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的一页 1981年1月25日上午。公安部礼堂。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10名主犯的公开审判历时65天、42次法庭调查和辩论,审理结束,最后一次开庭,宣布判决书。一个正义的、洪亮的声音在审判大厅回荡: “判处被告人江青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  相似文献   

2.
益蕾 《兰台世界》2005,(1):60-61
1980年11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决定成立的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依法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名主犯进行了公开审判。这次审判活动的成功,得益于全国人民的支持,得益于党中央的决心,得益于审理人员的努力,也得益于最高机密档案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1980年,大陆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就是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名主犯的公开审判。1980年6月,中央成立一个由彭真同志主持的审判工作指导委员会(也叫领导小组),作为中央对审判工作的党内指导机构。我被推选入这个领导小组,主要是考虑到受审的主犯中有许多是军人,还都是红军时代就参加革命的老资格,我被认为在资历和声望上能够担当这项任务。审判“四人帮”和林彪反革命集团,是党和人民的一致要求。在中央领导小组及有关的公安,检察和法院等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后,于1980年9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一项特别的决定,宣布成立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和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在如何判刑的问题上,是经过不少的争论的,中  相似文献   

4.
特别法庭开庭公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十名主犯,首都几家报纸分别刊登了开庭那天的现场特写。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胡思升同志的《开庭之日》写得比较好,无论是观察、思考、落笔,较之其他同类文章,均胜一筹。下面试作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制报是去年八月创刊的一张四开周报。它以宣传法律、报道法制建设情况、传播法律知识、介绍司法工作经验为主要宗旨,向国内外敞开发行。在法制建设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发行量已由创刊时的11万份增加到46万份。中国法制报是我国当前唯一的一张专门宣传法律的报纸,在促进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报纸创刊不久,就遇上了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重大政治事件。中国法制报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对新华社发的重大新闻,用“摘要”或精编“综合消息”的方法处理,以便腾出版面,多刊登些自己采写的专稿。这期间,他们发表了《社会主义法制的伟大胜利》的社论,以及《判处江青等罪犯刑罚所依据的法律条文》、《从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看辩护律师的作用》等稿件,解答了人们关心的法律方面的问题。配合了整个宣传,受到了读者的赞扬。这个报纸很注意及时地报道我国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小小荧幕,足以使各大城市万人空巷,千家万户视线高度集中。……1980年11月下旬起的两个多月内,北京和全国各地亿万群众聚集在电视机前,连续观看了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开庭审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现场实况。人们如同身在法庭的旁听席上,目睹江青等人负隅顽抗的丑恶嘴脸。在这历史性的审判中,人们为这伙反革命集团倾巢覆没的末日到来而拍手称快。合众国际社驻京记者为此发出电讯称  相似文献   

7.
喜见新华社10月17日报道彭真副委员长在会见德意志新闻社社长蒂洛·波勒尔特时透露:《估计特别法庭在本月底或下月初开庭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这类不寻常的消息,由我们的通讯社报道出来,这是很少见的。长期以来的“惯例”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时,透露重大新闻一般都是由西方通讯社或报刊先报道,我们的通讯社和报刊再报  相似文献   

8.
“1981年1月25日北京时间9点18分。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经过两个多月的审讯以后,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10名主犯进行了终审判决。”这是新华社1月26日播发的穆青、郭超人、陆拂为三同志合写的长篇通讯《历史的审判》开头语,通讯真实地记载了共和国史上这次震惊中外的审判史实。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把《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论述,概括为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原理,频为引用,广为传播。十年内乱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更是把它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  相似文献   

10.
被党中央定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之一的邱会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前保外就医后,他随老伴胡敏回到了陕西,胡敏的原籍是陕西长安县,现长安县已改成长安区了。邱会作的晚年真正成了陕西“倒插门的女婿”。  相似文献   

11.
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举世注视的一件大事。中外记者都在等待着开庭之日的到来。首都各报以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也派出了大批记者前往法庭进行采访。这次报道,对首都新闻界来说,面临着一场“竞争”。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除了看报以外,还可以从电视上直接看到十名主犯在法庭上的情景。所以,这场竞争除了报纸与报纸、报纸与通讯社之间的宽争外,还  相似文献   

12.
胡耀邦同志非常重视档案工作,1980年2月14日在审核《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家档案局关于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时提出了重要论断:“做好档案工作,不仅是当前工作的需要,而且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近读戴煌《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一书,对胡耀邦同志的这个重要论断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可以说这个重要论断的形成和提出,是基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对档案工作的破坏、平反冤假错案、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冲破“两个凡是”严重束缚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胡耀帮同志的档案工作情结,从《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13.
1981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在经过两个月的审判之后,依法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作出严正判决。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纪希晨参加采访了这次审判的全过程。十年后,纪氏撰写《十年前,十亿人民严正判决》一文,回顾当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提醒人民永远不要忘记“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4.
突出新闻特点切忌顾此失彼新闻标题要标新闻,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但若留意近时的报纸,则又觉得它是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至少是个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举例: 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黄火青检察长建议组成特别检察厅和特别法庭,审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江腾蛟十名反革命集团案主犯这个标题的主题就没有突出新闻的特点。请看:一个是人大常委会召开16次会议,一个  相似文献   

15.
<正>刘少奇,原名绍选,字谓潢,1898年11月24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立下不朽功勋。"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于1969年11月12日病逝。刘少奇的光辉业绩、高尚品  相似文献   

16.
陶斯亮在《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一文中,在写到与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残酷折磨的父亲陶铸见面时,是这样行文的: 当我兴冲冲而又心神不安地走进家门时,一眼就看得出来接我的您,您是那样高兴,但我却愣住了:一个声音嘶哑、头发花白、驼背的老人出现在  相似文献   

17.
林彪、“四人帮”特别是叛徒江青,长期直接插手和控制新华社摄影部和摄影界这个舆论阵地,制造篡党夺权的反革命舆论。大搞摄影骗术,则是他们利用摄影进行反党活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十亿中国人民久已盼望的正义审判的日子到来了》""《九亿人民的审判》"读者诸君:上面引的是两条关于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标题.第一条载于一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解放日报》的头版头条.第二条是一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解放日报》转载的《人民日报》社论的标题.审判林彪、"四人帮"人心大快,但看了这两条新闻标题以后,不免大吃一惊.两个标题登在一家报纸上,而且只时隔一日,十亿人变成了  相似文献   

19.
全国出版工作会议闭幕后,我访问了文化部党组成员、出版局局长边春光同志,请他谈谈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贯彻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努力开创社会主义出版工作新局面的问题。出版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我们的谈话是从关于这次召开的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的重要性开始的。春光同志说,粉碎“四人帮”以来,我们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出版工作会议。第一次会议是一九七七年底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根据拨乱反正的需要,及时地推倒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强加在出版工作头上的两个反革命估计,  相似文献   

20.
长江同志是三十年代升起在中国新闻界的一颗明星.他不仅以他自己杰出的工作,为新闻采访开创了广阔的天地,而且带动了不少青年新闻记者,驰骋于枪林弹雨之中,金戈铁马,出生入死,为民族的解放,祖国的新生作出了不懈努力.他的传奇式的采访经验,万里跋涉,百战艰难,不是一篇短文可以写完的.这里回忆到的,只是长江同志平常同我讲到的几条基本经验:一曰深入基层;二曰广交朋友;三曰有备无患,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一九七○年十月,长江同志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含冤去世.这样一个人,本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然而极"左"路线和"十年浩劫",他也终于难逃此劫.在审判林彪、江青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