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于1999年的一个偶然机会在市邮局的橱窗里发现了《健身科学》。当时《开发右脑潜能,创造愉快人生》等几篇文章,令我非常喜欢,但是让我真正受益很大的是《彭祖观井法》这篇文章,使我的身体体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从小就患有气管炎,虽经多年的锻炼,身体有所好转,但气管炎始终好不了。每到冬春便发,而且洗澡一不当心就着凉,着凉就发,十几天才好,夜间咳得难以入睡,每天要带塑料袋上床吐痰,其痛苦不言而喻。自从看了《彭祖观井法》后,我就每天练起了观井法,一弯到底、憋气数十秒钟。开始几天越咳越厉害,一口口浓痰,隔壁邻…  相似文献   

2.
方惠美 《精武》2010,(8):9-9
健康长寿是大多数现代人所追求的,上古时代传说中就有800岁的长寿彭祖。彭祖是在先秦古籍上经常出现的人物。据《史记》载,相传彭祖精通养生导引术,好远游,淡名利,不理政,年过百而不衰。尧时受封大臣,经历夏、殷两朝,封于大彭,故被称“彭祖”。今在江苏徐州尚有彭祖宅、彭祖井等遗迹。  相似文献   

3.
彭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寿星和养生家,许多先秦古籍中都载有他的名字。据记载,彭祖是黄帝的后裔,曾经侍奉过尧帝,因受到尧帝的赞赏而被封之于彭城,故名为彭祖。关于彭祖的长寿,有一种记载说是彭祖至殷朝末年已767岁,而且一直活到800岁,后来不知去向。但这种说法因其与常理相去甚远,所以较难令人相信。还有一种说法似乎比较可信,西汉武帝时鲁恭王获得大批古篆文写成的竹简,其中记载彭祖活了767甲子。按上古的干支记日法,记日中的甲子说的是60日,以此推算,那么彭祖就是活了46020日,即126岁。总之,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连春秋的先圣孔子都很倾慕他,庄子和葛洪也多次赞叹他寿命之长久。  相似文献   

4.
刘彦骅 《武当》2014,(5):56-56
“彭祖”,夏禹时期人,帝颛顼之元孙(颛项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因被颛顼封之于彭地(今四川彭县)故后世称为彭祖,殷末已七百八十七岁,可以说彭祖是黄帝轩辕氏养生长寿学的真正继承人。他在夏禹时得到了《黄帝内经》(当时尚未有纸,经文是刻在三千多枚竹签上的)经过细心钻研,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长寿之祖,恐怕英过于商贤大夫彭祖了。相传彭祖自尧帝起,历经夏、商两朝,享年800岁。显然,人们所说的“800岁”不为人信,但古人在彭祖的出生地彭山一带,却有着另一种名为“小甲子”的计年方式,这种计年方式是以60天为一年。按此推算,彭祖也就活了130岁左右。这虽然和传说中的“800岁”大相径庭,却也与人类生存的极限相差无几。那么,在那物质匮乏的古代,彭祖又是怎样达到如此高寿的呢?说起他的养生经,大致可以归纳为三条:  相似文献   

6.
战国时期,社会上流传着“彭祖至八百岁,犹自悔不寿。“活了八百岁,临死时还怨叹自己短命。彭祖何其人也?如此高寿犹还不足。据说彭祖是天帝的儿子,在娘肚子里呆了三年都不出来,最后经过动手术,从腋窝下才把他取了出来。殷纣王曾派人向他求教过长寿的秘密,彭祖笑而不答,飘然隐去。于是,对于他的长寿之道引起了人们的猜测:有人说,他之所以长寿,是经常服用一种桂芝的药物;有的说他善于模仿各种动物姿态进行运动;有的则说,他擅长烹调一种美味的野鸡汤,天帝  相似文献   

7.
崔丙刚  张超  雷萌 《武当》2023,(10):88-90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引领着学校的发展,彭祖文化是徐州地区颇具影响力的传统文化之一。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彭祖养生休闲文化的理论渊源、彭祖文化在学校体育文化中的实践进行了探讨。研究得出:彭祖休闲养生文化以“天人合一”为基础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学校建筑、图书馆、走廊等物质建筑中宣传彭祖休闲养生文化;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彭祖休闲文化构建多元一体的体育课程教学情境,助推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刘康乐  韩琳 《武当》2006,(10):45-46
一、道教房中术的历史发展早在殷周之际,“殷王遣采女从(彭祖)受房中之术,行之有效。”人们已经开始研究和探讨男女的性生活问题。古人认为,房中术是一种能使人返老还童的仙术,在一些神仙家和方士中间广为流传。《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载的古代方技有四种,一曰医经,二曰经方,  相似文献   

9.
彭祖与雉羹     
彭祖因“制羹献尧”而受封于大彭。并传说八百岁时而不知去向,故后人称“彭祖”。因首创“雉羹”治好尧帝厌食症而留传于世,被尊称为“厨行的祖师爷”。并以“善导引行气”,开创我国气功练身之始,以“延年益寿”而闻名于世,以“导引、烹饪、养生”而被后人所敬仰。  相似文献   

10.
彭祖因“制羹献尧”而受封于大彭。那么,他又是如何制的羹?制的什么羹呢?据史料记载,彭祖献的是“雉羹”。其做法是将野鸡煮烂,与稷米(即小米)同熬而成的一种汤羹类,具有鲜香醇厚、易消化等特点。因源于上古,故又有“天下第一羹”之美称。《本草纲目》云:稷米有“益气、补不足、作饭食,安中利胃宜脾,凉血解毒”之功效。雉具有“补中、益气力、止泄痢”等功效。两者合二为一,对人体作用可窥见一斑。彭祖的养生雉羹@阿文  相似文献   

11.
胡孚琛 《武当》2010,(6):45-47
内丹学源于先民的氏族原始宗教巫史文化,是神仙家将自古流传的王子乔、赤松子的行气术,彭祖、容成公、玄女、素女的房中术,羡门高、安期生的服食术相互融汇升华而成的。《楚辞·远游篇》可以看作早期的内丹学文献,其中透漏了王乔功法可以激发人体先天真气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尚儒彪 《武当》2008,(9):46-47
一、道教房中术的形成与发展 道教房中术是中华古代性科学之结晶,是数千年来道门修士在追求长生不老的同时,不断地探索、收集、研究、整理出来的性学保健术。《中国道教大词典·房中派》条曰:“修炼此方术的流派称为房中派,是道教早期修炼方术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宗容成、彭祖。”《汉书·艺文志》所载房中术有八,共186卷著作,并评论说:“房中者,性情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人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老,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  相似文献   

13.
带着疾病练一般气功,有时会“功在天天长进,病在日日加深”,一旦旧病发作,则功亏一篑。因此,有病者宜先练医行功,待疾病痊愈后再练其他种类气功,将会大有益处。“彭祖医行功”至今约有四千三百多年历史,过去一直是“述而不作,秘而不传”。本人自幼承家传师授,1958年开始在医学院行医,以此功结合中西医治疗50多种常见病,取得很好的效果。从总结的一千多种病例来看,“养心功”治疗各种心脏疾患,效果尤为显著,现把“彭祖医行功”中的“养心功”介绍给广大气功爱好者。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用呼吸数对AT推定法的界限之研究──在呼吸与运动节奏同步难以发生的条件下日本岛名孝次,近藤德彦等1绪言在评价耐久力训练的效果和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方面,被认为无氧性作业阈值AT指标是非常有效的,该指标测定法可分为观血性和非观血性两种方法。不过这两...  相似文献   

15.
彭祖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大寿星。据说他一生经历了尧、舜、夏、商四朝,活到了800多岁。不过这是以当时66天为一年纪年的方法所指的年纪,按现在365天作为一年来算,他的实际寿命为140岁。民间有关彭祖养生的传说很多,一些古籍对他的养生之道也做了很多讲解,《庄子·刻意》更将其视为引导养生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6.
采女问道于彭祖,彭祖说:“伤身害性的事很多啊!用脑过度伤人,忧虑悲哀伤人,极度高兴伤人,愤怒郁结伤人,汲汲追求伤人,阴阳失调伤人……”彭祖在这里一连列举了6种对人有害的不良行为,其中一种便是本文要讲的“汲汲追求伤人”。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古代养生体育的发展历程.夏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养生思想的雏形,此时代表人物是彭祖;两晋南北朝时我国养生保健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养生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充足的进步,出现了一批有名的养生家,如张湛、颜之推和王弼等,诞生了一些具有划时代影响力的养生书籍;北宋至清代,众多养生和医学著作整理、创编了大量导引术式,最有代表性而且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八段锦和易筋经,出现了丘处机、马钰等养生大家.  相似文献   

18.
《养生三记》作者答读者问已经出了二十二期,是继续写下去,还是就此收手,曾经令我犹豫再三。今年是彭祖补品屋建店的第十九个年头,随着新老顾客的不断增加,业务急剧膨胀,几乎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写作,但读者的期待,实在是无法拒绝,半夜三更突然响起电话铃声,赤脚下地接听外地读者电话,我已经习以为常。还有部分读者到彭祖补品屋网站上留言,也是不能不回答的。因此,  相似文献   

19.
巧问寿星     
这是一则神话故事。地府阎王知道世间有个高寿老人,但不知他姓名、年龄,无法召回他,所以命令小鬼去调查。小鬼变成一个老太婆,挎了一筐木炭,拿着一把刷子,坐到高寿老人每天清晨都来练“养生功”的河沿,小鬼一边用刷子刷木炭,一边等高寿老人。老人果然被他的举动吸引,好奇地问:“你筐里是什么?”小鬼回答说:“是木炭。”老人又问:“用刷子刷它干啥?”小鬼说:“木炭太黑了,我想把它刷白。”高寿老人一听,哈哈大笑:“我彭祖活了八百八,从来没有见过把黑炭往白了刷。”小鬼了解到彭祖的姓名和年龄之后,汇报给阎王,阎王这才召回了彭祖。巧问寿星!…  相似文献   

20.
风神和雷神是本届世乒赛的吉祥物,这两尊神貌丑却威,观之令人生畏。14天的比赛,其风云变幻,云谲波诡,恐怕是这两位神仙也要被惊动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