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王巍  黄栋 《音乐世界》2007,(21):32-33
比赛后,李易突然变得低调,关于他的种种新闻却高调地一波一波出现。他不置可否,依旧过着自己的日子,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然而,那些 Fans 为他做的事情,他却从来没有忘记。"还有人那么多人记得我,支持我,没有忘记我,还在等我。"这一刻对他来说,就是最幸福的永恒。  相似文献   

2.
瑞典人波意得·马库雷可称得上是一个半人半兽的奇人,这不是说他有什么超人的本领,也不是说他的模样有多么怪.其实,他的长相并不像世界上任何其他动物,而跟我们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但在他的身体里,却移植了5种不同的动物的器官:他有一颗鬣狗的心,狒狒的肾,狼的肝,猫的眼角膜,大脑里还有一头猪的部分脑细胞组织.他称得上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兽体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波考克的一本重要文集<美德、商业和历史>为例,对他的治学方法和政治思想史研究进行评述.全文分为五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介绍波考克的历史主义和语境主义的方法论;第三和第四部分围绕他有关英国18世纪的寡头政治、商业社会和"古今之争"的分析,具体讨论他对当时英国政治辩论的研究所呈现出的一些特点;结语部分对他的思想立场提出了评论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苏轼作品高频出现"水"意象.包括"水"及其水的各种变态如"雨""霎""雪""波""江""河""湖""海""溪""泉""流"等在内,"水"意象在苏轼作品中出现竟达29000多次.苏轼对水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同时,他对水也有独特的理解.在他的"水"世界里,透着他的思辨光芒.  相似文献   

5.
初中有一同学叫夏建波,一开始大家都听成"下贱波"。虽然他为人很好,但这个外号还是陪伴了他3年。高一入校点名的时候,一同学名叫"费岩",刚念出来台下笑倒一大片。后来经过一个星期的军训洗礼,改名"费红忠",原来没  相似文献   

6.
提丢斯与波得是一对好朋友,他们都是德国人.前者是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后者是柏林天文台台长,他们共同发现了"提丢斯-波得"定则.事情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波丽斯夫人,前面不远有个山洞,我们过去避一避风雪!"葛尔镇长一边走一边侧着脸对波丽斯夫人说。他脱下自己的围巾,盖在波丽斯夫人怀中的小孩身上。"太好了,我们过去吧!"波丽斯夫人把孩子往怀中紧了紧说。这个孩子是她那只有几个月大的孙子,她的手中还有一个小袋子,里面装着奶瓶和奶粉。  相似文献   

8.
明白     
温暖的阳光无所顾忌地照射着.我一蹦一跳地穿过田野,看见那门前的小湖,心想:四年不见了,家乡会不会"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呢?不知不觉,便想到了幼时的玩伴,朝他门前望去,他不在.……  相似文献   

9.
生活中的儿童是生动的人、具体的人,是有待发展的"人",是曲折前进与发展的人、社会历史的人.儿童是他本身固有的天性和他自己的生活背景决定的,他在生活之中,在世界之中,在生活世界之中,他是已经建立起了一种特定的人与世界的意义关系的人.从关照生活世界中的儿童出发,教育才能真正体现"人是教育的对象"、"人是教育的目的"这些基本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0.
"杜撰"一词的意思是: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但是"杜撰"这个词的词源却真的来自一位姓杜的人! 杜默,北宋诗人,字师雄,和石延年、欧阳修并称"三豪".石延年豪于诗,欧阳修豪于文,杜默豪于歌. 他曾送给同时代的散文家石介一首《六字歌》,可见其"豪"所在:"仁义途中驰骋,诗书府里从容.头角惊杀虾蟹,学海波中老龙.爪距逐出狐兔,圣人门前大虫.推倒杨朱墨翟,扶起仲尼周公.一条路出瓮口,几程身在云中.水浸山影倒碧,春着花梢半红."  相似文献   

11.
认识韩梅波已有10多年了。"梅波"这名字与她的性格非常贴近。"闻道梅花坼晓风","梅"自然让人想起她独立、坚忍的品性,我以为韩梅波的专业成长道路上就有这样的精神支撑;"波"表现了水的绵长和柔韧,水的一些秉性韩梅波身上与生俱来,"夫唯不争,故无忧",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执着不悔,淡然、安静。初见韩梅波,给人朴实、严肃的印象。她不像大多  相似文献   

12.
波依德先生一向都是乘星期五上午9点53分的快车离开他工作的城市,在正好两个小时后到达他郊外的住宅。可是有一个星期五,他突然改变了他的习惯,在没有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他坐上了那天夜里的火车。回到家里已近午夜零点,他听见他的秘书阿必特正在地下室的酒窖里面喊"救命"。波依德砸开门,将秘书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3.
羞涩的脸     
凤凰卫视主持人鲁豫在博客里提到对梁朝伟的采访.这位旁人眼里的巨星,生活中居然是个极害羞的人.对他采访,在场的人不能太多.太多了,他会很紧张.他像鹿一样睁着眼,向周围张望.鲁豫这样描述他:"他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丝毫没有巨星的架子.他的声音很低,低得让人听起来有点吃力……"  相似文献   

14.
"波的干涉"一节难点是理解波的干涉图样.如何使学生把波的干涉图样与水面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为此,在"波的干涉"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父母常常会用"你很棒""你太聪明了"之类的话语来表扬、赞美孩子们.美国科普作家波·布伦森在他与阿什利·梅里曼合著韵新书<育儿震撼弹(Nurture Shock)>中却提出,一味地夸奖孩子可能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16.
纳蒂·邦波是美国文学的先驱詹姆斯·费尼莫尔·库珀在其代表作《皮裹腿故事集》中创作的主人公。"皮裹腿"纳蒂·邦波是美国西部开发的英雄。在他身上融合了文明人和野蛮人最优秀的品质。他是美洲西部荒原上的基督骑士,有未受过教育的人身上所体现的文明的最高原则。他是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最初代表,一生都在追求不受"文明"侵犯的自由生活。他是热爱大自然的"森林之子"。在他身上体现了美国早期文学在生态批评上的主张。  相似文献   

17.
做人     
中国文化认为,人不是天生的,而是人自己"做"出来的.一个人,无论他先天素质如何,也无论他高矮胖瘦、贵贱贤愚,如果不会做人,也就不能算作是人.  相似文献   

18.
2月11日晴今天,我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索亚是个典型的、无所事事的"坏孩子"。他崇拜"罗宾汉",热爱冒险,有副侠义心肠,也很有勇气。汤姆虽说很调皮,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摆脱桎梏。他从小就父母双亡,爱他又疼他的波莉姨妈全权承担起了汤姆的抚养责任。但是,汤姆根本无心学习。他经常逃学,与流浪儿哈克贝利一起玩耍,去当海盗。他甚至喜欢上了撒切尔法官的女儿贝琪,千方百计去"追求"她,这让波莉姨妈很痛心。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显  相似文献   

19.
千万别以为“洒家”波子是个日本人,你要是那样想,就真大错特错了, “洒家”波子可地地道道是咱们中国人,不过,在我们学校他也算得上一个明星了,不信,你到我们学校来,打听打听,谁都知道他是咱们三(二)班的。波子是个出了名的武术迷,特别是看了电视连续剧《水浒》后,他满脑子都是武松,而且口口声声自称“洒家”,于是,同学们就干脆封了他一个“洒家”波子的称号。  相似文献   

20.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常听祖父祖母哼唱这首《兰花草》,当时不曾知晓,这质朴、清新的旋律,会是胡适对生命的期待. 他不是鲁迅,一双冷眼看中国,洞若观火;他不是钱钟书,持着天马行空、扶摇三千的运思,读破万卷,胸中自是波谲诡云;他不是弘一大师,看破红尘远世修行.他只是胡适,不政治,很生活.他追求独立,追求自由,但追求的姿态却又是那么平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