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是师范教育的特色课程。多年以来,此类课程教学效果欠佳已经成为师范院校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里从高师教育类课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入手,通过对师生关系现状的分析,来探讨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师教育类课程结构的现状分析及改革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培养学生的质量,影响到未来教师的素质。本文基于对六所高师教育类课程结构进行的调查,分析了目前我国高师教育类课程结构的现状并且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构想,以期探索高师教育类课程较为合理的设置结构。  相似文献   

3.
高师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教育类课程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不利于师范生教学能力素质的提高,应通过加大教育理论课程的比重,加大教育见习实习的时间,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等途径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4.
梁梅 《高教论坛》2002,(1):50-52
现行的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不利于师范生教学能力素质的提高 ,应通过加大教育理论课程的比重 ,加大教育见习实习的时间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等途径来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5.
当代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改革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类课程的设置 ,是教师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存在门类少 ,课时少 ,师范性不明显 ,对教育实践课不够重视等弊端。参照部分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成功经验 ,提出对我国职前教育类课程改革的构想 :加大教育类课程的比例 ;教学讲求实效 ;课程的开设和评价多式多样 ;重视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美日德法高师教育课程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课程是培养师范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8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理心在于通过加强高师教育课程建设来提高师范生素质,而我国高师院校教育课程设置比较薄弱。通过梳理美、日、德、法四国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对甸高师教育课程改革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疆各民族多元文化存在的事实,使具备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成为新疆中小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然而新疆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和全国是统一的,并没有体现培养多元文化教师的教育性质,需要进行课程改革。依据多元文化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提出培养多元文化教师的新疆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主体性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在基础教育领域,主体性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从整体上讲,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仍然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很少看到学生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参与,气氛活跃的情况,这种状态直接导致了高校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作为输送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的高等师范院校,:担负着保证人才质量、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使命。未来的教学人员能否自觉、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教学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质量。然而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多年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尚未形成主体性教育的主流思想。这是制约教育类课程教学实效性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课程的意义、历史及现状、实践探索以及期望目标进行综合研究 ,提出构建高师院校教育课程理论教学与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整合化的新型教学模式理念。  相似文献   

10.
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对于培养合格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一要增加教育类课程门类,调整课程比重;二要使课程教学内容贴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三要使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王向红 《教书育人》2001,(22):29-30
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课程是师范教育特定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必然要求,是师范院校“师范性”突出的本质体现,是关系到师资培养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课程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不适应。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课程的几点设想。一、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课程存在的几个问题自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高等师范院校就存在着向综合大学看齐、与综合大学相互攀比的风气,乃至把综合大学的办学宗旨和课程模式照搬到高师院校;教育界以及其他各界存在着轻视高师院校…  相似文献   

12.
改革高师教育学科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院校教育学科课题结构单一,内容陈旧,重复,理论脱离实际,必须彻底改革,建立一个多层面的立体的教育学科课题结构体系,并且优化教育学科理论课程和协调教学技能技巧课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颜海波 《高教研究》2010,26(1):45-49
为了解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现状,对西部某省属师范大学教育类课程的开设和师范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师范生对教育类课程的认识与实际学习状况存在较大差距,对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的满意度偏低,教育实践环节相对滞后。针对于此,建议应通过优化教育类课程的内部结构、增加教育类课程门类、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育类课程授课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增设教育实践环节、强化实践技能等方面来增强教育类课程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高师院校此类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该文从论证高师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出发,并在分析了教师教育类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团队性质的基础上提出团队建设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教育实践教学是高师院校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在高师院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抓好高师院校教育实践教学,是提高高师院校学生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高师院校针对传统教育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应积极探索解决方法,确保教育实践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高师教育类课程与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中,教育类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教学实践环节和教育类课程教学方法落后是导致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对目前高师教育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以期提出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是带有全局性的、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价值追求 ,《学会生存》早就把“培养创造性”作为当代最重要的教育目的之一。然而 ,高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缺乏创新教育。因此 ,文章提出了高师教育类课程教学的创新教育内涵、目标、实践与体系构建 ,以期推动高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影响高师教育类课程主体性教学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教育类课程是培养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此类课程教学中提倡主体性教学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该文分析了影响高师教育类课程主体性教学的因素:主体性教学概念理解认识、师生双方主体意识、隐性主体等。  相似文献   

19.
论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不仅对高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出了高标准要求。而直接影响着师范生教育教学的理念、技能和策略的现行教育类课程,不仅存在很多问题,而且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差距很大。因此,对教育类课程的内容、门类及结构等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构想,无疑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白 《高教论坛》2004,(4):52-54
对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进行教育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历史及现状、实践探索以及效果做了综合研究,提出构建高师院校教育学科理论教学与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整合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