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成与预设是一组对应的概念:没有好的预设很难有精彩的生成;期待更多的“生成”精彩,就应该在备课时做精心巧妙的教学预设。“退”与“进”是一对相反的方向词,没有“退”何来“进”?“退”是“进”的基础,“进”是“退”的需要与提升。  相似文献   

2.
“退”──为了学生的“后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是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这就启发我们,对知识基础差、跟不上正常进度的学生.应试试这种“退”的方法.因为只有“退”,“退”到他们开始不懂的地...  相似文献   

3.
用“退与进”的思想方法解题李蒲,孙进谦“退与进”的思想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之一。在这里,我们把数学中诸如:一般向特殊转化,抽象向具体转化,多向少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整体向部分转化,不和谐向和谐转化,未知向已知转化,不等向相等转化……的过程称之为“退”...  相似文献   

4.
“进”和“退”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不应该强调一方而忽视、否定另一方。教师的“进”是为了创造更佳的学生学习条件;教师的“退”是为了在更高层面上积极地做“进”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进”和“退”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不应该强调一方而忽视、否定另一方。教师的“进”是为了创造更佳的学生学习条件;教师的“退”是为了在更高层面上积极地做“进”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班主任在刚接新班时,要静心观察,遇到难题得先忍耐,甚至作退让。当然,这并不代表班主任没有原则,不负责任。尤其是面对一些“犟”学生、“硬骨头”,则一定要摸清他们的性格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退”可为自己的工作留有余地,以“退”为“进”,有利于班主任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孙子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相似文献   

7.
继续教育与大脑的“用进废退”广东省韶关教育学院张其志对于继续教育,我的第一反应是可以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大脑的“用进废退”原理告诉我们:勤用脑使人变得聪明,不用脑使人变得愚蠢,或者说,越勤用脑则脑功能越进步,弃置不用则会逐渐退化。人的聪明程度取决于大...  相似文献   

8.
从未知到已知,这是进,也是我们解题的目的,然而,在很多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为了达到“进”的目的,而不得不“退”下来.华罗庚曾说过:“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决窍.”以退求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辩证思维,是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本文拟从几方面来浅述以退求进这种辩证思维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杨莉 《教学与管理》2007,(7):124-125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曾总结出“以退为进,退中悟理,执理为进”的教学方法,简述为:“退—悟-进”。新课程标准公布并实施后为探究法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如何有效地实现新课程标准,真正达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目的,我们对“探究法”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以退求进”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与思维策略.数学解题中的“退”就是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个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了,就不仅可以“进”。而且可以来一个飞跃,现就“以退求进”法解题谈点管见。  相似文献   

11.
华罗庚教授说过:就解题思路的发现来说,“退”比“进”更重要,解题时,先足够的退,退到我们最易看清楚问题的地方,认透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即可。他认为,善于“退”,足够地“退”,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复杂的问题要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对于一般性的数学问题,如果在解答过程中感到“进”有困难,或无路可“进”时,我们不妨运用“退”的思想,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整体“退”到局部,从空间“退”到平面,从不等“退”到相等,总之想方设法尽可能地“退”到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平台上,这样就容易激起思维的灵感,问题也随即迎刃而解.下面结合具体问题谈谈这一解题思想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然会面对“进”与“退”的选择。可以说,只有有了教师“退”出来的空间,才有学生“进”的地盘。如果教师利用自己的学科知识优势占领课堂,学生就可能仰视自己的老师,将老师当做一名自己无法达到同一高度的偶像,从而有可能不思“进”取。而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让出一条道来的时候,冲锋陷阵的是学生,摇旗呐喊的是教师,最后的胜利却是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战争中,“以退求进”、“以屈求伸”的战略体现了退与进、屈与伸的辩证关系。退是进的准备,屈是伸的基础;进是退的发展,伸是屈的结果。数学教学上“类比促迁移”、“对比抗干扰”的教学方法就体现了“以退求进”、“以屈求伸”这一辩证思想。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结合中学数学教学实例谈几点体会。 一、类比促迁移 什么是类比?什么是迁移?类比是形式逻辑概念,迁移是教育心里学概念。何谓类比,就是类似比较,即将已学过的旧课和与之相联系的将要讲授的新课相比较,使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从而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复习旧知识较之直接了当地讲述新知识,形式上是退了,但因之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则是进了。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当今,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为中心”,教师应让“教”于“学”,以师之“退”成就学之“进”等教学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有效地“退”,学生真实地“进”呢?笔者结合平日课堂教学实践与观察,谈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这里的“退”,并不是说要消极地工作,一味地退让,追求那种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都回避的“清静无为”,而是要注意留有缓冲的余地,以“退”为“进”,从而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退”对学生在中学这一阶段,部分学生正在由“听话”变成“不很听话”,甚至“很不听话”,师生“矛盾  相似文献   

17.
在这充满竞争的年代里,一个企业出现在社会上,同时就意味着面临对手的竞争。在竞争中有勇无谋是不行的。在必要的时候要妥协,但妥协不意味着失败。对企业来说,就是要有“你压我退,退中谋策,你退我进,进则勇猛”的战术。这就是柔谋刚相间,也可称为“柔道”战术。  相似文献   

18.
“进”与“退”的思想是一种数学思维策略.数学中的“进”是指将特殊的,具体的,局部的, 低维低次的问题“进一步”转化为一般的,抽象的,整体的高维高次的问题来处理.与之相反的是数学中的“退”.  相似文献   

19.
如果面对一道百思不得其解的数学难题时,我们采用“退”的方法,求得最原始又不失重要性的问题,就容易把握解题方向,很快打开解题思路。而对于用通常方法和“退”的方法很难解决的问题,我们可考虑“进”的方法。通过对由“进”得到的新问题的分析,往往能探得对原问题新颖奇特、干脆利落的解题方法。   对结论反映一般情形的数学题,当条件和结论的联系不明显而不易求解时,运用限定的方法,从一般退到特殊,在特殊问题的解答中,往往可以启示一般情形的解题思路。  例1证明可写成相邻两整数之积。   本题结论是一般情形,条件与…  相似文献   

20.
“退”即“后退”,“进”即“前进”。“退”中如何能“进”呢?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去求职,竟处处碰壁,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于是他收起了所有文凭,以最低的身份再去求职,结果被一家公司聘为录入员。渐渐地,老板发现,他能找出程序中的错误,于是他亮出了学士证书,老板提升他为主管;后来老板发现他比一般人优秀得多,并能设计程序,于是他又亮出了硕士证书;再后来老板认为他的才能不止这些,于是他亮出了博士证书,最后他成为公司的副经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以“退”为“进”,在“退”中求“进”,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