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学典礼是学校全体师生新学期以崭新面貌开始校园生活的第一节课,更是学校对师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有利契机.上好开学典礼第一课,是提高教育活动有效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设计开学典礼的原则 教育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开学典礼作为教育的一种途径,只有遵循主体性、时代性、生活性的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的有效性. 主体性原则——开学典礼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尤为重要.因此,在设计开学典礼时要留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和时间. 时代性原则——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爱国行为.开学典礼是培育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体现时代的最强音. 生活性原则——在设计开学典礼时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全面考虑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成长经历.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素;为学生提供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学校,环境与教育两个基本因素是结合得特别紧密和彼此互相渗透的,因此我们认为,在研究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十分重视学校环境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北齐的教育家颜之退曾经说过:“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  相似文献   

3.
以学校的每一天造就每一个学生的本色人生,是我校坚持不懈的教育信念。它包含着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怎样的教育平台与机会?怎样去培养自己的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学校的每一天的状态,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境界。成就就是教育,就是如何去研究、思考和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与教育策略,如何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在学生个体发展目标的定位上,在学校教育活动的选择与设计上,在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4.
一个新颖别致的开学典礼,有助于学校风气和学生精神面貌的树立,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5.
文斌  陈玉芝 《中国教师》2010,(Z1):446-446
<正>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的功利思想日趋严重。表现之一就是初中学校重视入学教育而忽视毕业教育,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大多数初中学校都能组织召开开学典礼,但是很少有学校组织召开毕业典礼。大部分学校只是想着怎样把学生"平安"地送走了事,却没有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开学典礼是学校在特定的时间内为特定的目的举行的一种仪式性的活动。随着召开的年度、学校、次数的增加,开学典礼逐渐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套路",这种僵化的操作方式体现在结构、程序与思维过程中,称之为模式困境。随着时代的变化,开学典礼的目标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创新性地设计诸如"开学第一课"、"心弛神往式"、"刻骨铭心式"的开学典礼,打破模式困境,实现开学典礼权位意象的弱化,表现形式由仪式化走向情境化,开学典礼由展示性向功用性功能转化。  相似文献   

7.
唐继红 《班主任》2007,(3):37-37
班级德育工作除了要以学校组织的运动会、春游、学科竞赛、军训等大型活动为载体外,更要注重从班级日常工作的细微处寻找教育的最佳契机。所谓教育的最佳契机,就是教育者在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来临之际,及时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机会,对学生实施教育。教育契机通常就发生在学生身边,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心理上的共鸣,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常常能收到常规教育或空洞说教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学期伊始,几乎每个学校都要举行全校性的开学典礼,这似乎已成为一种传统的标志学期开端的模式。然而这种模式的惟一意义也许就是它标志着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其余的内容也就很难在与会者心中留下什么印象。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使学期一开始就带上虎虎生气,激起学生爱校、学习的热情,调动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期开端,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校长们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笔者提出几种开学典礼形式,  相似文献   

9.
"以学校的每一天造就每一个学生的本色人生",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三余中学坚持不懈的教育信念。它包含着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怎样的教育平台与机会?怎样去培养自己的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了什么样的人?"学校的每一天"的状态,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境界。"造就"就是"教育",就是如何去研究、思考和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与教育策略;如何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在学生个体发展目标的定位上、在学校教育活动的选择与设计上、在学校教育的组  相似文献   

10.
班级德育工作除了要以学校组织的运动会、春游、学科竞赛、军训等大型活动为载体外,更要注重从班级日常工作的细微处寻找教育的最佳契机。所谓教育的最佳契机,就是教育者在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来临之际,及时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机会,对学生实施教育。教育契机通常  相似文献   

11.
学校的教育本身就是学生的一种生活;而且是重要的生活,这种生活应当是丰富多彩的,应当是五彩缤纷的,应当是幸福快乐的。不能仅仅有学习、有考试,还要有促进学生充足成长的兴奋点,要有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牵引点,有让学生留恋与喜爱的吸引点。学校的教育是立体的全方位的,事事皆教育,处处皆文章。优秀的教育者应当给予学生一个丰盈的教育,让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体验到教育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今年学校的开学典礼,又将迎来150名一年级的新生。对于这群天真烂漫、有着五彩幻想的孩童来讲,开学典礼无疑是他们人生的重要一课。这一课如何来上?采用普遍惯用的开学典礼模式———校长提要求,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发言?那样学生感受到的肯定是被动,是厌倦,是距离。第一课到底应该怎样上?在反思之后,我们决定第一课应该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因为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这样我们便开始了以“大手牵小手———让爱在我们手中传递”为主题的开学典礼。那一天一大早,学校中高年级的每位同学有序地站在了学校门口,等待着一年…  相似文献   

13.
李霞 《宁夏教育》2010,(11):52-52
语言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学校课程应以现存的社会生活情境为主要内容;主张从经验中学习,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联合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教育就是学生生活本身,学生的课堂生活就是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一、地域维度下学校文化教育的诉求分析 教育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中的“化”本身就意蕴着“教化、教育”之意,教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更是教育的源泉。有学者认为“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且,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有其独特性,即学校教育文化是一种信念文化”。  相似文献   

15.
唐婷 《考试周刊》2015,(8):12-13
语感是一种高级的语言修养,是一种达到了无意识自动化状态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是一种几乎忘掉了语言工具本身的使用语言工具的自由状态。语感的构成要素首要的就是语言材料本身,包括字、词、句这些组成语言的工具因素。汉字本身就富于联想性,是最具有语感特质的文字,也是最便于培养语感的文字,因此要把汉字教学与培养学生语感相结合,发挥汉字富于联想性的特点,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进行汉字教学,培养学生语感。本文从汉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的联想性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6.
徐吉志 《中国德育》2007,2(5):45-45
学校生活中有许多仪式,比如: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入队仪式、毕业典礼,等等。这些仪式犹如一个教育磁场,能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心灵共振,育人作用不容置疑。学校仪式文化的建设,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让所有教职工都能理解仪式对学校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二是如何使所有教职工都能指导学生遵守仪式规范;三是学校教职工群体是否也有某些仪式。笔者认为,学校举行仪式活动要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7.
王欣 《河北教育》2011,(7):48-48
学校应充分重视开学典礼,精心策划、用心组织,让开学典礼成为学生、家长及教师的一种期待。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最深刻的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学校文化,就是一个学校当中,隐藏于制度、管理、物质存在和校园生活方式背后的文化元素,就是一个学校教师身上的精神状态和人格魅力,就是周围师生身上的素质修养和生活状态.学校文化不是一种显见的教育要素,但它蕴藏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教师和学生在校的教育活动,影响着师生的价值观念和教育行为方式,在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及其学校生活样式方面也发挥作用.学校是教育的场所,是最能体现文化价值的地方,文化理应成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一所学校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下一代本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的责任。如果三者形成合力,则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氛围;如果相互掣肘,则教育效果将大大降低;如果总是处于矛盾百出的状态,则其本身就是在伤害孩子的心灵。因此,社会、家庭与学校关系的和谐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20.
对现代学校教育的一种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一直是教育史研究的核心问题.许多教育史学家注重历史的连续性,认为教育史就是学校从小到大,从"萌芽"到参天大树的过程.实际上,19世纪以来,学校教育已经发生了断裂性变化.现代学校决不是以往学校在规模上的扩大,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在现代学校中,教育已经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学校日常生活管理,还是学校建筑本身,都承载着某种教育功能,对学生的心理、身体以及行为进行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