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颖 《今传媒》2016,(11):106-107
"戏剧到底是什么?"这是从事多年戏剧创作的导演林兆华不断探究和思考的问题,即戏剧的本质是什么.林兆华导演始终秉持"艺术与商业并重"的原则,强调实验戏剧照样有商业性,商业性与实验性在戏剧创作实践中并不矛盾.本文就他的作品分析其戏剧观念和创作风格,以寻得戏剧发展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2.
以戏剧为投枪 "创作富有战斗性的戏剧","真正的人民戏剧",是达里奥·福的座右铭,是他一生执着追求的旨趣.  相似文献   

3.
在先锋戏剧<红楼梦>中,一种后现代风格的诠释和拥抱大众文化的创作态度赋予了<红楼梦>全新的阐释角度和犀利的文化讽刺意味.本文以话剧<红楼梦>为主要探讨对象,从其戏剧风格和创作视角两个角度解读张广天的"先疯"戏剧.  相似文献   

4.
2021年初,由爱奇艺出品的"无名"戏剧人生产生活真人秀——《戏剧新生活》,节目将戏剧与综艺巧妙结合,刷新观众视野,豆瓣评分至今高居9.3.节目汇聚8位顶级戏剧人和众多明星嘉宾齐聚乌镇剧场,在戏剧化语境下,将"戏剧创作与呈现"作为节目核心,以先锋潮流的戏剧创作与演出为切入口,通过运用新手段新方式产出优秀原创戏剧,由此围...  相似文献   

5.
中山大学戏曲史学科的主要开创者王季思、董每戡二位先生诞辰110周年。论文分别对二位先生的治学情怀和晚年进境做了回顾与分析。王季思先生是一位胸怀天下的学者,他将自己置身于历史与现实的"张力"之中,其历史意识和现实感受相互对应,在这种"对应"里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并获得自己与现实的"联系方式"。这是他跟一般的书斋学者的不同之处。董每戡先生晚年致力于建构"戏剧阐释学",将文学性与演剧性融会贯通是其"戏剧阐释学"的一大基石,而在"阐释"的同时保持与研究对象展开"对话",则是其"戏剧阐释学"的"机趣"所在。他的《五大名剧论》就是其"戏剧阐释学"的最重要成果。二位先生共同为中山大学的戏曲史学科奠定了学术基础,指明了学术方向。在今天看来,他们的学术贡献是互补并存的。  相似文献   

6.
2020年是熊佛西先生诞生120周年.熊佛西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达19年,是上戏担任院长时间最长的一位.他离世虽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是,上戏的师生对这位我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一直怀有深深的敬爱.熊佛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戏剧活动家、剧作家、导演和戏剧教育家,同时也是颇有建树的戏剧理论家.广大师生都尊称他为"上戏之父".在上戏校园里,矗立着他的一尊铜像,铜像的对面,还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历史建筑——"熊佛西楼",它不仅代表了对这位著名戏剧家的怀念,也是上戏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7.
作家创作以党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党允许作家在风格和艺术上自由选择,不要干预,但在这类作品中,特别是在文学传记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电影、电视片)中,不应虚构重大的党史史实,对党的历史人物的描写,更不能歪曲。因为这不是什么艺术领域内的是非问题,而是政治领域的是非问题,也是作家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问题。对此,党员作家必须模范遵行,不能含糊。  相似文献   

8.
在谢晋电影中,一方面体现出强烈的现实精神,其题材与人物塑造大多源于时代审美趋向,具有很强的社会印记.同时,又呈现出明显的"戏剧性"特征.其"戏剧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叙事的戏剧化、人物形象设计的对比性、视听语言的象征性等三个层面.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外在创作环境的变化和时代文化观念的革新,谢晋电影中的现实精神和戏剧表征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但两者紧密结合这一基本的艺术品格贯穿其艺术创作的始终.  相似文献   

9.
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贯穿了他的整个美学体系,在戏剧、画论、雕塑、建筑中都各有体现,围绕"情境"、内在联系"、"因果关系"等不同的"关系"分类。狄德罗反对新古典主义的审美与原则,开启了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他还以诗歌为最高的艺术样式,讲究诗歌中的"美"对各个艺术门类的启示作用、讲究纯正的艺术品位与艺术的社会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除开童话,安徒生一生还写过六部长篇小说、七部长篇游记、五十部戏剧、上千首诗歌,上千封给亲友的信件大多也是优秀文学作品.作为同代人中最受欢迎的剪纸艺术家,安徒生创作过上千件堪称奇迹的剪纸,他总有一种"剪和贴"的欲望,身上总带着剪刀.他一面剪,一面就在头脑中讲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