,棋势无定,人生恰似一盘唯妙唯肖的棋局。但是人生不如一盘棋局,因为棋局走错可以重新来过,而人生任何人很少有再来一盘的机会。人生如棋,可以通过棋局细数其中得失,而人生均是现场直播,每一步都要谨慎思量,小心行事。  相似文献   

7.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05,(11):71-71
棋翁之意不仅在胜负,更在于诗酒琴棋中所透出的人生之趣,在于那份精神的超脱与快乐。正所谓“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相似文献   

8.
鬼之写真     
愈是艰难愈能发挥出神奇的力量,这是大棋士桥本宇太郎身上最可贵的特质之一。1951年的第6届本因坊战就是这一特质最为充分的体现。关西棋院刚刚独立,尚在风雨飘摇之中;与吴清源的十番棋再度败北,未能改变先相先的棋份——然而,桥本虽是如此步履蹒跚地走上七番胜负的大舞台,却在这里上演了自己人生最华关的乐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当你真正进入到象棋世界,就会发现它远不是自己想像的那么简单,它的博大,它的精深,它所蕴涵的哲理,所包容的智慧。几乎涵盖了所能涵盖的一切。北岛有首只有3个字的诗作:生活;网。如果让我改这首诗,应该是:生活:棋。人生如棋,社会如棋,世事如棋,它们都是那么神秘,那么不可捉摸,只有认真下棋,才会走出正着…… ——尤颖钦  相似文献   

10.
期待更精彩     
《围棋天地》编辑部约我评一评周睿羊的棋,这当然可以。平常,只要有时间,我会在电脑上浏览棋局,周睿羊,以及其他少年棋手的棋,我有印象。粗略地说,有朝气、有力量,是他们的共性。对了,他们的棋,盘面都比较精彩。因对棋的认识,总体说来,在不断地积累进步,故多年以前,在我国职业棋手成绩不好时,我就说过,形势并没有成绩所反映的那么糟糕。  相似文献   

11.
悠然可有棋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黄钟大吕,唱大江东去;柔曼琴弦,吟小桥流水。万里江山万里长,五千年的历史沧桑,五千年的人生沉浮,都付与了浅斟低唱。中国围棋亦源远流长,人们既在胜负世界中拼争、嬉戏,又将黑白都化作了歌吟,于是,有了许多的围棋诗。诗中自有棋如玉,歌中自有黑白情。一部诗歌史,同时也就承栽了一部独特的围棋史,棋人、棋事、棋情,棋思、棋道、棋美,正所谓风号这边独好。且让我们沿着诗歌之路,去作一次黑白之旅。有兴致的读者,就跟我们一起上路吧!  相似文献   

12.
女为悦己者弈,在宫女苦练棋艺本领中,既有棋之乐,也包含着人生的一分无奈。  相似文献   

13.
不语两相知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04,(21):50-50
纹枰对坐,以手代口,无声之中,亦自有拈花微笑之妙。这是棋的境界,恐怕也是一种人生之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七番胜负第六局之前,赵治勋3:2领先,可以说这盘棋是一道关。领先者若败,落后者必将士气大振,从而激发出无限潜能来迎接最后的决战。赵治勋素有“七番棋的魔鬼”之称,他自然清楚此局的重要性。他将以怎样的着法和心态对付小林呢?第一普1─—20黑方第一着下星位,是最正派的一着。这从视觉上也可看出:星的位置最均衡。白2占据和黑平行的角,是小林常用的招式。赵治勋的棋,本质上力量巨大。力量大的好处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欺负”对方─—反正你比他力量大。黑3并不为所动。笔者有一愚见:黑3下对角星,待白占右下空角时再于…  相似文献   

15.
朋友徐润写过一篇棋文《做一个在云端行走的人》,深为叹服,好久好久不能忘记!真是太好了!文字优美、流畅、大气,还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感受。说此文好,并不因为我是陪他买棋的当事者,而是由于在他深爱围棋的过程中,那种把人生与围棋浓缩在一起感同身受的道理,给人以启迪。近日,读到他在博客上写的《最初的诗歌之旅》的长文,在感念的心态中读完,我猛然觉得,这就是边二路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刘帆四段 《围棋天地》2013,(20):101-103
收到来自连云港小朋友刘弈秋的棋谱,在这孩子身上有着与围棋不可分割的棋缘。首先是他的名字中间带一个“弈”字,大凡爱棋之人总希望下一代能明白棋对人生的意义,所以以名寄托自己对棋的感情。  相似文献   

17.
段蝾 《围棋天地》2001,(1):66-67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喜欢把曹薰铉九段称作“曹燕子”,我想没人会把燕子同力量联系在一块儿,或把燕子作为力量的象征,但要问曹的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想许多人都会回答:“力量大”。  相似文献   

18.
弹棋是古代一种借手指或其它物品(如手巾等)的力量将棋子弹出,与另一子碰撞的游戏或赌具。弹棋始于汉代宫廷,它的发明者是朝中大臣。据说因汉成帝迷上踢足球(蹴鞠),整天乐而忘返,身体也累得难以打理朝政。群臣怕伤了皇上的尊体和为了汉朝的千秋大业,群臣动破脑筋,终于想出这种在棋盘上用手指弹射的游戏。并由大臣刘向奏弹棋戏以献汉成帝,成帝一见此物大喜,果然把兴趣从足球场转移到弹棋盘上。汉代弹棋是“用棋二十四色,色别贵贱”。三国魏时,弹棋游戏法是“先立一棋于局中,余者间白黑圆饶之”。然后双方互相弹击。相传魏文帝…  相似文献   

19.
棋禅一味     
禅宗把人生的烦恼与解悟,都放在一个“心”字上,以平常之心,看世事纷纭。人生如此,棋何尝不是这样。[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棋鬼     
王华 《围棋天地》2008,(17):96-96
围棋变化无穷,棋人形形色色。纹枰论道的,附庸风雅的,痴迷如命的,游戏人生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更有“棋鬼”一篇,故事最后还有“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的叹息。每读此篇,我便想起当年插队的苏北农场里,也有一个何其相似的“棋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