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旋转机械在运行时产生的信号频率复杂,而在测点上获取的信号是单源信号,只是反映某个方向上的频率成分和幅值大小,难以表述一个截面上的整体信息,在机械故障诊断时容易产生误判。本文将全矢谱技术和谐波小波包方法结合,旨在对一个截面上两个同源非平稳信息进行融合,反映一个截面综合信息。文章最后以仿真信号验证矢谐波小波包信息融合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首先论述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谐波检测的原理,根据目前小波变换在三相不对称系统谐波检测中存在的无法分离基波信号之不足,介绍了一种用于三相不对称系统的基于周期交错的测量方法。针对MRA算法既不能直接可靠地估算三相交流信号的基波成分(50 Hz),也不能精确地提取信号的谐波分量的缺点,探讨了将快速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小波变换的奇异信号检测能力和较好的时域分辨率,结合傅立叶变换准确的频域分辨能力对电网谐波信号模型进行了分析。文中归纳出基于小波变换的谐波监测方法。该方法的技术优势是可以实时跟踪谐波信号的变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案能够满足电力系统中谐波检测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小波变换原理,通过对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通道信号分解与重构、对谐波进行处理,采用MATLAB工具的函数模块对其通道信号作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特性能有效修正仪器通道谐波畸变波及频谱,对进一步实现滤除谐波问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直升机动部件疲劳损伤类型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谐波小波包特征提取和层次支持向量多分类器的声发射源类型识别方法.声发射信号经过4层谐波小波包分解后,提取各个频段的能量特征用于声发射源类型识别,克服了传统小波包分析能量泄露、频带选取不灵活、不同层频率分辨率不同的缺点.首先,利用已知声发射源类型的试验数据训练层次支...  相似文献   

5.
传统信号去噪方法常采用门限法对噪声信号的小波或小波包变换做阈值处理以达到去噪的目的。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小波包滑动阈值去噪的新方法,通过对信号的小波包分解系数的滑动阈值量化,得到重构的去噪信号。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滑动阈值法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边静 《集宁师专学报》2015,37(1):109-111
小波变换可以对信号进行多尺度分析,对信号具有按频带进行划分的能力,因而能将电压或电流等信号分解为基波信号和高次谐波信号,为电力系统谐波分析提供了有利的数学工具。该文提出了将其应用于电力系统谐波检测的思路和方法,对含有谐波的电流信号进行了基频分量提取,给出误差范围,仿真结果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小波包降噪的原理;仿真分析了小波包降噪的优越性能,编制了Matlab源程序;对大型液压轧机实测振动信号实行小波包降噪,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此技术可推广到众多有降噪要求的工程测试领域。  相似文献   

8.
小波分析和小波包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波和小波包对图像压缩都是十分有用的工具,小波包理论是在小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时频分析理论,在图像压缩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文中介绍了小波分析和小波包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基于小波和小波包进行图像压缩的方法,利用MATLAB 7对相同图像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小波包压缩后的效果比小波更好。  相似文献   

9.
小波包分析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特别是对于非平稳振动信号能显示其优越性.实测小飞轮轴承振动信号中含有大量噪声,对此必须进行小波包滤噪提取出有用的信号成分,然后对降噪后的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计算出各子频带内的能量成分,作出小波包能量谱,对能量突出的频带进行进一步分析.实验证明这种方法用于小飞轮轴承故障诊断是有效的、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小波变换和小波包分析研究,寻找最优小波包基,结合不同阈值去噪方法,对加噪信号以及齿轮箱振动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实验表明最优小波包基的惩罚阈值去噪结果比小波变换常用的stein无偏风险阈值去噪结果和小波包默认阈值去噪结果要好很多。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去除噪声,还可以很好地保留信号中的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光伏发电并网系统中的逆变器、非线性负载以及变压器等器件产生的谐波,会影响电能质量和安全。为了抑制系统中的谐波,使输出电流很好地跟踪并网电压,实现输出电流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带锁相环和电压反馈双电流环的LCL型光伏并网逆变器谐波抑制方法。对逆变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系统。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谐波,提高电能的供电质量,满足新能源光伏并网系统对电流谐波畸变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根据电力系统谐波检测的基本要求,介绍谐波、间谐波的含义及起源、危害和检测的方法。展望电力系统谐波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电力系统中谐波的危害、检测与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用电设备急剧增加的同时,也给电网注入了大量的谐波,造成电网污染。本在研究了电力系统中谐波危害性基础上,探讨了谐波的检测方法,为做好谐波的抑制工作提供了途径,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APF PCS有源电力滤波器是一种新型的电力电子装置,可对电力系统中的谐波进行补偿.在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APF PCS有源电力滤波器典型应用.及对APF PCS有源电力滤波器补偿与抑制谐波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APFPCS有源电力滤波器补偿与抑制谐波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现场的谐波与电能质量测试结果,通过分析提出了基于DFTAPF(Design ForTestability Active Power Filter)型补偿技术的有源与无源相结合的混合型功率因数补偿与谐波治理方案,该方案不仅能有效的改善功率因数至0.95以上,还可以避免目前存在的谐波放大的情况,并对谐波进行治理;在保证电能质量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要求的同时,改善公司配电系统电能质量、提高功率因数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p-q和ip-iq两种谐波检测方法的仿真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p-q和ip-iq两种谐波检测方法建立了仿真模型,并在电网电压有无畸变时进行了仿真和对比。结果表明,ip-iq法在电网电压有无畸变时均能从负载电流中准确地将谐波检测出来,而p-q法只在电网电压无畸变时,才能将负载电流中的基波分量和谐波分量有效地分离开。本研究为在谐波抑制中合理选取谐波检测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电网中的谐波电压和电流本身也是一种能源.利用基于磁通可控可调电抗器原理隔离系统谐波,迫使谐波流入谐波提取侧,通过三绕组变压器和基波磁通有源补偿在不取用系统基波功率的条件下提取含量较大的谐波分量.将提取出的谐波能量直接进行利用,或转化为直流或逆变成交流回馈电网,达到谐波利用的目的.利用MATLAB6.5搭建实际系统模型并对谐波提取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谐波含量较为丰富的地方,本方案能有效滤除和提取电力系统谐波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消除电力电子装置产生的谐波,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功能量平衡控制的单相有源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应用传统的检测方法,只需对电源电流和滤波器直流侧电压进行采样控制即可实现谐波补偿.本文对这种方案的双闭环控制系统进行了校正分析,应用Saber仿真软件对该方案进行了验证,并设计了实验样机.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将谐波畸变率控制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9.
发射端串联补偿拓扑在基于E类高频逆变器的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中应用广泛。其串联谐振回路存在无载时电流过大,损耗过高等问题。设计一种用于该系统的无载保护控制电路,该电路具有电感电流缓冲及逆变器过流保护功能,且系统发射端在无载时的功耗为0.6 W左右。对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控制电路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reports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on the harmonic detection technique of a complicated power supply system such as an AC excited generation system, which has a variable fundamental frequency and low order harmonics with rich sub-harmonics whose frequencies are lower than the fundamental one. The in-phase correlation filtering technique, based on the frequency shifting principl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technique for the harmonic detections of AC excited generation systems. Project (No. 59877021)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