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西龙脊壮族稻作节日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龙脊壮族地区是桂北具有代表性的高寒山区稻作区,其民俗文化内容源于稻作农业文化的母体。文章通过对龙脊壮族稻作节日文化内容生成及延展过程的讨论,分析其稻作节日文化多重内涵及文化传承变迁状况,并进一步探讨其在现代化语境下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2.
侗族主要居住在湘、黔、桂三省毗连地带。侗族是一个有丰厚文化积淀的民族,作为世界最早的稻作民族之一,侗族的文化主要是稻作文化。其民间文化事象都蕴含稻作文化内涵。从侗族民间舞蹈中体现的稻作生产、民间宗教信仰、稻作审美精神和民间舞蹈的时空意识,可以破解侗族稻作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3.
西南少数民族的稻作文化与稻作神话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西南地区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古代三大族群白越、百濮、氏羌迁徙流转繁衍融合之地,除了有傣族、壮族等原始的水稻种植民族外,氏羌系既有由畜牧文化转型为稻作文化的白族、哈尼族,又有由畜牧文化转型为旱作文化的景颇、怒、傈僳、彝族、独龙、纳西、拉祜等族的早稻种植。百濮系的布朗、佤、德昂等族的杂粮栽培中也有旱稻种植。稻作文化孕育了特定的稻作神话,稻作神话便是稻作文化的表徵。  相似文献   

4.
龙脊古壮寨是广西代表性的梯田稻作农业社区,其壮族梯田稻作文化生态内容衍生于梯田稻作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以壮族梯田稻作文化生态的原真性保护为前提,创新性地转化资源利用,以实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民族文化前进发展,自然与人文生态体系和谐共生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稻作文化是中国基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文明的主轴。同时,东亚、东南亚的稻作文化与中国的稻作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本文采用系统检索、追溯检索和直接检索相结合的文献检索方法,普查了近十年来有关稻作文化的文献,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稻作文化研究的进展与前瞻作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6.
潘晓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2):180-181
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物质和精神发面的发展。广西壮族是以那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且其也影响着很多文化事项。拟从在稻作文化的影响下,从饮食(物质方面)和信仰方面(精神方面)的文化来窥视这些古老的壮族传统文化的生态性,以期今人能从中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稻作文化研究的进展与前瞻(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作文是中国基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文明的主轴。同时,东亚、东南来的稻作文化与中国的稻作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本文采用系统检索、追溯检索和直接检索相结合的文献检索方法,普查了近十年来有关稻作文化的文献。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稻俄文化研究的进展与前瞻作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8.
广西隆安壮族悠久的稻作生产历史和以稻米为主食的食品结构,决定了他们的饮食习惯与稻作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贯穿于日常生产生活、婚丧嫁娶及节日之中,还产生了多姿多彩的酒文化。  相似文献   

9.
人类语言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有什么样的生产水平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四川悠久的稻作生产历史、巴蜀农人先进的稻作生产经验,反映在语言上便形成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的稻作词汇。文中搜罗了散见于巴蜀旧志中富有地方特色的稻作词语,分类诠释其意义及文化内涵,并着力于在更深层面上揭示四川稻作文化的特质和风格。  相似文献   

10.
稻作文化是中国基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文明的主轴。同时,东亚、东南亚的稻作文化与中国的稻作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本文采用系统检索、追溯检索和直接检索相结合的文献检索方法,普查了近十年来有关稻作文化的文献,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稻作文化研究的进展与前瞻作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焦虑"对于新疆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关系重大,它不仅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文化生态平衡、文化多样性的维持,还关系到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科学推进。研究以焦虑、文化焦虑、民族文化焦虑的相关问题与关系为视角,多方位、多角度辨析文化焦虑产生的缘由及其对双语教育产生的影响,试图挖掘、厘清影响双语教育科学发展的障碍因素,以期为排解障碍提供导向。  相似文献   

12.
壮族的饮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既是壮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壮族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壮族的饮酒文化不仅丰富多彩,且有较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壮族男子大都嗜好饮酒,体现了真诚、热情、豪爽和强悍的性格,以酒会友还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思想感情。酒是壮族结婚嫁娶、庆贺生儿育女、孝敬老人、节日娱乐仪式中的首选礼品,也是壮族表达意愿或传达信息的符号。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研究成果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十年来,从事少数民族民族数学文化研究的研究者,从挖掘某一民族的数学文化,或是理论上探讨民族数学文化等视角等对少数民族数学文化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少数民族在计数、历法、度量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少数民族的数学文化又存在一些相同点;少数民族数学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国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及各民族的古代数学成就.充分挖掘和展示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数学因素,关注数学发展的文化多元性,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使民族数学文化进课堂,为民族学生数学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文化背景是数学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临沧世居民族是创造临沧文化的主体,是他们在开发临沧、建设临沧的历史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沧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肇始于澜沧江干流及其支流的新石器文化,历经沧桑,明清之际发展成为包括多元民族文化、移民文化、边地文化、跨境文化、以山地文化为主的内陆文化共同构成的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资本化运营将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民族文化资源带来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使民族文化受到更多关注与重视,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并有助于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本文从对丽江民族文化资源的梳理入手,并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应用和创新与丽江文化旅游结合的实践探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槟榔文化是黎族物质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文化的角度阐释与槟榔相关的文化事项,首先梳理了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槟榔种植和食用方法的记载,然后围绕黎族槟榔文化的表现形态展开论述,展现了黎族槟榔文化的深刻内涵,最后归纳黎族地区槟榔文化的主要特点和成因,为研究南方民族的物质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试论壮族文化在中国—东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壮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有着与东盟国家民族同源、文化相近、地域毗邻的天然条件。通过分析壮族文化的特色及其与东盟各民族文化的渊源、与东盟各国文化的认同等,提出在尊重东盟各国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壮族文化资源,开展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来招商引资,寻求合作,实现多方赢利,以此促进中国—东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丧葬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和精神两大文明的表现之一,并随之发展不断变迁。因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各族群或民族的丧葬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生活在我国喜马拉雅山地的西藏错那县门巴族的丧葬文化,就非常有其地方与文化特色。基于当地社会历史调查,认为高原山地环境、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复合社会形态和佛本并举的宗教模式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具有喜马拉雅山地特色的丧葬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的本质属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应互相尊重,共存共荣。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的文化也有其共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完全可以互相兼容,共同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相对独立的社会时空,使广西黑衣壮的服饰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符号体系,它不仅塑造着黑衣壮服饰的文化精神,也规范着他们服饰的构成特征。他们崇尚黑色,从头到脚一身黑,而且服装款式、图案也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反映了黑衣壮的审美意识,让世人体会到古朴的文化基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对那坡黑衣壮服饰的解读,以期理解黑衣壮文化的本真世界,更为理性地保护传统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