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课程实施取向是人们基于不同的课程观、变革观、知识观等思想观念而形成的对课程实施的总体认识,表现为人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不同倾向.本文将通过分析两种课程实施取向理论,以及我国新课程实施的策略,明确新课程实施的取向要求,包括课程实施研究和课程实施实践两方面.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开发比照的基础上,论述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中有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的取向问题。作认为,校本课程目标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取向;校本课程内容应以选择与学生实际需求密切相关的知识、经验并采用横向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为取向;校本课程实施应采用相互适应取向或课程创生取向;校本课程评价应采用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  相似文献   

3.
<正>校本课程实施至今已有十余年之久,但仍存在着教师课程开发意识淡薄等问题。本文就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关键因素——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进行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途径。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作为校本课程的主要实践者、研究者和开发者,他的课程观、学生观、课程实施水平、研究能力等都直接决定着校本课程的质量与发展水平,也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学校的特色化建成。因此,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就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论语文校本课程的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校本课程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两种主要形态:学科性语文校本课程和综合性语文校本课程。前者主要涉及语文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后者以语文学科为中心,同时又涵盖了其他学科,它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两者在价值取向上、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价值取向上,学科性语文校本课程注重从教材的角度去关注学生语文学科的知识与能力发展;而综合性语文校本课程则注重从实践的角度去关注学生以语文实践能力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应用实践能力的发展。在课程实施中,学科性语文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各环节都有相对的确定性;综合性语文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各环节有诸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课程价值取向是影响课程活动的核心因素.它贯穿于整个课程活动之中,并直接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运行.文化传统是制约课程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分清不同文化传统对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特征对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价值取向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开发校本课程是我国改革传统课程、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一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课程开发的方向,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辩证的学生观和科学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7.
多元整合的当代课程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所谓课程价值取向,是人们基于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在制定和选择课程方案以及实施课程计划时表现出的一种倾向性.它影响着人们对课程的整体认识,对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谈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校本课程是我国改革传统课程、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一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课程开发的方向。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辩证的学生观和科学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9.
罗环 《教育导刊》2007,(9):8-11
"课程价值取向是人们基于对课程总的看法和认识,在制订和选择课程方案以及实施课程计划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性。"〔1〕任何一名从事教育的人,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课程价值取向,它综合了人们对课程哲学、社会、文化、方法论等方面内容的一个总体认识,影响人们对课程的整体认识,影响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在研究过程中重视课程价值取向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从较高的角度来认识课程的问题。本文在对传统课程价值取向审视的基础上,提出了当代学前教育课程价值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10.
校长要建设富于活力的校本课程,我认为必然要依靠校长对校本课程的领导力。一、提升教师课程理论素养,增强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教师素质是制约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因素。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是否认同和是否积极投入,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教师的学生观、课程观和教学思想,以及课程组织和课程实施的能力水平、研究水平等,都直接影响着校本课程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改革以来,校本课程得到了学校与老师的高度重视,各校开发了丰富多采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机会与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把学习体验作为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实践中,许多老师把校本课程看作了国家课程的延伸,照搬国家课程的学习方式来实施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一味追求学生增加了哪些知识、增多了哪些技能,结果使校本课程成为了学生新的课  相似文献   

12.
在选择中定位。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对应的课程文化的价值取向。校长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校长的选择决定了校园文化的品位。只有定好位,才可做到位。定位,首先需要校长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发展主题或核心办学理念等进行选择,去掉一切校园文化中与之无关的芜杂的东西,然后,将校园文化编制成图文并茂的校本课程,像常规课程一样实施、管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否具备正确的知识观是新课程实施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知识的价值观制约着新课程实施的目标取向,知识的本质观决定着新课程的范式,知识的生成观决定着新课程的实施理念。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从固有知识观中走出来,重塑科学的知识观体系。。  相似文献   

14.
1.分析校本地理课程的实施环境 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是影响校本地理课程开展的关键因素,它决定了校本地理课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因此,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要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教学特长,实施体现区域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特长的校本地理课程,以满足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如珠海市某中学坐落于素有“珠江门户”之称的珠江出口地区最高峰——黄杨山脚,  相似文献   

15.
课程问题首先是知识问题,知识选择是课程运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受知识现代性信仰的制约,课程知识囿于客观性、普遍性和价值中立性的认识论窠臼,知识的多样性被严重遮蔽.多元化的时代主题及后现代课程观的兴起,消解了科学知识的霸权地位,多样化逐步成为课程知识选择的主导取向.课程知识选择多样化可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变革及冲突性整合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一、复杂性思维下的课程实施解析(一)课程实施的内涵及取向课程实施,就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或者说把书面的课程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过程。同一个课程方案,对于不同的实施者和不同的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正是由于人们对课程实施的本质认识各不相同,导致人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同实施取向选择。根据美国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个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  相似文献   

17.
所谓“流派”,就是由于对某一现象审视的角度不同而最终产生的认识分岔现象。课程知识功能观是课程知识流派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分岔点,是我们分析课程知识观的一个重要视角。不同教育流派从自身价值观立场出发来选择课程知识功能,利用课程知识功能,提升某一功能,进而导致了多样化的课程知识功能观形态。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建设在其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实施随意、管理欠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为此,要加大研究力度,坚持育人为本的课程观,正确理解、规划实施与管理校本课程;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督导检查、申报与审议等相关管理制度和必要的支撑系统;真正建立起凸显学校特色、满足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论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上,代表认为:对课程本质的再认识,是课程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课程论的学科性质、功用和价值取向需要同时关注两方面的需求,既能科学分析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又能切实有效地解决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课程研究和教学研究作为一种理性认识形态,课程论和教学论作为知识形态,两者之间倒是可以用“整合”一词。在课程设计方面,代表们提出两种设计观,即体现课程根本属性的课程设计观和校本化的课程设计观。课程实施在内涵和外延上比教学宽泛,课程实施受课程制度和课程意识等隐性因素影响,课程实施不应在一种取向下探讨不同取向的课程实施问题,重要的是要依据“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标准来对课程实施进行价值判断。针对课程评价存在的现状和问题,课程评价研究者和实践者需要进一步做好理论研究、加强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评价、制订有效的课程评价标准、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以及加强对话和协商等工作。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要理性面对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积极深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科学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袁丹 《教育导刊》2014,(1):18-20
校本课程知识选择在现实中表现出种种困顿之象,其主要表征为价值判定的科学主义取向、过程预设的技术主义取向、目标预期的功利主义取向。校本课程知识选择的人文转向势在必行,其实现路径主要为课程知识选择价值标准的改造、逻辑起点的转换以及行动过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