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5.12"汶川大地震留下了大量的灾害遗迹。我们认为川西"5.12"特大地震灾害遗迹是旅游业开发利用的特殊资源。地震灾区坚持科学的灾后重建观,确定旅游开发的主题形象,打造出世界级的以地震旅游为特色的川西旅游胜地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川西地震灾害遗迹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和分类是地震灾区旅游恢复重建的前提。本文重点阐释了地震灾害遗迹旅游资源分类问题,以期为川西旅游重建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汶川等40个县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地震发生时,正值学校上课时间,给学校和师生造成的灾害尤为重大。日前,本刊接到四川省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关于开展向我省地震灾区学校募捐活动的倡议书》,我们呼吁各地教育装备部门、教仪设备生产企业及相关单位积极响应四川省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的倡议,伸出我们的援手,献出我们的爱心,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民族精神,为灾区学校的重建,尤其是为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的重建慷慨解囊,捐仪器、捐设备、捐图书等,为让灾区学生早日重返校园贡献我们的力量。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同舟共济,一定能创造抗击自然灾害的奇迹,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等方法,调查了“5 ·12”地震灾区体育灾后重建情况,探讨如何构建好灾区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以努力解决地震给灾区人民开展体育活动带来的困难,让灾区人民群众通过体育活动来治愈地震造成的身体和心灵创伤,使体育在灾区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不仅对灾区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川籍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影响。如何有效地面对灾后学生心理的重建工作,成为现在师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关心灾后学生心理重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频发的地震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伤害。一方面考验着国家的赈灾救灾应急体系,另一方面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针对受灾人民的心理康复和社工服务工作也考验着广大的NGO组织。笔者认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相关各方立体配合,协调调动多方资源,对于灾区重建工作的推进是大有益处的。本文以灾区适龄上学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社工为主要介入方,协同社工机构、政府、学校,探讨多元立体角度下的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灾后民族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12"汶川大地震后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灾后体育锻炼对促进该群体心理重建起重着要作用.采用受灾学生身心状况评估表和自拟问卷,在震灾6个月后,对STR抽样的645名在震中经历地震的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地震对该大学生群体的身心状况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体育锻炼是灾后大学生心理重建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大型自然灾害会给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人口分布调整和产业结构重塑是灾后重建工作的核心任务.针对灾后重建中产业恢复的特殊性、紧迫性和阶段性等特点, 结合四川芦山地震恢复重建的实践, 在对灾区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现状及受灾情况等分析基础上, 认为:在东部平原地区, 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在大部分浅山地区, 结合旅游业重点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和加工产业;在深山地区, 提高水能矿产资源对经济的贡献度, 并提高产业集中度.总体形成从平原向山区逐渐过渡的圈层式产业空间格局, 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有成都、德阳、绵阳等8个市(州)39个县被国家确定为极重灾县和重灾县。这39个县灾前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50所,其中完全中学119所、高中35所、义务教育学校5018所、中等职业学校178所;有基础教育学生219万人,中职学生24万人。地震不仅造成重灾县(区)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受到极大的破坏,而且致使其他县区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仅39个极重灾县和重灾县中小学的教学仪器设备损失就达6.63亿元,占灾前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的59.67%。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中学体育设施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中学体育设施缺乏,利用校外、社会上体育设施的学校只有少数。在校外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与利用上应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大胆将课程的空间向社会拓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对"加油——在运动中成长"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青少年帮扶项目的定位、执行策略、可持续发展安排进行分析,发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共体育服务的递送不再由政府包揽,而是演变为政府、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多元参与的模式,需求导向、参与共赢模式,社会创新、技术创新是确保公共体育服务递送具有可持续性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获知灾情后,上海海事大学全校师生情系受灾同胞,踊跃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支援地震灾区.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伤亡.玉树地震过后的首要任务是灾后重建,灾后重建可以考虑发展黑色旅游.本文在分析玉树旅游资源具有"三高三低"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关于开发黑色旅游的探讨,提出玉树开发黑色旅游的"色彩组合"策略,希望能对灾后重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突发性自然灾害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自然灾害因为其突然、力量巨大、无法控制,容易给社会造成破坏和混乱,并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旅游资源防御灾害系数,降低损失,抢救受灾旅游资源,恢复市场,加强媒体宣传,恢复游客信心,做好灾后旅游市场营销,恢复和重建灾后旅游市场,可以促进灾区旅游业的快速和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育场馆设施重建的关键与第一要素是筹集重建资金。运用金融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视角,对四川地震灾区体育场馆设施恢复重建的资金来源渠道情况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体育场馆设施重建资金在政策性渠道和商业性渠道方面的融合,以及资金融通的创新路径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加剧,生态问题已严重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在受自然灾害破坏后的地区,生态系统受损更加严重。本文针对灾区生态破坏的特点,指出在灾区学校分层进行生态教育的方式可以使灾后地区形成一种全新的、客观的、科学的生态观,对于灾区重新实现自然和人类共存和谐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对湖北X市农村灾后重建案例的呈现,运用"能力与脆弱性"框架分析探讨灾害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研究发现,社会工作者通过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方法介入,为农村灾区居民提供"喘息服务",通过建立关系、激发潜能、聚焦弱势这一行动逻辑逐步出现从区隔到融合、先受益后转变、从度危机到谋发展的良好效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村民在物质、社会及动机层面的脆弱性并实现增能。但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仍存在不可持续等困境。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在全国开展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由于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社会职能,以及各地区各学校的体育设施条件差异较大,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存在着资源利用低效率或不经济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专家打分等方法,构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要素的权重,找出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调查法、访问法、文献资料分析法对5·12汶川大地震灾民在地震发生过程中和发生后两个时间段的行为进行研究探讨,从体育角度审视人们规避地震灾害的行为,并尝试构建相关恢复和训练体系,以期缓解灾区人民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网分析的视角对2008年“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过程中的村民体育参与、个体社会资本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参与者比非体育参与者具有更高的个体社会资本和身体健康水平,通过回归分析,认为体育参与能够显著提高个体社会资本和身体健康水平,网络规模与身体健康之间具有显著正向互动关系,并讨论了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虽然本研究是基于横截面的社会调查研究,但尝试以社会网的观点对体育社会学领域中社会资本等议题进行了实证探索,相关课题还亟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灾后地区的人群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行为问题。心理障碍和怠惰行为是灾后地区群众普遍的精神行为问题。体育活动作为心理、生理康复治疗的工具,应该有组织应用与灾区人民康复中。在组织灾区体育活动中,安全、性别、年龄、残疾、地理文化等因素应该被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