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面临当前国际数学哲学研究现状及趋势,为了规范数学哲学的学科发展,推动国内学科进步,以达到与国际同行有效对话,形成中国自身的研究风格和传统,在数学哲学自身研究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语境论世界观的数学哲学”研究范式,使该学科在特定的问题域、研究方法和理念的范式支持下,逐步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记为AI)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它既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语言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数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人工智能又称为智能模拟,是用计算机系统模仿人类的感知、思维、推理等思维活动。它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学科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属性,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健康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心理学研究呈现多层次和多角度并存、分支学科越来越细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借助神经科学、信息科学、医学和工程科学等学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心理学与其他学科、心理学各个分支之间正在进行多层面的交叉融合。本文基于2018—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心理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分析学科现状,发现我国心理学正处在发展的机遇期,同时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富含中华文明与体现文化自信的心理学本土化研究、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视科研范式变革新和研究技术开发、促进国际国内合作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将进一步夯实中国心理学的基础,使其更加卓越,以回馈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4.
技术哲学正处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从研究对象、研究队伍、学科性质以及研究实践上看,技术哲学学科具有参照科学哲学学科发展的可能性,其进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技术哲学研究的技术史转向,加强技术哲学史的研究,建设开放性的技术哲学学科。同时,技术哲学还可从科学哲学学科发展中的一些困惑问题得到有益于自身建设的启示,如建设哲学学科与非哲学学科的选择问题,哲学家与科学家的沟通和联盟问题,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可能合流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有关人类心智阋读的起源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与心灵哲学的“难问题”。匹配论作为一种旨在解释该问题的元理论,提出了自我与他人的经验匹配观,但囿于核心机制的匮乏而陷入困境。伴随具身认知科学的兴起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使得经典匹配论的假设得以在具身认知视角下进行检验。具身匹配论认为人类心智阅读源自镜像系统的“共享身体表征”作用。这种具身化的方式将自我与他人的经验直接匹配起来,并最终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记为AI)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它既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语言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数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人工智能又称为智能模拟,是用计算机系统模仿人类的感知、思维、推理等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7.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体系中注重从整体的视角探究人性本质的一个分支,它以人性及其差异作为其核心,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人。人格心理学不仅在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内部处于重要地位,而且在关于人的所有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也处于基础性的位置。经过100多年曲折的发展,人格心理学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和繁荣时期。近20年来西方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研究范式、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展。与此同时,我国学者在大量介绍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基础上,开始着手研究中国人的人格问题。当前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格心理学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人格与创造力、人格与人员选拔及安置、人格与贪腐行为、人格与暴力犯罪、人格与疾病以及和谐社会的健全人格建构问题。鉴于人格心理学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及其在社会进步中所能做出的重要贡献,建议未来中国人格心理学研究应从研究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人的人格和研究方法多元化等方面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到20世纪初是德国语义学诞生、发展和趋向转变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德国语义学的历史演进秉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传统尤其是康德哲学的思想精髓,从继承和批判的两个维度开启了向现代语义学迈进的崭新路径。在此过程中,语义学家们在新兴的精确性科学如数学和几何学发展的影响下,主张通过采用清晰而完善的逻辑语形构造,以保证语义理解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同时,心理学方法也开始和语义学的分析结合起来,形成了心理和意向语义分析的早期传统。在以逻辑实证主义为标志的德国现代语义理论兴起之前,它从哲学、心理学和语言科学等各个学科当中吸取营养、开辟阵地,为现代语义学的兴起和繁荣奠定了基础,其中所蕴含的心理意向分析和语境阐释等合理性思维成为了当代科学语义学建设的理论先驱和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9.
计算语言学——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语言学是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却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信息时代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学科。本文详细阐述了计算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学科性质、学科定位、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对当前研究的难点课题也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内科学社会学研究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的科学社会学研究虽然在理论观点的系统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相比于科学哲学、科学史等领域,科学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相对迟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科意识与定位不清晰、研究问题过于发散、研究方法不规范、专业研究人员偏少、学科边缘化等,这些都极大地制约着这一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伽利略、.笛卡尔到牛顿:新解近代科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证近代科学革命中伽利略、笛卡尔、牛顿三者的思想承继脉络,文章认为,众多涉及近代科学革命的历史描述存在某种夸大伽利略、弱化笛卡尔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揭露了在科学史的描述中存在着“异化”现象,科学史的“异化”源自哲学、心智、政治、地域、媒介上的偏见,而这些偏见在深层又折射了科学历史甚至科学的社会建构性。  相似文献   

12.
意向性理论是现当代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目前认知科学、人工智能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论题。当代心灵哲学在构建意向性理论之时,不仅充分汲取了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两大研究传统的重要思想基础,而且进一步借鉴、吸纳了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现代科学研究领域的新近成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研究视域和方法以及独特的逻辑发展主线,即物理主义的自然主义纲领。由此,意向性的本体论地位、意向内容的自然化、意向解释的方法论地位等问题,就成为意向性问题在当代自然主义心灵哲学背景之下最集中和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认知科学是现代心理学、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语言学、人类学、自然哲学等学科交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学科。本文以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和可视化技术,将认知科学发展历史划分为萌芽时期、诞生初期和快速发展时期,并通过对各阶段的学科结构、重要著作和重要影响人物的分析,从独特的角度勾勒出认知科学演化发展的历程,为了解和掌握认知科学的发展规律及其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福斯特的论题一反有关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冲突论,试图论证基督教教义对近代科学不容忽视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上帝创世教义导致了自然哲学中对偶然性的接受,进而使得近代科学家在方法论上重视观察、经验。在他看来,基督教教义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变化不大,但影响范围延伸到自然哲学领域。福斯特论题对科学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忽视了文艺复兴时期柏拉图主义的作用,对基督教教义渗入自然哲学之过程的定期过于狭窄,忽视方法对自然哲学的反向构建,等等;为了延续其思想活力,可以将论证限于"创世教义对自然哲学接受偶然性的影响"这一步,并适度扩展这一影响的时间跨度。  相似文献   

15.
延展心灵论题是涉身认知的一种内在蕴涵,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涉身认知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威尔逊和克拉克的研究策略,是把涉身认知转换为认知延展的形式。为此,威尔逊用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架关系,支持认知的延展。他主张群体也有心灵,个体在组成群体的时候才具有某些心理状态,这就意味着认知的外在和内在资源对等,心灵的意向操作事实上整合了这两种资源。他的社会延展思想,重新阐释了认知主体,为我们理解涉身性的认知加工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语境下的“精神生产”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的重要一维,是人类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暗示了作为类存在的人既是生产的主体又是认识的主体。这一观点所蕴含的思想可追溯至现代西方哲学的开端———培根、笛卡尔的认识论中;因此,在认识论视域下审视“精神生产”的概念,不难发现,培根提出了作为人造物的“归纳法”,为人的精神生产提供了认识工具,使得人类在认识自然之时即成为双重意义上的生产者。笛卡尔对“观念”的分析则表明人在认识外部自然世界的过程中,生产出了某种“表象”观念。相比之下,马克思更强调精神生产作为人类认识活动,追求实现人的类本质的本真,即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理解和促进人类心理发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近10余年来,发展心理学与神经科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日益交叉融合,衍生了新兴的发展认知神经科学,为理解人类心智的起源、发展变化规律、神经生理和社会心理机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并为有效促进人类心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研究者主要在大脑结构、功能发育与心理行为发展、遗传与环境对个体心理行为发展的交互影响、心理行为发展个体差异的神经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由于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我国应积极主动地把握新学科的发展机遇,结合国家人口素质提升的重大战略需求,从国家科技的宏观布局、以问题为导向的大型联合攻关项目的开展以及理论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等多个层面,大力促进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使我国这一领域在国际上占据前沿位置,并为满足国家人口战略的重大需求提供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心理科学已成为当代前沿性学科。社会的发展催生了心理科学,而心理科学也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着巨大作用,并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当前,我国心理学正面临快速发展的机遇与可能。应考虑集成社会科学、心理和行为科学、脑科学、遗传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研究,针对我国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心理学问题,分别从个体、群体和文化层面,开展心理健康,重大社会事件的应对、影响社会和谐的心理因素与认知机制等重要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馨  刘和海 《科教文汇》2014,(15):127-127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高中课堂的教学效率。教育技术的革新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快捷准确地获取,这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素质的全面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产生与发展,它可以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心理,因此可以促进学生情感、意志、心理、审美等非智力因素全面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