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传统体育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为了探讨传统体育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将60名绝经女性,随机分为非体育锻炼组和跳绳、木兰拳、太极拳套路及太极推手等4个运动组,经10个月的实验.结果表明,非锻炼组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4个运动组的骨密度均增加,并且太极推手组所测各指标及跳绳组桡、尺骨骨密度增加得更明显;经组间比较,太极推手组优于跳绳组(P<0.05),跳绳组优于木兰拳或太极拳套路组(P<0.05).结论:传统体育跳绳、木兰拳及太极拳运动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是积极的,是绝经女性抵抗骨量丢失,促进骨密度增大的有效运动,并且太极推手对骨量增加更全面,增大骨密度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探讨四种健身气功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将60名绝经女性,随机分为非体育锻炼对照组和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和六字诀等4个运动组,经12个月的健身气功练习后分别测试骨密度(BMD),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DPD/Cr)的比例。结果表明,对照组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4个健身气功组的骨密度均增加,并且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4个健身气功组碱性磷酸酶(AL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DPD/Cr)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四种健身气功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是积极的,能促进骨密度增大,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实验对比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快走训练对绝经女性密度的影响,探讨运动防治骨质疏松效果和作用。方法:筛选出36名绝经两年以上的女性,随机分为A(核心稳定性训练组)、B(快走训练组)、C(对照组)三组,每组12人。在实验前后分别测量三组腰椎L2-4、左侧股骨近端BMD以及血液、尿液生化指标BGP、Ca、P、ALP、U-Pyd等。结果:(1)BMD变化:A组、B组的腰椎和股骨颈BMD均在实验后增加,C组略微降低但不明显。A组腰椎BMD增幅明显高于B组(P<0.05);(2)生化指标变化:A组BGP明显高于B、C两组(P<0.05),B组略低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U-Pyd排泄水平略低于其余两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运动方式均能增加绝经女性骨密度;核心稳定性训练能使人体更多部位骨骼得到锻炼,对预防骨质疏松发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腰鼓舞这一中老年妇女喜闻乐见的传统群体运动对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探讨其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晨练腰鼓舞队的中老年女性46名,锻炼时间均在1年以上;另在社区抽取没有参加规律性体育锻炼的中老年女性47名为对照组。年龄在47岁-69岁,平均年龄59±5岁。采用以色列产SUNLIGHT超声骨密度仪测定桡骨骨密度(BMD)的T值、Z值。结果:1.两组身体形态指标没有差异性,而骨密度T值与Z值均存在显著差异性。2.非运动组年龄与骨密度T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腰鼓舞组不随年龄负相关,且T值高于非运动组。结论:腰鼓舞锻炼对中老年女性防止骨量丢失、预防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切除卵巢大鼠各组骨密度(BMD)和生物力学有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运动组BMD为0.316,运动1 组为0.305,显著高于模型组的0.275,制动组BMD均显著低于各实验组;2)生物力学实验显示:运动各组骨整体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服钙组和激素组;激素组的生物力学性能显示韧性差;制动组的各项指标显示该组骨的生物力学性能较差。由此可知,运动可增加去势前大鼠骨量的储备,减缓去势后大鼠骨量的丢失,维持骨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将4月龄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C)、去卵巢组(OVX)、去卵巢加雌激素组(H)、去卵巢加运动组(Y)及去卵巢加脉冲电磁场(PEMFs)治疗组(P),12周后测定大鼠股骨颈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指标.结果表明运动、PEMFs和雌激素均可增加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减缓其骨质丢失.运动和PEMFs在促进骨形成、改善骨生物力学性能方面优于雌激素,二者联合应用有望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哈达瑜伽对大学生颈椎病患者生理弧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哈达瑜伽锻炼对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弧度的影响。方法:将颈椎生理弧度发生改变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4组,哈达瑜伽锻炼的为A组,推拿治疗的为B组,药物治疗的为C组,D组不进行有计划的锻炼和治疗。治疗实验6个月,且再跟踪6个月后分别对受试者进行颈椎生理弧度测定:生理弧度变化采用t检验,组间综合疗效比较采用(2检验。结果:A、B、C、D四组生理弧度在实验后的改变率分别为12.947%、9.919%、8.821%和-0.868%,A组降低明显,与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停止实验6个月后,四组生理弧度增加率分别为0.637%、2.686%、2.909%和0.308%,各组自身停止实验前后进行比较,A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维持疗效的效应;B组、C组各自比较差异显著(P<0.05),无维持疗效效应;组间综合疗效比较,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哈达瑜伽锻炼、推拿治疗和药物治疗均能不同程度地帮助颈椎生理弧度的恢复,哈达瑜伽的作用优于推拿和药物治疗,在停训一段时间后哈达瑜伽能够维持疗效,效果优于推拿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复元液合剂对单纯性肥胖大鼠减脂降重提高体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单纯性肥胖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用药组(A组)、单纯运动组(B组)、单纯用药组(C组)和肥胖对照组(D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为E组,经5周实验后,A组、B组和C组平均体重、体重增长值显著低于D组,体重增长平均值显著地低于E组;A、B、C三组大鼠总脂肪垫显著低于D组;A、B、C组的Lee's指数显著低于D组;A组、C组和B组的甘油三酯显著低于D组,A、C组的胆固醇显著地低于B组,后者还低于D组;C组的血睾酮水平显著地高于其它任何一组。  相似文献   

9.
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老龄雌性大鼠骨量及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跑台运动对老龄雌性大鼠骨量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只12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低强度组、中强度组、高强度组每周6次共训练10周,观察不同强度运动对老龄雌性大鼠全身骨密度,股骨中点皮质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水平的影响.结果:低、中强度运动可使老龄雌性大鼠骨密度增加;三组均可使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升高.结论:低、中强度的跑台运动是一种适合于老年女性的健身方式,可以减缓伴随增龄而发生的骨量丢失,起到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拳击运动员补充不同剂量牛磺酸对红细胞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4×4拉丁方设计将23名男子拳击运动员随机分为四组,进行四个剂量水平(A:400 mg/d、B:800 mg/d、C:1200 mg/d、D:1 600 mg/d)与四周期(每周期3 d)的牛磺酸补充;用比色法检测红细胞Na+-K+-ATP酶、Ca2+-Mg2+-ATP酶、总ATP酶活性及血清MDA浓度。结果:与A、B剂量相比,补充C、D剂量的牛磺酸能显著提高ATP酶活性(P<0.05)及显著降低血清MDA浓度;Na+-K+-ATP酶活性C高于D剂量组(P>0.05),Ca2+-Mg2+-ATP酶活性D高于C剂量组(P>0.05)。根据运动员运动成绩分组比较表明,补充不同剂量牛磺酸后,优秀组与普通组间ATP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优秀运动员Na+-K+-ATP酶活性C剂量组显著高于D剂量组(P<0.05)。结论:拳击运动员牛磺酸的适宜补充剂量为1 200 mg/d;每天1 600 mg补充剂量可能有过度清除体内自由基的不利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重庆市27所中小学182名健康围绝经期女性教师为研究对象,欲了解长期运动的围绝经期女性激素水平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根据研究对象职业特点分为运动人群和非运动人群两类,每类人群又根据绝经时间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时间小于2年三组。利用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对研究对象的腰椎(L2-4)前后位、左股骨颈(L-FN)、大转子(L-TR)和华氏三角区(Wards)正侧位进行测量,同时检测血清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雌二醇(E2)、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钙(Ca2+)浓度。结果绝经前期,两类人群BAP、E2、PTH及Ca2+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人群L-FN、L-TR、Wards骨密度显著高于非运动人群;绝经期和绝经后2年内运动人群BAP、PTH水平显著低于非运动人群(P<0.05),L2-4、L-FN、L-TR、Wards骨密度则显著高于非运动人群(P<0.05);绝经期运动人群E2含量显著高于非运动人群(P<0.05)。结论:长期、持续运动可维持围绝经期女性骨密度水平,从而有效预防围绝经期妇女因激素缺乏导致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持续时间低氧后训练对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低氧训练对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为科学地指导运动员进行低氧训练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A组),低氧8 h组(B组),低氧12h组(C组),训练对照组(D组),低氧8 h训练组(E组),低氧12 h训练组(F组)。采用零坡度跑台的训练方式,对D、E和F三组以25 m/min的速度在常氧环境中每天训练1 h。将B、C、E和F组放入低氧舱内,氧浓度为12.5%(相当于4 000 m海拔高度),过8 h和12 h后,分别将B、E组和C、F组取出放入正常氧浓度环境。训练共持续4周,每周5 d。最后一次训练至力竭后24 h断头处死,取大鼠海马组织,测定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个数和凋亡指数。研究结果显示:在低氧训练过程机体对低氧刺激的适应性改变,使得在停止运动后,海马组织的损害减小。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低氧训练使大鼠海马组织CA1区的细胞凋亡有减少的趋势,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不同应力水平的运动对生长期大鼠长骨生长发育的影响.将24只4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游泳运动组和跑台运动组,每组8只,游泳运动组和跑台运动组分别进行为期9周,每周5次,每次60 min的游泳和跑台运动.运动结束后取后肢胫骨进行骨矿含量和三点弯曲实验.游泳运动组各项骨矿含量指标皆高于对照组,仅骨灰度密度具有显著性差异.跑台运动组各项骨矿含量指标除骨灰度外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生物力学指标中,游泳运动组的弹性载荷非常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显著高于跑台运动组,跑台运动组弹性载荷显著高于对照组,最大载荷和弹性载荷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两种应力水平的运动都能够提高胫骨的骨矿含量,跑台运动的作用较强.两种运动对骨的生物力学特性皆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有所不同,跑台运动对骨的抗变形能力的提高高于游泳运动,而游泳运动的对骨的抗断裂能力的提高高于跑台运动.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的力量素质构成要素为主要依据对完整投掷技术的动作群进行了划分,以选择不同的重量负荷和不同的投掷器械作为力量训练中动作速度控制的主要手段,就动作速度的定量控制对发展女子铁饼运动员的快速力量的效果组织了对照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实验组在不同的动作群实施不同内容的力量训练,且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对完成练习的动作速度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快速力量的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对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自由体操决赛阶段的8位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结构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非技巧动作的使用上,运动员为追求更高单个难度价值和连接价值的同时要满足动作组别的要求,使非技巧动作的使用目的趋于单一化趋向;在技巧动作的使用上,E组及以上难度在三种技巧类型中呈不平衡分布,向前的E组以上难度技巧类动作使用空间很大,大量运用E组难度以上向前的技巧类动作和F组难度的"后跳转体类"技巧动作,将会是今后技巧类动作编排的新趋向;在整套动作的编排上,采用D组以上的单个向后的高难度空翻转体及连接,是当今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开场动作编排的主要特征。结论:采用2个D组及D组以上动作连接为开场动作,是当今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开场动作编排的倾向性特征。运用至少3个D和C的连接(2个以上回笼连接)和一个C组的非技巧动作以及1个以上F组单个技巧动作为中间动作将会是未来男子自由体操中间动作编排的主要趋向。采用E组及更高难度的单个向后的技巧动作为结束动作,将会是今后世界男子自由体操结束动作编排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一次性力竭运动大鼠肝组织氧化损伤作用及其超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一次性力竭运动组(B组),一次性力竭运动 牛磺酸干预组(C组),运动后测量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同时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C组大鼠运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运动后即刻SOD活性,GSH-PX活性明显提高(p<0.05);B组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超微结构显示,力竭运动导致肝细胞内线粒体明显减少,内质网明显断裂,细胞空化,细胞膜,核膜结构破损.结论:牛磺酸可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具有抗疲劳作用;具有抗氧化损伤的作用;可有效保护肝组织结构及其超微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