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为了分析1kg倍数新规则对女子举重竞赛的影响,探讨新规则对举重训练的重要导向,为我国女子举重比赛中战术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举重训练提供客观指导。采取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2002年和2006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规则对运动员大强度试举的成功率要求提高;试举重量这一战术因素作用增加,战术运用的空间加大;新规则实施使比赛更加合理、激烈,裁判工作节奏加快。研究结论:大强度重量的试举成功率应作为女子举重训练的重要部分;深刻把握新规则内涵才能制定正确的战术手段,增加比赛取胜的机率;裁判的工作节奏随着规则的改变,其节奏更加紧张。  相似文献   

2.
举重力量训练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献资料法及调查分析法对举重力量训练中的若干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章阐明了举重力量训练的特点、原则及方法,指出在力量训练中要建立静力性练习、克制性练习与退让性练习的合理比例关系,特别要加强肌肉快速收缩对抗最大负荷的爆发力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负荷进行综合的运动生物力学与运动生物化学的监测与评定。  相似文献   

3.
在绚丽多彩的六届全运会期间,数百名科研人员幕后拼搏,现场测试已达先进国家水平。我荣幸参加国家体委组织的六运会运动生物力学研究队。六运会期间对田径、举重、技巧、赛艇、跳水等项竞赛进行了现场测试,并及时进行技术分析和咨询。从而为田径、举重等部分运动成绩的突破性提高提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根据现代运动生物力学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对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进行一定层次的归纳分类、特征分析,认为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具有科学化特征、实用性特征和实验研究与辩证思维分析相结合特征,并进一步提出应用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2001-2010年间我国运动减肥研究的发展时期和研究方向进行分类剖析,指出10年来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运动减肥研究水平参差不齐;(2)运动减肥研究对象局限性较大;(3)运动减肥研究深度不够;(4)运动减肥研究应用价值不高。建议:(1)运动减肥的基础研究领域应向纵深发展,并与国际接轨;(2)研究水平应更加均衡,研究对象应更加广泛,研究方法、手段应更加先进;(3)应用研究领域应不断拓宽,提升研究深度与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加强运动技术形成与再现机制研究、加强运动技术创新(含技术本身的创新过程及技术训练方法创新)研究可部分求解运动技术难题;对战术知识、战术意识进行拓展性、整合性研究可部分求解运动战术难题;对“稳定发挥”与稳定性的关系、稳定性影响因素解析、“稳定发挥”的表现形式及评价标准、稳定性属运动训练学学科范畴等方面进行研究可部分求解稳定性难题。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究和论证体能训练中最大力量与快速力量、最大力量与功能性力量之间的正负向关系及强度;方法:采用测试、调研及实验法分别完成了对举重、游泳、艺术体操、自行车及部分体育专业学生的数据采集与论证;结果表明:1)最大力量与快速力量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均表现出正向相关关系(r>0.30),但随着运动员运动水平的增加,快速力量对运动水平的影响作用更大,且两者对运动水平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交互效应(Eta2=0.152~0.772)2)最大力量(负重抗阻)与功能性力量训练均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卧推训练分别提高了17.8%和15.4%;深蹲分别提高了18.5%和16.3%),但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1)最大力量与快速力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应是在最大力量基础上发展快速力量,随着运动水平的增加应注意快速力量训练方法的选择与比例;2)功能性力量对最大力量的发展均有积极地意义,两者应该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方法、数理统计等,对第27-31届奥运会女子举重比赛涌现的32位冠军的成绩增长规律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获冠军时的平均年龄为23.9±3.2岁,达到奥运会冠军水平的平均训练年限为11.3±2.3年;力量与技术的按比例协调发展是提高成绩的基本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突出的竞技能力是比赛制胜的关键要素;举国体制和扎实的人才梯队建设是构建举重精英的物质基础,科学选材与科学训练,按竞技状态消长规律提高竞技能力是比赛制胜的基本要求,把握机遇,准确的技术和战术应用,提高试举成功率是创造佳绩的助推剂;合理的奖励和退役安置是女子举重长盛不衰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从八运会看我国女子举重比赛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调查统计的方法对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女子举重比赛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分析了教练员对比赛战术的运用,运动员试举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以及运动员抓举与挺举之间的比例问题。旨在促进我国女子举重运动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新规则的实施对排球训练和比赛产生了深刻影响 ,但是并没有动摇排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技术全面 ,突出特点 ,准确熟练 ,快速善变 ,发展高度 ,不断创新”的我国排球技、战术指导思想仍然符合排球运动的自身规律 ,仍应是指导我国排球技、战术训练和比赛的行动指南 ,随着新规则的实行 ,技、战术指导思想的内涵需作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应增加“加强体能”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建国以来我国乒乓球技战术分析理论进行回顾,将其发展历程分为起步与探索、成型与深化、多学科综合、个性化分析探索4个阶段,深入探讨与剖析新时期我国乒乓球技战术分析理论,并进行理性展望。认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保持对“三段指标评估法”的不断探索,提高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研究的整体性和针对性,重视心理、单项技术生物力学特征研究,进一步完善和开发计算机视频处理系统,注意其他学科理论知识引入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举重比赛中,难度战术主要表现在申报第一次试举重量和更改试举重量两个方面.运用难度战术必备要素包括:信息、难度储备、运动员与教练员需具备的品质、战机和运动员的制胜能力.在运用难度战术时,制定计划需要遵循目标导向原则,确定难度需要遵循以我为主原则,更改难度需要遵循策略依存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亚洲举坛走向,不断提高我国举重水平,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第16届亚运会举重比赛进行了调研。研究表明:有9个队获得奖牌,中国队获8金2银1铜;哈萨克斯坦、朝鲜、韩国、伊朗等举重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举重面临总体实力有所下降,女举优势缩水,优秀运动员伤病困扰,男队成功率低,大级别选手体...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北京奥运会竞技举重比赛的实践,从外在美和内在美的角度,剖析竞技举重运动之美,并阐述竞技举重外在美和内在美的辩证关系,旨在揭示竞技举重运动的审美价值,提高观众对竞技举重整体和谐美的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5.
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对中国、台湾地区、土耳其、俄罗斯等优秀男、女举重运动员以及43名高级举重教练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高水平保持阶段四个阶段的年龄特征、训练的主要任务内容、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训练负荷的方法手段等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击剑运动项目技战术特征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详细地探讨了击剑运动项目技、战术的基础理论问题,以便教练员和运动员能够更好地把握该项项目的技、战术特征,进一步认识项目的客观规律,提高训练的效果与科学性。同时,也为我国击剑项目技、战术基础理论体系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以提高我国国家举重队运动员竞技能力为目的,结合多年国家队执教经历,从宏观的高度,对备战2004年奥运会期间,国家举重队的科技服务和科技攻关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从理论的角度提炼国家举重队科技攻关模式,提出国家举重队多学科联合为奥运服务、为运动队服务的战略思路,为我国奥运军团备战2008年奥运会提供理论意义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残疾人举重队备战世锦赛集训技术攻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残疾人举重集训队,冬训成绩与全国锦标赛、悉尼奥运会冠军的成绩对比,对重点运动员,运动员安排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残疾人举重运动发展迅速,女子某些级别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男子实力差距较大;对于采用"进二退一"的训练安排,经过尝试,证明在当前条件下,此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