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借鉴文艺批评理论和体育接受理论的有关原理与方法 ,结合体育运动发展存在的批评现象 ,通过与体育接受现象的比较 ,探讨体育批评的含义 ,分析体育批评的形态 ;体育接受中的审美批评、主体行为批评、伦理批评、社会批评和对体育批评的批评 (主要分析学术争鸣的意义 ) ,旨在拓宽体育理论研究领域 ,繁荣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体育的灵魂——兼评《体育学刊》上的两篇文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呼唤新体育,呼唤新的体育思想和体育理论.体育理论的研究应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国体育的发展目标应当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育理论的成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中国的体育概念必须为中国的体育工作者和老百姓喜闻乐见,以调动尽可能多的人参与体育活动,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理论研究应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用新的文风创造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体育科研比较偏重体育自然科学。为了与国际上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接轨,我国应扩大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因为体育社会学是一个兼有理论和实际双重意义的体育社会科学分支学科,与其它体育社会科学相比,它普遍受广大体育工作者接受和认可。建议加强体育社会学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以提高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4.
资本拥有与草根体育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根体育是基层群众参与体育活动自发形成的.为了解释影响草根体育参与的因素,应用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参与者加入草根体育群体,是一种有目的的资源交换;参与者对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占有情况,影响到是否被草根体育群体接纳;草根体育群体的资本拥有和群体结构影响纳新;和圈子内成员建立联系,是参与者加入草根体育群体的有效途径.构建参与者被草根体育群体接受水平的模型,提出关照社会弱势群体参与草根体育.  相似文献   

5.
论体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等梳理、介绍马克斯·韦伯(Marx Weber)和诺贝特·埃亚利斯(Norber Elias)两大社会学流派对体育现代化的认知,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韦伯行动理论认为体育的现代化是社会行为理性化的必然结果;伊利亚斯组构理论认为体育现代化的动因是社会的文明化进程.这两种观点都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为研究对象,反映西方社会制度及其对体育的影响.提出不同的体育文化并不是盲目接受现代化,而要根据自身文化的特点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6.
分别从体育课程本质、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实施和体育课程评价等5个方面对近10年我国体育课程研究进行了梳理。研究表明,体育课程研究的进步体现在:研究选题和视角广泛多元;研究对象和内容新颖深刻;研究方式和方法多样创新。不足体现在:实证研究不足,缺乏对典型个案的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借鉴过滥,呈现出盲目引用国外理论的倾向;研究成果重复性强,缺少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研究;研究成果应用性较差,在改善"青少年体质下降"上作用力不足。并对研究趋势进行了预测:体育课程本质从"概念界定"向"理性审视"转变;体育课程目标由"目标划分"向"整体优化"转变;体育课程内容和实施从"被动接受"向"自主开发"转变;体育课程评价从"理想化设计"向"可操作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学校尝试将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学校体育中,如何让学生主动接受蒙古族传统体育、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运用文献法,对班杜拉社会学理论中榜样教育的四个阶段进行分析,制定各阶段的教学机制并运用到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体育教学中。为推动蒙古族传统体育校园化,继承和发展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文化自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以及现代传媒理论,从发生学角度分析大众媒介体育传播接受与狂欢精神的契合点.阐释大众媒介体育传播的接受与狂欢化共有的大众性、无等级性、仪式性特征.提出大众媒介的体育传播延续了古老的狂欢精神,在当代对人类生活本然特质的揭示和文化特征的传承具有特殊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闫桂君 《体育博览》2011,(7X):78-78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那么就要认真研究"接受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接受体育,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价值观,才能真正形成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体育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问题讨论回顾(1979~199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总结近十几年来我国体育科学理论发展的成就和进步,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回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界讨论的七个重大理论问题。这七个理论问题包括:体育科学思想、体育概念、体育科学体系及属性、体育的本质和功能、体育与政治的关系、现代体育和体育现代化、体育协调发展方面问题的讨论情况和主要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1.
终身体育观念和全民健身意识的对立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倡导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全民健身意识,在当前高校体育改革中是两种备受人们关注的理论研究课题。从高校体育改革中两种观念的生成及冲突入手,论证了终身体育观念与全民健身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未来的高校体育发展应更多地关注两种观念的辩证统一,从而推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思想起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进行现状估价所产生的困惑谈起,明确提出“体质论”与“技能论”之争,是贯穿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整个体系的基本矛盾;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历程中两对类同事件的回顾,进一步确认基本矛盾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用终身体育观来指导学校体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韦光辉 《体育科技》2001,22(3):87-90
阐述了什么是终身体育与终身体育观,分析和讨论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要用终身体育观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以期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科书的功能与用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毛振明 《体育学刊》2004,11(1):96-98
体育学科的特性决定了体育教科书的功能与用途也是特殊的,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科书。我国的体育教科书已出现了20余年,但是体育教科书的功能和用途等理论研究还是空白,致使体育教科书的编写和审查都缺乏理论根据。针对这一问题,就体育教科书的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借鉴建构主义理论、情境认知理论,依据逆向设计与协商建构的原则着重探讨表现性评价在体育课程思政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充分展现诊断、反馈、促改、决策的复合功能以及表现性评价过程,即教学过程的统整性特征。以体育教育专业体操类专项课程思政为例解析其应用流程,以"明确评价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提炼思政元素、设置表现性任务、开发评分规则、实施评价与反馈"为行动主线,发现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以体育领域问题情境创设为特色、以提炼体育课程思政元素为关键、以协商构建完成表现性任务为重点、以开发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评价标准为难点。旨在丰富体育课程思政的评价理论与方法路径,也为拓展表现性评价在体育课程思政中的应用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分析我国60年来学校体育课程考试变化的历史背景、主要动因,总结学校体育课程考试变化的作用和意义,探讨了升学体育考试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学的理论意义。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考试的主要变化特点是考试由阶段性向选拔性发展,考试的规模由小变大,考试的级别由低变高。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体育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学校体育考试由成就考试到升学考试,将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学生锻炼身体,扭转学生体质下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以互联网、中国教育网为基础,针对高校体育教育特点与缺陷,一个以网络为载体,涵盖学生用户健康信息收集、健康信息指导、体育理论教学、体育理论考核功能的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既能补充高校体育教育中理论知识比重不足的遗憾,又能满足现代大学生渴望通过学习针对性的体育理论知识,指导课堂实践的需求来达到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导向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目的。通过对如何建立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平台给出了具体的设计过程和实现办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与应用价值,可以为各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与完善起到积极的作用,也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对于各高校的体育教师,此系统的建立与运行,可轻松完成理论环节的教育工作,用区别化、针对化教学来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从系统的观点,研究分析了全民健身、增强体质的体育与以提高运动技术为目的的竞技运动的相互关系后认为。全民健身体育与运动竞技的目的、任务、科学依据、社会功能都各不相同,他们之间也不存在普及与提高的直接相互依存生存的关系,因此认为健身与运动竞技不属同一系统。这种观点改变了传统体育概念,对于学校体育、健身教育方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体育教学细节的概念、本质、特征和类型,探究了运用与调控体育教学细节促进其成为体育教学资源的生成策略。指出应强化体育教学细节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智慧的统一,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