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翱的思想倾向与韩愈基本相同,但在政治主张与哲学思想方面却有自身的特色。他继承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对现实政治与民生疾苦表现出强烈的关怀,同时致力于儒学理论的创新。他对佛、道二教的批评比同时代人更为理性,善于吸取其中的理论精华,丰富了传统儒学的内容。李翱于儒家众多的经典中,着重表彰《中庸》、《大学》、《易传》、《论语》、《孟子》。其《复性书》以儒为主,综合佛、道二家(特别是佛教)的思想,加以创造性的熔铸,形成一种较为系统的心性理论,补充和完善了儒学在心性论方面的不足,丰富了儒家思想,开启了宋明新儒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张立新的学术专著&;lt;神圣的寓意&;gt;,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对&;lt;诗经&;gt;与&;lt;圣经&;gt;作了研究,读后颇受启发.   &;lt;诗经&;gt;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之作,滋养儒学生成,而儒学又对中国文学的发展给以深刻的影响.&;lt;圣经&;gt;产生于西亚的希伯来人,与希腊文化汇合后发展成基督教文明,它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文艺美学思想,对整个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这两部经典作品从文化与文学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张立新的工作是开拓性的.……  相似文献   

3.
武德末年,道士李仲卿著<十異九迷論>,劉進喜著<顯正論>,貶詆佛教.法琳於貞觀間造論破斥,著成<辯正論>,其卷三<十代奉佛上篇>“略陳十代君王三公宰輔通儒博識敬信佛者“,“晋東海何承天“赫然在列,注云“博覽内外師表嚴公“.①南朝天文學家何承天(370~447)本以反佛著稱,怎么會成了“敬信佛者“?“嚴公“又是何許人也?……  相似文献   

4.
<中庸>是儒家重要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包含了先秦以来学术界共同探讨的天命、性和道等一系列重要的哲学概念,是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一种道德实践原则和处世待人方法.尽管儒家以中庸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但在唐代以前,除梁武帝作<中庸义疏>外,<中庸>并未引起儒家学者的重视.中唐以来,韩愈、李翱为复兴儒学,在哲学领域内对抗佛教,遂对中庸思想进行了阐发.宋代时,<中庸>成为中国思想界尤其是儒家关注的重要话题,成为除五经之外弘扬儒学思想新的重要典籍之一.既然<中庸>对振兴和弘扬儒学如此重要,那么在唐宋思想转型中,宋代僧人对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如何?对宋代哲学史和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学术指向?目前的研究尚显薄弱,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以宋初名僧释智圆和释契嵩为主,探讨了宋学形成前僧人群体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从宋代中国哲学思想史发展的历程来看,智圆、契嵩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对于提高儒家理论思维水平,探究事物的本原和规律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种认识与回应也为宋代学术界提出了重建社会秩序与思想秩序的一种策略,昭示了后来中国思想世界中主流知识、思想与信仰的走向,而相当多的宋代士大夫尤其是宋学中的理学派,对这种走向与策略表示认同.  相似文献   

5.
<周礼·春官·龠章>是我们研究<诗经>的重要史料."风、雅、颂"作为<诗经>的类别名称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与规定性,三者均应指演奏诗歌的不同载体."风"指口唱形式--徒歌,"雅、颂"分别指演奏的乐器.<周礼·春官·龠章>中"吹豳诗、豳雅、豳颂"之意应为用豳龠吹奏<豳风·七月>,用豳龠与雅合奏<豳风·七月>以及用豳龠与颂合奏<豳风·七月>.  相似文献   

6.
陳鴻祥 《中国文化》2007,(3):156-158
王國維從事詞曲的搜集、校理,始於&lt;曲録&gt;;而&lt;曲録&gt;之作,又緣於“偶得仁和吴昌綬(伯宛)所作&lt;宋金元現存詞目&gt;“;由此,使他倆結下了詞曲之緣,成了學術上的摯友.……  相似文献   

7.
在中文學術著作裹,錢鍾書先生的&lt;管錐編&gt;是一部非常獨特的書.此書用典雅的文言寫成,選取&lt;易&gt;、&lt;詩&gt;、&lt;左傳&gt;、&lt;史記&gt;、&lt;老子&gt;、&lt;列子&gt;等多部中國古代典籍,分列條目,逐一評黠,而各條目之間并無系統的結構和明顯的邏輯聯系,看來似乎是傳統筆記的寫法.但此書又打通中西,旁徵博引,不僅引用中國歷代各類著作,而且從西方典籍中采取可資借鑒參照的材料,直接引用英、法、德、西、意、拉丁等不同語言的各種書籍,在互相比照中深入闡發中國古代典籍中一些具體片段的意義.這樣的寫法確實是前無古人,而只能産生在現代的學術環境裹,&lt;管錐編&gt;也的確是一部充滿了新意和新思想的現代學術著作.……  相似文献   

8.
李思涯 《中国文化》2007,(3):191-201
嚴肅、平鋪、中規中矩的文字中,突然夾雜着溢情、感傷、華麗的詞句,使&lt;李夫人傳&gt;在&lt;漢書&#183;外戚傳&gt;中顯得格外突出.其它外戚的傳都用了簡潔的字句來描寫,篇幅也相當短,而&lt;李夫人傳&gt;却用了充滿視覺和聽覺形象的文字,不僅講究叙事,而且引進了兩首詩和一篇賦,使得&lt;李夫人傳&gt;呈現出涵義豐富的迷人色彩.……  相似文献   

9.
正周敦颐是中国古代思想深邃的哲学家,也是经验丰富的教育家。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不少见解鞭辟入里,而被后世奉为正统思想。他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就是用"诚"将宇宙本体和先验的人性以及伦理统摄起来,回应佛道两家对儒学的冲击和挑战,高扬了儒家伦理学说的地位,为理学的勃兴打下有力的基础。本文的主旨在于探讨周敦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的启示,以作为教师精神修养的参考,论述于后。一、尊重学生人格周敦颐认为,人为万物之灵,禀太极之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德"的最初始的意义是利他、惠民.以后言德,都是初始意义在不同领域的延伸.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崇尚德治的,孔子关于理想的德治境界的认识,不是文武周公统治时期,而是<礼记·礼运>篇所谓"天下大同"的状况,其实是后人对原始社会无剥削压迫的"公平"状况的理想化描述.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到周初已发展得较为系统,而德治一直是以"以民为本"作为落脚点的.董仲舒在改造先秦儒家理论时,巧妙地将民本论组装入"天人合一"的理论中.此后,民本论一直是历代统治者施政时不敢公开违背的信条.  相似文献   

11.
編後     
《中国文化》2007,(3):235-236
&lt;中國文化&gt;明年開始就要交郵局發行了,還是每年兩期,春季號五月十五日出版,秋季號十月十五日出版,郵發代號爲80-617,關愛&lt;中國文化&gt;的朋友不妨輾轉相告,需要者可直接向當地郵局訂閲.……  相似文献   

12.
隐士是战国时期非常重要的知识文化群体.<庄子·让王>篇对于这个群体的生活状况和道家的隐逸理论有较多的集中记载,弥足珍贵,值得重视.是篇载颜回其家拥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说明其作为其生活来源的土地数量只相当于当时普通农户的一半,其家境贫寒,是为根本原因.战国时期的隐士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群体,从生活状况来说,应当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儒道两家的隐士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道家学派的"重生"理论是其隐逸理念的基础,这在<让王>篇中有多处表述.  相似文献   

13.
儒家对佛教心性论的影响方立天儒家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对佛教的政治观念、伦理、道德和心性等领域的影响是强烈而巨大的。这里我们要着重论述的是,儒家心性学说对中国佛教心性论的影响,为此,有必要首先简要地回顾一下儒家心性论的历史演变。儒家...  相似文献   

14.
白族诗人晓雪出版的诗集已有&;lt;采花节&;gt;、&;lt;苍山洱海&;gt;、&;lt;爱&;gt;、&;lt;绿叶之歌&;gt;、&;lt;晓雪爱情诗选&;gt;、&;lt;晓雪诗选&;gt;等九种,其中&;lt;晓雪诗选&;gt;和长诗&;lt;大黑天神&;gt;都曾在全国获奖.他还创作有&;lt;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gt;、&;lt;新诗的春天&;gt;、&;lt;诗的美学&;gt;、&;lt;诗美断想&;gt;、&;lt;诗美的采撷&;gt;等诗论专集和多部散文集,其论文&;lt;我国当代的少数民族诗歌&;gt;也曾在全国获奖.这说明作为诗人和作为评论家的晓雪是二位一体、相得益彰的存在.我认为,无论是以历史的眼光还是以艺术的眼光来看,其诗都还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应是其诗的民族个性和民族风格.它说明,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最具有个性和风格的东西,往往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出版的&lt;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gt;(六)①,收有&lt;慎子曰恭儉&gt;,雖然只是斷簡殘篇,還是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衆所周知,戰國楚簡佚籍的出世,是近年最重要的一項考古發現,對於學衍史研究的影響至爲深遠.……  相似文献   

16.
"道"是宗炳绘画美学思想的核心和基本出发点。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儒家、道家、玄学分别从社会、人生、自然等几个方面对"道"做过详尽的阐释。但宗炳另辟蹊径,以佛释道,认为山水之形是受佛的精感所托而形成的,是佛的"神明"之"道"的体现,开创了中国山水画重道、重理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性情论是其儒学思想的重要一环。 一、性情论的理论前提 性情论的理论依据是儒家之道,性情论是儒家仁义之道在人性上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宋代,士大夫崇佛之风日甚,几至人人谈佛。理学诸子为捍卫儒学地位,视佛学为异端,着力排佛。二程、朱熹强调儒佛界线,以儒家价值观立论,从“理”的“实”与“空”、“公私”、“义利”等方面力辨儒佛之异,指斥佛学无“理”,即便有“理”,其“理”也“空”;佛学立教,为“私”为“利”。但是,儒学与佛学本为两种不同的信仰体系,理学诸子以儒学价值观度量判定佛学之非,其理论有着先天的局限,故其排佛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朱熹论兵家     
朱熹是南宋"主战派"中坚定的成员,并和同时代的很多人一样,钻研兵法,以期扭转国家政治和军事积弱的局面。在熟悉兵法的基础上,朱熹结合他自己的理学思想,对兵家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一方面他肯定兵家攻守相互为用的辩证法思想,对兵家强调胜负取决于能否得天下之心的思想表示赞赏;另一方面他又站在儒家的立场,对兵家有所批评和贬低,认为其学说不能与儒学相提并论,且易引起"穷兵黩武"的消极影响。他还对兵家以诈取胜、玩弄机心的思想提出批评,以维护儒学所倡导的诚信道德观。  相似文献   

20.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从明清思想基调的转换看儒学的现代发展余英时儒学在传统中国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从个人和家庭的伦理到国家的典章制度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儒家原则的支配。从长期的历史观点看,儒学的具体成就主要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