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县东南)为胡氏郡望。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在北魏宣武帝妃、孝明帝母胡灵太后临朝听政时期(516~528),安定胡氏家族的权势更是达到炙手可热的程度。在武泰元年(528)的"河阴之变"中,胡氏家族虽受到致命打击,但余烬  相似文献   

2.
目前,桐城市第二中学胡若虚老师将他们胡氏家族新修的一套《皖桐陡冈胡氏宗谱》十卷,捐赠给桐城市图书馆。此套《皖桐陡冈胡氏宗谱》是用宣纸印刷,装帧精美,优胜于桐城市图书馆典藏的线装古籍图书,其内容与作用更是有别于其他文献。  相似文献   

3.
吕斌 《图书馆杂志》2008,27(3):77-79
"二酉山房"是明代著名学者、藏书家胡应麟的藏书楼和读书治学之处.就其藏书数量而言,一直以来,学者们都疏于考证.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胡应麟藏书"四万二千三百八十四卷"之说,仅反映了胡氏三十六岁之前的藏书情况,而"二酉山房六万卷"则更接近胡氏最终藏书之数.由此也暴露出学术界在文献史料使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明代学者、藏书家胡应麟认为"隋书籍三十七万,悉焚于广陵,当是实录。"通过对史料及人物的考察分析,胡氏所说有误,隋代丰富的官藏图书散佚在隋末战乱之中。  相似文献   

5.
延庆档案馆馆藏《延庆胡氏家谱》木板线装,五卷七册.清同治三年甲子(1864)续编,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重辑.嘉德堂藏版.缺封套,无破损. 延庆当地人都知道,永宁胡氏是个大家族,胡氏家族多数人也知道有家谱,因为至今胡氏子孙起名仍按照谱系排字,只是家谱失传已久.改革开放后,延庆的胡氏族人一直在寻找它.区内的部分文史专家、学者、文学爱好者以及政界人士和档案馆等有关部门,也认为这部家谱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古籍,给予了极大关注并参与寻找.虽然大家都知道有些家谱连同其他古籍已被毁,但是仍存侥幸心理,希望并且坚信会有劫后余生的.互联网兴起后,人们的查找范围从全区内扩大到全国.几位执著的文史专家经过上网查找很快就宣布了"国内没有,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有收藏"的结论.延庆人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精力去寻找这部家谱呢?因为它与关露有极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明胡广等辑《春秋集传大全》,收入《儒藏》精华编经部春秋类春秋总义之属,凡二册。"校点说明"言:"以明永乐内府刻《春秋集传大全》三十七卷为底本(1),以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汪氏《春秋胡氏传纂疏》列为参校本。"(2)卷三十七"鲁哀公十三年"之"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条下疏文,"陈氏曰:‘黄池之盟,不书吴晋之盟,《春秋》修讳之’",  相似文献   

7.
南朝时期的兰陵萧氏家族,不仅是齐、梁两代的皇帝,而且还出现了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竟陵八友"中的萧衍、萧琛,《文选》的编者萧统,"宫体诗"的创立者萧纲,撰《南齐书》的史学家萧子显等。现在的文史一类的著作大多会写到萧氏家族,对于他们的籍贯均称为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按照这种介绍法,人们往往会认为萧氏家族是今江苏常州人。其实并非如此,南兰陵只是萧氏避乱江南的侨居地。对于萧氏的籍贯问题,可从萧氏的史书纪传、历史区划变迁等方面考察。  相似文献   

8.
栏目·节目     
《视听界》2015,(2):11
《常州老娘舅》1月1日,以"大调解、促和谐"为栏目宗旨的《常州老娘舅》在常州电视台生活频道开播,同时推出了全城海选"老娘舅"、"老舅妈"活动。贴近生活的题材,加上方言特色,让《常州老娘舅》一开播就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收视市场份额不断创新高。《敏说》1月1日,新锐脱口秀栏目《敏说》在常州电视台公共频道开播。《敏说》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诠释深刻的人生哲理,制作团队以90后的视角,传递给观  相似文献   

9.
作为江苏的二线城市,常州的数码印刷业能发展迅速,常州希望之星数码图文输出有限公司功不可没。常州希望尽管有十多年理光办公设备常州总代理的基础,有电脑城的副业,依然把图文业务做得风生水起.在常州图文行业数一数二,这与公司董事长庄中毅的精明、胆识和勤奋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清代常州府地方教育发达,独立于官学之外的书院数量位居江苏省首位.其家族书院有龙溪盛氏家族的人范书院.在清代文教政策的背景下,书院不可避免地有科举化的色彩.龙溪盛氏家族的人范书院也是如此.从书院创设的目的、家族成员尚文重教的追求、“读书田”的捐置与筹措、对肄业书院的生徒的考课和义庄规条的规定诸角度,可以看出盛氏家族人范书院已是科举的附庸.  相似文献   

11.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所载田晓春《胡期恒生平及与韩江雅集关系之考辨》虽已间接证明胡期恒的生卒年,但尚有待发之覆,一些材料未能加以采用或提及,本文订补田文之讹误,考证出更详实的胡氏生卒年月及其寓扬事迹。  相似文献   

12.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所载田晓春《胡期恒生平及与韩江雅集关系之考辨》虽已间接证明胡期恒的生卒年,但尚有待发之覆,一些材料未能加以采用或提及,本文订补田文之讹误,考证出更详实的胡氏生卒年月及其寓扬事迹。  相似文献   

13.
清代苏南望族与家族藏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清代苏南地区的著姓大族普遍注意家族藏书,这成为苏南地区的重要文化现象。这固然受到苏南地区藏书传统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家族出于自身建设的需要。一、清代苏南望族藏书的一般情况苏南地区以家族为单位的藏书活动可以远溯到宋代。据《尚友录》记载,宋代常州人丁氏始迁祖丁矩之子丁(889-961),即有“书癖”。他“尽家赀买书至八千卷,曰:吾聚书多矣,必有好学者,为吾子孙”。这说明丁藏书目的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即藏书不是为了自读或自娱,而是为了自己家族的需要。他留下了相当可观的财产──八千卷图书,这笔财产不是归哪个人…  相似文献   

14.
明万历胡氏文会堂刻本《胡氏粹编》,仅国家图书馆收藏,堪称海内外孤本。《胡氏粹编》为选编类丛书,收文1100多篇(首),内容非常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然而学界对该书研究甚少。今撰文对其版本及价值予以  相似文献   

15.
自有人类之始,便有家族的存在;既有家族的存在,也就有家族文化的产生。如果说早期人类家族的出现,仅仅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体现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话,那么,当人类的文明进入到自觉的成熟的阶段时,则家族除了维系其原有的特征之外,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功能,如作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至20世纪前期,在漕运时代结束之后,常州运河经济以豆、木、钱、典为四大支柱,其中以木业最盛,居四业之冠,在江南地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伴随时局起落,木业几度兴衰,为常州经济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今仍保存有临清会馆、未园等常州木业的相关遗存,是常州木业发展的见证。  相似文献   

17.
安东 《报林求索》2009,(5):40-43
<正>大陆常州一名游客参加赴台湾旅游时,在岛内北海岸知名的野柳地质公园的岩壁上刻下"中国常州赵根大",消息不胫而走之后,在两岸引起轩然大波,社会各界对"赵根大"的谴责不断。据台湾  相似文献   

18.
颜茹 《视听界》2012,(6):120-120
齐梁文化之地的常州,北濒长江,南临太湖,成为连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中间地段,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常州方言的交流与相融。常州电视台2005年推出首档方言类节目《龙城山海经》;同年,常州电视台联社会写真》栏目开辟“有话要说”单元,用常州话点评民生新闻;2008年12月15日,纯方言类节目《生活369》开播,主播楼益华在常州市民中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9.
"裴氏家族"探源 裴氏家庭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2000余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地级市层面的新闻单位,一般很自然地锁定自己的城市,常州广播电视台也不外乎如此。但近年来,随着新闻视野的逐渐打开,媒体融合的步伐加快,以及从业者的能力提升,常州广电涉足越来越多的"走出去"采访,先后推出了《天南海北常州人》、《一带一路常州风》、《传承长征精神建设"强富美高"》等大型新闻行动,收获了别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