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农业文化遗产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是一种刚刚引起关注的遗产类型。学术界对该类遗产的研究才刚起步,其中关于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方面的研究更少。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合理开发能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区域社会经济各要素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讨论了“稻鱼共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目前遗产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地区GDP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就业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而青田县区域经济较为落后、华侨之乡带来的适龄劳动力缺乏对于旅游资源有保护作用,瓯越文化、石雕文化、名人文化、华侨文化与田鱼文化综合形成的特定地域背景和文化形态,对于青田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澜沧江流域野生稻资源及其在农业文化遗产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娟  闵庆文  崔明昆 《资源科学》2011,33(6):1066-1071
野生稻是栽培稻的野生近缘种和原始祖先,是栽培稻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然遗产与民族生态文化多样性考察"是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澜沧江中下游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科学考察"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组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的野外考察中,就该流域野生稻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曾分布有我国所有的三种野生稻。近40年来,随着野生稻自然环境的破坏,其自然居群分布迅速减少,有些分布点已经绝迹或濒临灭绝。现存分布点共计31个,分散在横跨4个州、市的11个县(市)。针对野生稻的濒危现状及原因,提出如下保护建议:①加强野生稻栖息地的保护,即采用原地保护为主的方法保护现有资源;②积极引导村民参与野生稻的保护;③加强对外来入侵植物的治理;④做好水电站建设中的生态保护规划,将野生稻资源的保护列入到大坝的建设规划中,国家应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野生稻保护投入机制,要求澜沧江水电企业加入到野生稻的保护行列中来。总之,作为一种珍稀的作物野生种质资源,野生稻对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2002年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自此,在持续不断的研究工作及其成果的支撑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取得进步。截至2020年4月,共有全球59个传统农业系统被FAO认定为GIAHS,分布在22个国家。已有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不仅对开展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具有借鉴作用,而且对指导如何在未来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系统梳理了2002年—2020年4月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研究成果,从可持续机制、功能与价值、威胁与挑战、动态保护途径和保护机制5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发现:①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符合“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逻辑框架。在现代化、城镇化等驱动力的影响下,农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劳动力流失、土地抛荒、传统知识和文化无人继承等压力,导致农业文化遗产的要素、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到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及价值表达。面对这些威胁与挑战,遗产地必须探索动态保护途径,如生态农产品开发、可持续旅游开发、产业融合发展等,并建立多方参与、生态补偿、文化保护、监测评估等保护机制。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社会与生态可持续机制、多功能性与多重价值、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等,仍将是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的核心内容。此外,单一性问题的深入研究、复合性问题的综合研究、研究对象和研究区域的拓展等,也将成为未来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自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与发展项目以来,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也一直存在农业文化遗产本底资源不清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索用模型方法识别农业文化遗产地潜在分布区域,为进一步明确农业文化遗产的本底资源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从传统种质资源的角度出发,将最大熵模型用于识别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潜在区域。以中国传统枣类种质资源为例,给出了第一张中国传统枣类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潜在区域图。【结果】以传统枣类为栽培核心的农业文化遗产潜在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5个省份是高潜力分布区和中潜力区分布较集中的区域,其中河北省高潜力区面积居全国首位。通过概率密度函数耦合适宜区面积,得到临猗县、盐湖区、献县等20个高潜力分布区是下一步发掘和保护工作的重点。【结论】本文证实了以核心种质资源分布为抓手,可以从理论上识别农业文化遗产的潜在分布区域。同时,本文方法具有推广性,可以为实地调研节省大量人力与物力,有助于从国家层面把握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本底资源,为其进一步发掘、保护和传承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广西现有茶园面积70多万亩,种质资源丰富,近年来茶叶已列入广西重要特色优势产业,并成为广西农业经济主要支柱,但茶叶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很少,而获得保护标志的也没能得到充分利用,产业化程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有些地方名茶被外省抢先注册商标。文章主要针对广西茶叶产品地理标志的注册保护、研究开发等方面的现状提出一些配套技术和措施,使广西有特色的茶树资源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农业多功能性多维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何露  闵庆文  张丹 《资源科学》2010,32(6):1057-1064
农业多功能性指农业除了具有生产食物及纤维这一传统功能之外,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环境及文化等独特的非商品生产功能。农业多功能性在概念提出后得到了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利用该理论指导其自身的农业发展。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文化遗产地多具有生态环境脆弱、民族文化丰富、经济发展落后等特点,农业的多功能特征表现的更为明显,其农业同时肩负着生产、生态、文化等功能。因此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业多功能性分析,有利于全面认识其价值,并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本文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多功能性评价模型,并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首批试点浙江省青田县进行了定量评价。青田县农业功能评价结果排序为生态环境保护功能0.86、景观保留功能0.83、文化传承功能0.53、产品生产功能0.32、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0.27,运用多维模型得出农业多功能性综合评价值为0.64。  相似文献   

7.
农业多功能性指农业除了具有生产食物及纤维这一传统功能之外,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环境及文化等独特的非商品生产功能。农业多功能性在概念提出后得到了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利用该理论指导其自身的农业发展。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文化遗产地多具有生态环境脆弱、民族文化丰富、经济发展落后等特点,农业的多功能特征表现的更为明显,其农业同时肩负着生产、生态、文化等功能。因此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业多功能性分析,有利于全面认识其价值,并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本文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多功能性评价模型,并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首批试点浙江省青田县进行了定量评价。青田县农业功能评价结果排序为生态环境保护功能0.86、景观保留功能0.83、文化传承功能0.53、产品生产功能0.32、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0.27,运用多维模型得出农业多功能性综合评价值为0.64。  相似文献   

8.
农户视角下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与保护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视角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决策逐渐成为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的关注点。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活态性特征的农业生产系统,也是一类特殊的保护地。农民是农业文化遗产的拥有者,对遗产价值的认知直接影响着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和遗产系统的持续性。同时,农户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判断还是衡量其文化自觉和遗产保护成效的重要指标。本文提出以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为手段、通过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反映农户视角下的遗产价值判断这一思路和方法,研究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农民文化自觉与遗产保护成效,并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的核心区域进行可行性验证。案例研究显示,农户家庭保护支付意愿率仅为43.2%,家庭人口经济特征与对遗产的认知对是否有支付意愿及支付数额大小具有显著影响;无支付意愿家庭中61.6%认为遗产保护主体应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农户的遗产认知得分较低,文化自觉性有限,保护成效尚未显著惠民。这些结果表明,遗产地在保护与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农户认知度与参与度低的问题;有必要深入思考并科学界定“保护主体”及其保护途径,让农业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更好地为农户所认知,使其真正成为农业文化遗产动态性与活态性保护的重要力量;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可以支持社区视角的保护认知和成效研究。此外,考虑到中国许多保护地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多有当地居民长期生活生产的现实,本文的思路与方法对于其他类型保护地和社区共管机制建设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选标准解读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闵庆文 《资源科学》2010,32(6):1022-1025
本文介绍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的评选标准,并进行了简单分析。结合项目总体进展,提出了建立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IAHS)标准及进行保护试点的遴选时,应重点考虑生物与文化多样性、文化与生态及经济的可持续性、区域与类型的代表性、对履行国际公约的贡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可示范性与地方保护的积极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李文华,山东广饶人,林学家,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森林生态、自然保护、生态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自2010年起,连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指导委员会主席。 专家视点 我国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历史,加上不同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巨大差异,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和现代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一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破坏、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历代流传下来的璀璨宝藏,长久居于世界文化舞台中央,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激起一朵朵浪花。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在各个领域都创造了丰厚的成就和卓著的历史,对人类历史做出了伟大贡献。但中国古代科技在创造诸多成就之后,却在近代逐渐衰落,发展缓慢。该文将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诸多成果、逐渐衰落的原因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等方面详细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兴衰。  相似文献   

12.
常春燕 《科教文汇》2012,(20):205-206
我国的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古朴优美的艺术造型和丰富多彩的装饰而闻名,而汉代是我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依据南阳考古发掘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墓、建筑明器,结合古代文献记载,对汉代的建筑的发展与成就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ea plant (Thea sinensis L.) is originated in China, where has numerous varieties,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the selected work of tea plants may be traced as early as to the 3rd-5th century A.D.  The number of varie- ties discovered in recent years reached more than 300.  Besides, a large number of wild species were discovered. In all tea varieties, the crown canopy, leaf size and the date of sprouting were different.  It was proposed that according to the crown canopy, leaf size and the date of sprouting.   The  principle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tea varieties may be 3 orders.  The first order named “group”, it contains macrophanerophyte group, microphanerophyte group, and frutex group.  The second order named “type”, it contains extreme large leaf size, large leaf size, medium leaf size and small leaf size.  The third order named “species”, it contains the early- sprouting species, medium-sprouting species and late-sprouting species.    相似文献   

14.
The oil palm in all our lives: how this came abou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ver time, the oil palm has become the crop of central importance to both our daily lifestyle and to many of the great industries that man has developed. Remarkably, few recognize the oil palm and its fruit, and even fewer know its history. This article tells the story of the oil palm's rise to prominence from a wild plant of Equatorial Africa to becoming the most valuable plantation economy of the tropical world.  相似文献   

15.
茶小绿叶蝉优势种的归属的分子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建玉  韩宝瑜 《科技通报》2005,21(5):549-552,556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国家茶树资源圃随机采集茶小绿叶蝉个体,用RAPD标记技术,拟从DNA水平上探索茶小绿叶蝉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为茶小绿叶蝉优势种的归属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所选的14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81条谱带,59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72.84%,表明叶蝉个体间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未发现可以区别不同种的特异性条带和引物。UPGMA法聚类分析也表明,叶蝉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17~0.46之间,说明茶小绿叶蝉的遗传基础较一致,存在异种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本文为茶小绿叶蝉的优势种的归属提供了一定的分子基础,结合前人对茶小绿叶蝉的形态学研究,认为茶小绿叶蝉的优势种为假眼小绿叶蝉,小绿叶蝉未在茶园中未形成种群。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在建造技术和装饰艺术以及布置格局等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辉煌的成就,对我国现代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装饰工艺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在古建筑保护上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介绍了防火涂料的类别和阻燃机理,探索了防火涂料在古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史、技术史、经济史和工程史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特征。工程史的基本内容是人类造物和用物、通过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历史。文章简要分析了中国近现代工程史的时间范围、历史分期、研究范式等问题;指出从1840年至2010年的中国近现代工程史是中国从古代工程形态和体系向近现代工程形态和体系转型和发展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工程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是中国在170年中经过四个阶段的曲折发展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王诗玉 《科教文汇》2013,(16):116-117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留给了我们无尽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各个朝代的选官制度不仅对朝代自身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研究这些选官制度不仅能对古代的政治思想有所了解,同时也对当代的公务员等现存制度有着可以借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方胜红  郝晓质  贾卓  桑吉 《科教文汇》2014,(31):127-128
藏茶,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早已成为西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之一。雅安藏茶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和时代发展,雅安的藏茶产业和文化得到了相应发展,但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产业发展内劲儿不足,文化知名度以及政府支持力度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and present development of botanical gardens,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botanical garden practices within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the authors propose that science-based botanical gardens (which differ from common public gardens), should be founded on plant diversity inventory and ex-situ conservation of wild plant species. Efforts should be directed to rarer species from biodiversity-rich areas and biodiversity hotspots, utilizing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to effectively preserve germplasm in living collections. Science-based botanical garden management should be directed by sou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plant resources and guaranteed by innovative operational mechanisms. Science-based botanical gardens should also emphasize the establishment of identifiable and specialized living collections, research platforms and recruitment of qualified experts. In addition to curating living specimens, science-based botanical gardens should pursu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plant varieties or patents based on their plant collections, thus providing continual support to bio-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