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可以在来稿中沙里淘金,把有用的材料挑选出来编为一篇新闻。那末,编辑是否可以把来稿中好的题目、论点、论据以及说理论证的方法,等等,剪裁下来,辑成一篇言论呢?想必也该可以的吧!今年2月12日的“扬子快语”——《更大甜头在后头》,就是采取这种“集腋成裘编言论”的方法编成的。为便于说明这种编辑方法及其用途,现将这篇“快语”摘引于下:  相似文献   

2.
专题式专栏言论是专栏评论中一种值得重视的新型体裁。近几年来,它随着专栏评论的日益繁荣并适应宣传形势的需要而逐渐兴起,在新闻评论园地里含苞吐绿,生意盎然。请看,《北京日报》于1990年4月至10月,开辟了以“我说亚运”为栏名的专题式言论专栏。在专栏中陆续发表了有影响的各界人士有关迎接、欢呼、评说亚运会的召开及其意义的专题言论。《人民日报》于同年9月29日至10月25日在头版的显要位置也辟设了以“亚运会的启示”为栏名的言论专栏,发表了报社内外人士写的十一篇专栏言论。编者在专栏面世的第一天所配写的按语指出,第11届亚运会正  相似文献   

3.
偶于闲暇之时握笔为文,不想日久竟成“嗜好”。尽管已有数百篇拙作散见于各类报刊,但其中多是些不起眼的“豆腐块”而已,无甚“大作”,不值一提。然平日里却常有通讯员朋友不耻下问,向我“讨教”,我自感惭愧不已。今不揣浅陋,将言论写作之点滴感受粗略归结,列点道...  相似文献   

4.
言论     
《档案管理》2006,(4):95-95
我们注定是扎根于前半生的,即使后半生充满了强烈的和令人感动的经历。——米兰·昆德拉亲爱的,我发现世界是平的。——当《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斯·弗里德曼激动地告诉他妻子这句话时,他妻子以为他疯了。但事实证明,世界正在“扁平化”,在被夷平的没有深度的世界里,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以及多重价值观的冲突均已消失,世界变小了,也变浅了,变得更加密集、浓缩、快捷而丰富,并具体地表现为快餐化的生存方式、复制型的生产方式以及即兴式的思维方式10年前斯坦福大学最德高望重的研究者,在得到信息方面,还不如今天坐在孟加拉国一家网吧的人。——…  相似文献   

5.
4月28日,胶济铁路发生旅客列车撞车特别重大事故后,很多人都在网上发帖讨论此事。而山东高密的一位网友杨某因为转贴了不实消息,夸大了死亡人数,被警方抓了起来,拘留5天。(《南方都市报》5月5日)  相似文献   

6.
由全国25个省、区的109家地市报参加的“潍坊华光杯新闻言论”征文,于8月30日在北京评定揭晓。在评出的获奖新闻言论作品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20篇,三等奖45篇;另有160篇言论被评为人选作品。这项由各地市报挂统一徽记的新闻言论征文活动,是为配合由《新闻战线》编辑部、山东省潍坊日报社和中国地市报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加强党报新闻言论”(理论探讨性)征文,而开展的新闻言论写作实践性活动,时间也是从今年2月1日开始,到5月31日结束的。之后,则由地市报对各自刊发的新闻言论征文进行评比,每家推选3篇优秀作品参加全国评比。截至7月底,共收到全国24个省、区的82家地市报社推荐参评新闻言论  相似文献   

7.
近来,我发现某些报刊上的言论似乎有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形式上大都是大块文章;内容不是事例加议论,就是“成绩——问题——意见”的三段式;语气则多“好为人师”,用教训他人的神情讲话。这样,就很不引人看,有的甚至令人望而生厌。在言论的写作形式上能不能有点突破呢?南京日报发表的《房子问题对话》(去年10月24日)和《为人民服务一夕谈》(去年11月29日),可以说是作了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8.
4月28日,胶济铁路发生旅客列车撞车特别重大事故后,很多人都在网上发帖讨论此事.而山东高密的一位网友杨某因为转贴了不实消息,夸大了死亡人数,被警方抓了起来,拘留5天.(<南方都市报>5月5日)  相似文献   

9.
言论与点子     
兀里 《新闻三昧》2006,(10):51-51
读报除了看新闻,就是喜欢读言论,特别是好的言论,能在标题上一眼就被吸引住。翻开《解放日报》6月30日头版,被《新世说》专栏上的一篇小言论吸引住了,题为《踢好‘下半场’》。一口气看完后,才知道讲的并非是世界杯足球赛,主题是庆祝建党85周年,论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多么重要的话题,竟然可从上海名家、全国知名的歌唱家周小燕一次发言中引出。她说:“我今年已90岁了,但还在看‘世界杯。’我刚踢完‘上半场’,我还要踢‘下半场’”!此语是优秀共产党员周小燕在前天上海庆祝建党85周年的盛会上讲的,讲的是“世界杯”(正在德国如火如荼般地…  相似文献   

10.
由全国25个省、区的109家地市报参加的“潍坊华光杯新闻言论”征文,于8月30日在北京评定揭晓。在评出的获奖新闻言论作品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20篇,三等奖45篇;另有160篇言论被评为入选作品。这项由各地市报挂统一徽记的新闻言论征文活动,是为配合由《新闻战线》编辑部、山东省潍坊日报社  相似文献   

1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停战诏书;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舰"密苏里"号上举行;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而在1945-1948年期间,<大公报>每年都于上述日期前后发表纪念抗战胜利的言论(1949年以后,<大公报>津、沪、渝版相继停刊).本文拟以年份为顺序对<大公报>的此类言论进行概述,并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新闻言论的结尾总的要求是要精彩,要简短有力,干净利落,要前后呼应,不落俗套。尤其要注意与文章所提出的论点相一致。其具体方法可归纳如下几种:1.结论式结尾。这种结尾的方法是比较正统的写法,其特点往往是从理论原则上对全文进行总结和概括。如《人民日报》1994年6月2日在“人民论坛”专栏里发表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结尾段就这样写道: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在今天,我们理应让这种传统美德更加发扬光大,谱写出更多更美的护幼之歌,助幼之歌。这个结论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全篇文章的高度概括,应该说是写得相当精彩的。2.解决问题式结尾,这种结尾一般不是理论和原则上的总结,而是阐述较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意见,如1984年5月19日《法制日报》的微型论坛中发表的《查查享受“三陪者”》,结尾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言论     
《档案管理》2007,(1):81-82
欧盟刚刚在衣裤问题上赢得了一寸,就进而限制中国鞋子的尺码了。——德国媒体如此评价欧盟针对中国商品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我拥有6个忠诚的仆人,他们教会我一切。他们是何人、何时、在何处、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去做。——英国诗人拉迪亚德·基普林谈自己的人生经验你爱一个姑娘,她还能领你的情;你爱一个明星,他只能领你的钱。——乐评人王小峰如是说我不喜欢把电影叫做Film,太严肃。我喜欢叫做Movie,有童心在里面。——李安说电影人总是在寻找突破,寻找新鲜的东西,心里像小孩子一样,永远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你去问一个标准的美国…  相似文献   

14.
言论     
你可以在月光下认识你的情人。但一定要在阳光下认识你的终身伴侣。——刘墉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做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评论员文章。新民晚报、解放日报在转载这篇重要文章时,分别冠以这样的新闻题: 人民日报今天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当前经济犯罪超过三反五反  相似文献   

16.
汾水 《今传媒》2006,(2):22
日本《朝日新闻》2005年12月19日报道,横滨地方法院宣布,正在复审的横滨事件一案,已于2006年2月9日审判。社会各界关注的是,60年前的这宗涉及60多位舆论界人士的冤案能否昭雪,司法机关的责任是否予以追究。在1942年至“二战”结束的一段时间内,因为发表和转载论文,被当局指控“  相似文献   

17.
言论     
《档案管理》2005,(5):93-93
政治上我们希望像春天,现实则是有时炎热,有时刮风。——韩国总统卢武铉。他与到访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会谈,双方都“尽力理解对方的立场”,但是没有达成任何协议。我们不能想象在“十字军”占领下,在美国人控制下进行改革。——基地组织2号人物扎瓦希里。他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出的录像中,抨击美国的中东改革计划。欢迎大家到越南,看看越南近几年的变化。——越南总理潘文凯。他是越战结束三十年来第一个访问美国的越南国家元首。(原载香港《亚洲周刊》)在座的共和党人士千万不要担心,大家都知道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个淘气的家伙(我应该可以…  相似文献   

18.
言论总编傅玺政王建家提起广东省清远报的总编辑傅玺政,恐怕知者不多;但说起“于是乎”的名字,大江南北却有不少知傅玺政原本是黑龙江省鹤岗日报总编辑。鹤岗日报自1984年5月5日起,一版辟了个《言路》评论专栏,作者署名“于是乎”,每期必载,经久不衰。从发表...  相似文献   

19.
文学史上称鲁迅最后十年写的杂文比较全面,是有道理的,因为他掌握了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解剖刀。我们现在有些言论,问题抓得比较准,可惜分析说理时往往缺少一点辩证法,过于绝对化。比如8月26日上海《新民晚报》文化娱乐版上《严格把关》一文,指出某“女子三人组合上台演出时,竟见其中一女手臂刺有纹身,不禁愕然。”问题的提出是对的,可惜下面的分析太绝对。文章说:“稍有见识的人都清楚。纹身一般都出现在反面人物身上,至少正面人物对纹身是不齿的。”在此立论下,似乎一下子将纹身者都推到反面人物之列了。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2月12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为了和读者一起见证这一世纪工程,湖北日报自10月20日连续推出"汉水北上"特别报道,引起巨大反响。特别报道中,一组言论作品令人印象深刻,读者反响强烈、专家高度肯定。这组言论共计14篇,均由报道组带队副总编、主任定题、修改,评论员现场执笔。在撰写这组言论作品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大型工程系列报道的言论写作,需要饱含丰富的情感、运用灵动的笔调、弘扬向上的精神,像写诗一样写言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