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对历史化的古今联结及传承发展意义的深刻认知里,沈从边城“古典”道德意识的美善表达渗透着现代社会伦理道德的合理性基础,其道德意义的“秩序和理性”在局限中显示了现代社会基本的最低与最高道德要求的联结。这种道德精神其实是成就现代社会明的“种子”。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历史“链索”观使其将现实变革意识的基点建立在过去与现代关联的深层文化意义上 ,其重构边城“古典”文化范式的向度在于社会的未来。古典道德意识的美善表达渗透着现代社会伦理道德的合理性基础 ,其道德意义的“秩序和理性”在局限中显示了现代社会基本的最低与最高道德要求的联结。边城人类生命形式的展示和思考折射出生命的现代意义和未来可能性 ,其对人生形式理想的提升和期待同其道德理想必然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种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将道德作为源于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而非康德道德哲学中超历史、超阶级的普遍真理。在社会实践基础上,马克思将康德先验纯粹理性下的道德实践拉回现实,把道德原则归于不断被发现、发展的符合人类利益的道德公理,通过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以“非道德”的手段实现人类终极状态之“至善”,超越了康德以“理性”架构的“理想”世界。马克思对康德道德伦理思想的发展对于我们直面现代道德伦理,解决现代道德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麦金太尔认为现代西方社会道德衰退的根源在于启蒙运动以来对亚里士多德德性传统的遗弃,因此他用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在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基础上,引申出“实践”、“内在价值”、“整体性”、“传统”等重要概念,建立了他所期待的历史的、多层次的现代德性论。只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让德性重新占据社会生活的中心,以拯救西方社会道德危机是麦金太尔一厢情愿的努力罢了。但不能否认,其现代德性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伦理思想与现代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伦理思想可为现代网络道德建设提供重要而又有效的思想资源,尤其是“仁”的观念、“诚”的思想、“义利”之辨和“慎独”精神,对化解网络道德危机、控制网络社会问题,更具有普遍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先秦墨家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尊天”“明鬼”的生态情怀、“兼爱”“非命”的生态道德、永续发展的生态意识和“节用”“节葬”的生态实践.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现代社会,墨家生态伦理思想更具现代意义,值得深入挖掘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蒋薇 《文教资料》2013,(30):81-83
本文试从“道德”词源入手,阐释道德在东西方的含义,并分析我国在乡土社会,也就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的道德,以“小悦悦事件”为视角,剖析现代社会变迁和经济快速发展所呈现的“陌生人社会”中的道德现状及产生原因。最后以“雷锋精神”中的道德维度贯穿其中,提倡需要这个精神所体现出的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8.
论教师权威的现代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要关注整个人生世界和意义世界,唤起和激发主体对新的生活方式和更高精神境界的渴望与追求。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社会是以教师作为媒介来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培养为人处世能力(道德)的重要系统。在传统社会,教师以师道尊严对学生施加道德影响,培养其道德习惯。在现代社会,传统的教师权威遭遇挑战。但是,教师作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社会道德的诠释者”,其社会职责、职业伦理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担负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现代思潮的三大流派之一,现代新儒学力图返传统儒学之“本”、开民主科学之新,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来谋求中国的现代化。现代新儒家将这一过程名之为“内圣开出新外王”。为实现“内圣外王”的现代联结,第二代新儒家的重镇牟宗三提出了“良知自我坎陷”说,其中心意旨是认为:作为传统儒学之本的道德理性可以通过自我否  相似文献   

10.
对青少年进行“孝”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孝”道德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孝者德之本”,就是说孝敬父母是一切社会道德的根本,在现代,“孝”教育是青少年实现社会化道德的前提和基础。进行“孝”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传统道德本质上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特殊主义”道德,现代道德本质上是超越人的自然联系的“普遍主义”道德,因此道德的现代化转型可以视为现代道德对传统道德自然基础的超越;道德的这一转型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和价值体现;人本化、普遍化、主体化、公共化和理性化是其基本内涵;在中国境遇中,这一道德转型尚未完成,推进自然道德的消解和现代道德的整体生成,是道德建设的现代性目标。  相似文献   

12.
儒家忠恕的核心含义为"尽己而推己",其关键是一"推"字。就其深层意涵而言,忠恕不仅是一种"尽己而推"的道德思维,而且也是一种"因忠而恕"的道德信仰。同时,忠恕更体现为一种宽容的道德态度、推己及人以爱人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境界。如此阐释,不仅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儒家忠恕的深刻涵义,而且对于理解忠恕之于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资源性支持作用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尊重社会公德”思想,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对于推进我们当前的“以德治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它有利于全社会正确估量道德的社会作用,重视并加强全社会的道德建设,从而处理好“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2)它有利于在“以德治国”中调整社会关系特别是调整社会的物质利益关系;(3)它有利于在“以德治国”中加强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和塑造,有利于改善党风和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道德存在“私德”和“公德”两种道德倾向,这与孟子、荀子“礼”思想的差异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孟子的“礼”强调个人内在修为,追求由内及外的道德指标,带有明显的“私德”倾向。荀子之“礼”多注重以社会群体为单位、以公共关系为视角的外塑原则,带有明显的“公德”倾向。以孟、荀“礼”思想的差异为出发点来探讨其与中国传统道德的联系,无疑是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尚情"是儒家道德哲学的重要特色之一。儒家道德哲学把"情"放在与心、性、理(礼)同等的地位,这不仅丰富了这些形而上的道德哲学概念,而且也为儒家道德哲学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现实基础。而且,儒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对待"情"的不同态度和对"情"的功能的不同发挥彰显了儒家道德哲学随时代脉搏而跳动的历史特色。从这一维度上看,从先秦到汉唐再到宋明理学,儒家道德哲学的发展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态势,随之,"尚情"思想也呈现出如此态势。  相似文献   

16.
现实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对历史上思想道德教育传统的批判和继承。几千年来,传统道德规范在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精神方面起了重要的纽带作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其中就蕴含着非常可贵的道德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针对当前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片面的倾向,作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一个丰富的、发展的、多方面的体系,既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道德”体系,又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和“个人品德”体系。  相似文献   

18.
"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是广大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改革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网上教学的功能,将课堂延伸到网上,打造"思想道德修养"教学的网上平台;依托社会探讨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修养"实践教学方式;建立和健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统一的知行综合测评体系,从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传统诚信道德的特点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现行道德教育的德目体系的核心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诚信”的形式和内涵在不断更新与丰富。本在对“诚信”传统美德的特点和诚信的道德心理结构进行理性分析思考的基础上。认为“诚信”作为人类自然道德法则,是人类道德生活的最重要的公共精神产品,它有着无穷的历史发展张力。具有鲜明的时代品质特征。并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其进行高层次的复归。  相似文献   

20.
关于“马克思主义德育学”置换“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二级学科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仍然未能从根本上厘清"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边界关系.以"马克思主义德育学"来替换"思想政治教育"的名称,既可增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其他四个二级学科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又可与我国古代德育或西方德育接轨并突显与它们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