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前不久,学校放映了电影&;lt;凤凰琴&;gt;.影片讲述了一位女大学生献身乡村小学教育,一干就是数十年,直至积劳成疾的动人故事.走出礼堂,同学们的眼睛湿湿的.然而,看完他们写的读后感,我不禁大吃一惊:很少有学生能体会到教师的奉献精神,他们大都认为当教师太穷困,还发誓要做“有用“的人,甚至有的学生对女大学生的行为嗤之以鼻,说她太傻.   ……  相似文献   

2.
&;lt;荷花&;gt;中写荷花样子的有三句话:“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过:“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现为各人在朗读中,重音、停顿、语气等都会有差异.教学中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评议过程,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请看下面&;lt;麻雀&;gt;第四节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4.
既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要保证教学质量,这是一对矛盾.要解决好这一对矛盾,重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文&;lt;葡萄沟&;gt;是一篇抒情散文,情在景中,景中显情,是一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我在教学&;lt;葡萄沟&;gt;时采用了“四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的案头总放着几本儿童文学方面的书,如&;lt;棕色童话&;gt;、&;lt;蓝色童话&;gt;、&;lt;中国童话故事&;gt;等,这些故事有的发生在北极圈内,有的发生在赤道线上,有的发生在小溪旁、山涧边:有的讲述嫉恶如仇、不伸张正义决不罢休的王子,有的讲述忠厚人的一生,有的描述狡猾奸诈的动物.这些故事语言平易近人,爱与恨,正义与邪恶,全都得到最真切的表现,同时故事中所蕴含的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历史和地理概貌,给予人的同样是丰富的精神享受.无论是格林,还是安徒生,他们都以童话的方式温和地、善意地、冷静地剖析着世界的真实.   ……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大都有片尾曲.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给课文编课后歌特别受学生欢迎.   讲完&;lt;卖火柴的小女孩&;gt;,大多数孩子眼里还噙着泪花,有的还握着小拳头,他们仍沉浸在小女孩悲惨的遭遇里.……  相似文献   

7.
上完&;lt;威尼斯的小艇&;gt;一课后,我向学生征集作业题.经过一阵紧张的思索,有位学生站起来说:“我想当小艇,向大家作个自我介绍.“这个题目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从他们欣喜的眼神中看得出他们很愿意做这次作业.我一说“录用“,所有的学生都纷纷写起了“威尼斯小艇的自述“.……  相似文献   

8.
记得开学初.学校领导来听随堂课,我正好教到三拼音节。当我请个别学生认读三拼音“xia”、“hua”、“duo”时,学生也不管有没有老师听课,有的拿起笔在书上乱涂乱画.有的在滚橡皮,有的与同桌在窃窃私语,冷不丁传来“吧嗒”一声,一学生不小心把文具盒掉在了地上,更有爱表现的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老师.&;#215;&;#215;的文具盒掉地上了。”也不管老师正在上课。这是一堂不成功的课。从学生做小动作深入地追究,原因还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在课堂中.  相似文献   

9.
卢梭,是1 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在他66年的人生中,曾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辉煌的历史巨著,如&;lt;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gt;&;lt;新爱洛伊思&;gt;&;lt;社会契约论&;gt;&;lt;爱弥尔&;gt;和后来产生轰动的个人经历小说&;lt;忏悔录&;gt;等.在&;lt;忏悔录&;gt;一书的第一章中,他道出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我在从事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全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  相似文献   

10.
教学&;lt;不懂就要问&;gt;一课,在学生弄清了“私塾“教学方法的弊端后,可围绕“孙中山与其他同学学习态度的对比“,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学习很用功?(2)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3)孙中山提问时,其他同学怎么样?(4)孙中山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似文献   

11.
说话要算数     
我的书桌里至今完好无损地保存着一位特殊学生写给我的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冯老师,您好.你是一个好老师我很敬佩你.但是,您说话不算数,记得您说过把&;lt;古诗文诵读&;gt;给我的,但是,您到现在还没给我.我是您的学生,没有资格批评您,但是我希望你听我这个学生几句话.一个好老师,不但要教学好,而且在品德方面也要好.“……  相似文献   

12.
练习课上,有这样一个补充句子的练习:“面对这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我们一定要”因为该句提炼自课文《江总书记来我家》,学生完成得很顺利,有的说要“坚定信心,战胜困难”;有的说要“振奋精神”;甚至有的学生说出了要“众志成城,团  相似文献   

13.
常啸 《教师》2011,(7):2-1
教育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为师者都想揭秘教育成功,并且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说教育是爱的事业,对学生要倾注爱心;有的说教育的对象纷繁复杂,对学生要极具耐心;有的说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必须为之倾心付出;有的说教育是一门艰深的学问,没有专心,不能打开成功的大门。真是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三年来使用&;lt;九年义务教育课程&;#183;数学&;gt;的实验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引自美国&;lt;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gt;)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教育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为师者都想揭秘教育成功,并且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说教育是爱的事业,对学生要倾注爱心;有的说教育的对象纷繁复杂,对学生要极具耐心;有的说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必须为之倾心付出;有的说教育是一门艰深的学问,没有专心,不能打开成功的大门。真是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6.
随着袁隆平老先生的离世,他的很多话被刷屏,其中有一句话,袁老借助比喻抒情,非常巧妙: 有人说我是洞庭湖的老麻雀,但我更愿意做太平洋上的海鸥,让杂交水稻技术越过重洋. 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进行了赏析:有的学生说,这句话运用比喻在表达自己的心愿,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学生说,"洞庭湖"在家乡,在中国,限制地域、范围狭小,"太平洋"体现了地域的宽阔;有的学生说,"老麻雀"体现了衰老和渺小,但"海鸥"比小麻雀健硕,有能力,更能体现出袁老的抱负与胸襟;有的学生说,这种比喻的说法,委婉巧妙,比直白的说法要有韵味、有情调.  相似文献   

17.
[案例]   新课一开始,教师出示了很多种类的鱼(&;lt;鱼&;gt;是辽海版三年级&;lt;科学&;gt;课教材),让学生辨认.学生热情高涨:“鲫鱼、鲤鱼、草鱼、白鲢鱼、金鱼.“师:“你们还知道些什么鱼?“生抢着回答:“带鱼、黄花鱼、金枪鱼、武昌鱼、海豚、鲸鱼……“师:“人们为什么把这么多从表面看来有差异的动物都叫鱼,而不叫它们鸽子、小兔呢?“生:“它们是一类,我想它们一定有很多相同之处.“师:“它们究竟有哪些相同之处呢?“生:“我们没探讨过.“师:“想和老师一起探讨吗?““想!“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师:“现在,各小组讨论2分钟,提出你们小组准备从哪些方面去探讨鱼的相同之处的设想.“学生们通过讨论,有的组提出从鱼的外形上进行探究;有的组提出从鱼的生活习性上进行探究;有的组提出从运动形式上进行探究;有的组提出从繁殖小鱼的方式上进行探究……师:“你们的设想都很不错,请各小组组长组织,按你们的设想到老师这里来领探究材料(盆、鱼、水、放大镜),合作进行探究,时间20分钟.世界上著名科学家的很多创造发明,就是像同学们今天这样探究获得的哟!希望我们师生合作探究,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18.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中学语文,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这里面大有学问。依我看,关键在于要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组织学生演练好语文能力训练“三部曲”。什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三部曲”呢?我的理解和界定是:“自学&;#183;积累——思考&;#183;讨论——运用&;#183;创新”,或简称“积累&;#183;思考&;#183;创新”。这是一个教学训练过程,也是能力发展过程。我说过,“点拨——创新”教学模式,其训练发展过程包含了“三阶”、“五步”。  相似文献   

19.
[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自然景观“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美景,生活时时有色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这组课文安排很有特点:&;lt;海上日出&;gt;和&;lt;夕照&;gt;展示了朝阳和夕阳的不同特点,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各不相同,能促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lt;古诗两首&;gt;和&;lt;迷人的张家界&;gt;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有幸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lt;倔强的小红军&;gt;一课.本课主要安排了以下三个板块.一上课,于老师向学生宣布:“谁想读课文,谁就站起来大声读.“一个、两个……全班学生都站起来读了.读足了,读够了,于老师又说:“谁认为自己在班里读得最好,谁就站起来读.“好多学生争先恐后地一个一个站起来读.于老师第三次说:“你认为课文哪段写得最精彩,你就站起来读哪段;读完了,再说说这段为什么精彩.“学生纷纷读、说,老师适当指导点拨.就这样,学生们读读说说,课就结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