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1929年到1940年在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学习。那些年的南开生活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影响了我一生。那时,我家七个兄弟姐妹,有两个上了南开小学,四个上了南开中学,后来有两个又上了南开大学。这种一家里有很多人在南开上过学的,在当时被称为南开世家。我哥哥大我12岁,他跟张伯苓校长的二儿子是同班同学,他们关系非常好。  相似文献   

2.
正在民国,有个靠"化缘"办学的人——张伯苓。张伯苓白手起家创办了四所学校——天津的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第二南开女中和重庆的南开中学。张伯苓创办这四所学校所需的经费是一点一点从社会上募捐的。因此,张伯苓得到一个绰号:"化缘和尚"。这位"化缘和尚"有个著名的教育思想,就是环境育人。去过南开中学的人对学校的第一印象就是整洁、美观、秩序井然。1934年,诗人柳亚子初到南开大学,就赋诗赞美学校的环境:"汽车飞驶抵南开,水影林光互抱怀。"这  相似文献   

3.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悠扬动听又饱含激情的南开中学校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南开学子,南开精神也在历史的传承中被不断发扬光大。2009年是天津南开中学建校105周年,也是杨静武担任南开中学第七任校长一周年。这位年轻有为的校长拥有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在南开中学已工作20年,为人谦和低调,举止儒雅大气,言谈见解独到。对教育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作为南开中学校长,他如何看待百年南开的辉煌?他如何继承和发扬南开的传统?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采访了杨静武校长。  相似文献   

4.
张伯苓(1876—1951)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是南开教育的奠基人,曾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任校长50年,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为世人所称  相似文献   

5.
张伯苓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和南开小学,为中华民族的教育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生活中的张伯苓,谦和、风趣,话语时常令人愕然.可细嚼之后,又颇有趣味,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6.
张伯苓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是南开教育的奠基人。50年的呕心沥血,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渝中学,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从道德训练、修身课、团结精神、爱国主义教育、高尚人格五个方面介绍了张伯苓的德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张宝敏 《今日教育》2011,(Z2):46-47
张伯苓(1876~1951),著名爱国教育家。他在青年时期,目睹清政府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凌,立志兴办教育,用爱国精神和科学知识教育青年,以达到抵御外侮,振兴中华的目的。他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从传授"新学"的家馆开始,一步一步办起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重庆南开中学,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南开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张伯苓(1876—1951)名寿春,天津人,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1894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因甲午战败深受国耻刺激.他愤然弃武.矢志兴学育才以拯救国家。1898年在天津爱国士绅、清末翰林严范孙家设馆,1904年,他在严范孙协助下。创办了南开学校(南开中学前身),1919年创办了南开大学.以后又相继创办了南开女中、南开小学、重庆南渝中学以及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所和应用化学研究所等.使南开成为一系列完整的著名学府。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社会就流传"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说法,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南开中学和春晖中学就是真正的中国名校。什么是理想的学校?怎样才算真正的名校?也许见智见仁,莫衷一是。但我以为南开中学便是标准和标本。因为南开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的教育实践,培养了大量的一流人才;因为南开形成了宝贵的学校文化,并产生了广泛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因为南开能经受时间的洗礼,一百年过去了,依然为人们所称道所向往;更因为今天的中国没有这样的理想学校。  相似文献   

10.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我国各阶层受到强烈的冲击,教育的社会功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被放大。“兴学”救国成为学界共识。1897年,严修奏请开设经济特科,破格取才。主张“科举不废学校不兴”,1905年科举制终被废除。为开办新式教育,严修二次东游日本,考察日本教育,回国后,创办南开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教育体系,今天的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和第二南开中学便是其献身教育事业的永恒丰碑。  相似文献   

11.
1922年,我10岁,在老家辽宁昌图县立小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便由我在天津南开读书的两个哥哥带我和三哥到天津上学。本来也想考入南开中学的,但哥哥们商议,认为县立小学程度差,先补习一下再考,后来又商议,汇文中学比南开容易考,就报考汇文,免得考不上南开白白蒙受一次打  相似文献   

12.
常啸 《教师》2013,(19):1-1
被宋庆龄先生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教育生活化",指出学校教师应该把做人的教育放在首位,致力培育真善美的活人。他大声疾呼":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1930年,陶行知应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之邀到南开演讲。当时,南开大学附设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女中,在河北省会考中成绩不佳,几乎不及格。陶行知一见到张伯苓便向他道喜,说"我贺你会考成绩不好",并赋诗一首相赠:  相似文献   

13.
民办教育的先驱张伯苓张伯苓(1876—1951),我国著名爱国教育家。早年毕业于北师学堂。曾在天津严修家馆教授西学。以后,历尽艰辛,创办南开系列学校──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等,成为中国近代民办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他...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生于1876年4月5日,1951年2月26日病逝,天津人。他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1904)、南开大学(1919)、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等南开系列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民办教育的成功典范。他坚持以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兴学育人,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同志是最杰出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天津市委、市政府“再建几所南开、耀华”决策的实施,短短两年时间,天津的示范校建设工程已在津城遍地开花,引来国内外教育界的好评如潮。作为示范校工程的“样板校”之一,南开中学的办学特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春风和煦的一天,记者走进了百年学府南开园,聆听了这所学校历史上的第六任校长康岫岩的一席谈。谈起南开中学的历史,康校长可谓如数家珍。南开中学是百年老校,从南开校园中走出的不仅有周恩来这样的历史伟人,还有一大批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南开中学的历史积淀无疑是深厚的,那么她的办学精华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八年九月,我开始担任南开中学初一·三班班主任,两年来一直未离开这个班。三班是个女生班,共有四十九人。记得她们刚进学校时,大都有一种盲目的光荣和自豪感,认为自己是择优录取来的,进了南开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2日是爱国教育家严修(字范孙)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等六个单位发起召开了严范孙教育思想研讨会。吴大任、申泮文、杨志行等四十余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褒扬了严氏倡导新学、创办南开、为祖国培育英才的功绩。严范孙(1860——1929)是南开创办人之一。1898年,他为倡导新学,约聘张伯苓主持严氏家馆,首创女子和幼教师资班。1904年创办敬业中学堂,后改称南开中学堂,出资建校,购置教具。1919年他与张伯苓共同创办南开大学。严氏思想开明,曾  相似文献   

18.
暑假期间,南开中学大江文学社部分师生专程到北京走访了校友、作家韦君宜同志.她热情地回顾了南开中学的教育对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启蒙和影响,以及南开办学的一些特点,我们听了颇受启发和鼓舞。一提到母校,韦君宜侃侃而谈。她称赞说:“南开办学很有特色,成果也很大,确实把教育办活了!”韦君宜从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四年,在南开中学读书.十  相似文献   

19.
邓蕙 《天津教育》2012,(7):10-19
"百年南开两总理,十秩春秋万栋梁",提到天津市南开中学,人们总会为她的名气所吸引,为她的声望所折服。南开中学校友中涌现出诸多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知名人物,其中,有周恩来、温家宝2位共和国总理,1位副总理,9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政协副主席,60多位院士,50多位省部级领导,以及以3任清华大学校长为代表的教育界、文化界精英,并有以马骏、彭雪枫等人为代表的40多位革命英烈。南开之"名",声名远播;南开之"美",美不胜收。南开之"美",美在校园。建于1906年的东楼(现改名为"伯苓楼",有周恩来读书时的教室)、北楼,建于1929年的"范孙楼",建于1934年的"瑞廷礼堂",均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有周恩来铜像、南开公能校训石碑、容止格言石碑、首届毕业生纪念井、南开校友英烈纪念碑、西斋平房等历史感浓厚的景观建筑。南开之"美",美在师生。他们按照容止格言中的标准揽镜自照,由外而内地修养身心,淬炼德行。南开之"美",美在历史。翻开厚重的校史,那动人的故事和鲜活的形象总能拨动人们的心弦,令人感慨万千,心潮澎湃。南开之"美",美在精神。以"爱国、乐群、敬业、科学、创新"为标志的南开精神,历百年而不衰,并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2012年7月,我们再次走入南开中学,听时间老人诉说往事,看新一代南开人承师、继业。  相似文献   

20.
<正>我出生于封建家庭,家境很好,但我们弟兄中多人都没有上过小学。在进入南开中学以前,家庭观念很深,国家观念淡薄。考入南开中学以后,才真正有了正式的国家观念。浓厚的爱国思想是南开中学灌输给我的。南开的爱国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从实际出发,教导学生如何爱国,特别是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实际出发,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校方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认识中国,引导学生去实际接触国家,让学生知道中国方方面面都是怎么回事。南开中学有一门课程叫"社会调查",在这个课上,由有社会学专长的老师带领学生在天津采访法院、监狱、救济院、报馆、工厂和农村等社会各界。回来后人人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