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的饮酒诗和他的田园诗一样,是他思想的集中体现,两者共同构成了陶渊明思想,即隐逸与济世的矛盾恩想的统一体。从陶渊明的饮酒诗,可以发现其诗歌之“真生命”、“真性情”之所在。他借饮酒催发诗情,在饮酒诗中傲视世俗的诈伪,追求自然和本真,表现出不屈从流俗、刚正不阿的人生态度。其饮酒诗以独特的魅力影响了东晋以降大批的文人骚客,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开健 《阅读与鉴赏》2009,(6):32-32,10
如果说建安诗歌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种慷慨悲凉的美。那么西晋诗人为中国文学带来了绮丽之美。陶渊明则开拓了一个以自然冲淡为美的天地。他的诗作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语淡而味腴,各粹之气。悠然流露,最耐玩味。”(伍涵芳《读书乐趣》)指出了陶渊明有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因之其诗才具有平淡自然之美。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是我国东晋末年的著名诗人,因为他在诗中多歌咏隐逸,描写田园,所以被称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恬淡自然而又富于真情实感。其中《饮酒》之五,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称得上是他的代表作。诗的原文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诗历来以平淡自然著称于世。笔者认为,陶渊明诗歌的显著特点是表现了诗人个体本身的安宁及精神困境方面的超脱,表达出真我的特点。通过作品的“真”来表现“我”的存在,也正是“真”的敞显,使“我”为之一亮,焕发光采。  相似文献   

5.
东晋时期,玄言诗风盛行文坛,文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陶渊明青云出岫,在诗歌、散文、辞赋上以其突出的创作成就给玄幻的文坛带来了清新的气息。陶渊明,又名亮,浔阳柴桑人。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生活在社会极其动荡的晋宋易代之际,出身在一个没  相似文献   

6.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是一首许多人都熟悉和喜爱的诗歌。这首诗最早主要是随着南朝梁萧统所主编的《文选》和他所编辑的《陶渊明集》的流传而流传的。这首诗的第六句在《陶渊明集》的不同版本中,有作“悠然见南山”的,有作“悠然望南山”的,  相似文献   

7.
东晋时盛行玄言诗歌,这种诗内容严重脱离现实,空谈玄理,诗坛上一片沉寂。陶渊明则异军突起,以其淡远、清新、自然的诗歌,给诗坛吹进了一缕新鲜空气,开创了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陶渊明诗歌的主要风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以下艺术手法体现出来的。一、多用白描式的手法。陶渊明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用十分淡朴、浅近的词语来描述事物的状貌,绝少华丽繁缛的辞藻,也很少空泛的议论。如《归园田居》其一:“方宅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他创作的诗歌,不管是田园诗还是咏史诗还是杂诗,都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伟大的高度,历来为文人们推崇。好的文学作品令我们能够不断地再创造,不断地去延续它的生命。而陶渊明的诗之所以能给我们这样的感动,得益于陶诗内在的美学韵味,蜿蜒至今,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9.
“以文为诗”始于陶渊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为诗”是中国人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是后世论多认为始于中唐的韩愈。当笔认真考察了唐前中国诗歌发展史之后,却惊奇地发现:“以为诗”并非始于韩愈,而是始于早韩愈400年的陶渊明。所谓的“以为诗”,即以散的篇章结构、句法及其虚词、虚字入诗,使诗歌呈现出一种如散般的平实自如、天然入妙,能够更痛快畅达地叙事、抒情,而这一切在陶诗中都有鲜明具体的体现。“以为诗”的运用,使陶诗更为亲切、平和,贴近人心,一种如叙家常的真切动人由此而生,这与陶渊明的为人及其诗歌朴素自然的风格是极其协调一致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为诗”陶渊明是韩愈的老师。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一位有着崇高地位和重要影响的诗人,他的这种地位和影响,是有赖于其诗歌艺术成就的,尤其是诗歌语言艺术成就。陶诗沿袭了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且进入更加纯熟的境地。这种特点,在其众多题材的诗歌中,以田园诗最为自然简朴,最具代表性。陶渊明的田园诗一般都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甜美、田园风光的怡人和田园生活的简朴,来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生命心境和超世脱俗的人生韵味的,诗歌语言真实而又深远。他超越世俗,不慕虚荣名利,善于在山水田园风光中咏怀言志,诗歌内容真实,感情淳朴真切,语言自然,显示出真实深远、自然成文的本色。陶渊明田园诗的语言艺术特色,总的来说是可用“自然”二字概括。具体而言,我们从“真实”、“深远”和“灵活”三个方面分析讨论。首先是真实,主要是指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真实。陶渊明的田园诗一般都是他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不虚伪不夸张,往往给人原原本本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就是说,将生活融入诗歌之中。陶渊明诗中所表现出的这种生活的诗化,绝非有意而为,而是他内心深处回归自然,返回自然,真正与自然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结果。这于是就牵引出了“真”的另一个方面的含义,即感情的真率。陶渊明一生追求自然和本真,反对虚伪和造作,所...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代是一个政权更替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陶渊明以其平淡自然质朴的风格开辟了诗歌题材的新领域,他对自然的追求和理解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可以说归隐将他推向了文学的殿堂,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而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和动机也是后人迷惑、探求的,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舍弃来自不易的县令,而选择归隐呢?本文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为官中的自我矛盾和田园诗歌中一一探究。  相似文献   

12.
东晋时期的诗的理趣美,是我国诗歌美学的重要内容。陶渊明在诗与理的结合上作了艰苦的探索和卓有成效的实验。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杰出的作家。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晋宋易代的动乱时代。当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都很尖锐。自西晋灭亡之后,北方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贵族和汉族地主割据纷争的局面,进入了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在南方,则以金陵(今江苏南京)为  相似文献   

14.
在隐逸诗歌及隐逸文化史上,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出现,无疑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他之前,诗人们写隐逸诗大多只是抒发一种情怀,很少有人身体力行。对于隐逸,就只能成为他们雅咏的对象和生活中的消遣。因而崇尚隐逸的人很多,真正实践者极少。而陶渊明则不同,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作诗。他笔下的田园隐逸诗歌,“有着渊明活的生命,有着渊明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诗歌魅力探源邓琼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不足万言(9600余字),文不逾千句(900余句),生前别人只把他看作一个“直作农家语”的田舍翁,然而身后他的声名却越来越大。据考证,唐以前的文人文集较完整地流行至今的至多只有6家,而这区区6家之中就有陶渊明集...  相似文献   

16.
山水田园诗派是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于世的诗派,它以平淡、朴实、清新、自然的诗风在众多诗派中独一帜,自成一派。山水田园派诗人用他们恬静、清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静谧、安逸的田园诗画,陶渊明和王维就是其中的代表诗人。 陶渊明是东晋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他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歌,而王维则是盛唐时期一位继陶渊明之后成就较大的诗人,可以说他是一位集山水田园诗派之大成者。陶渊明与王维的诗歌格调高雅、清新,诗中都充满了二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  相似文献   

17.
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不足万言(9600余字),文不过千句(900余句),生前别人只把他看做一个“只作农家语”的田舍翁,然而他身后的声名却越来越大.自从钟嵘《涛品》把陶渊明列为“古今隐逸之宗”后,围绕着陶渊明诗歌风格的笔墨官司,一直打到现在.  相似文献   

18.
(一) 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诗有描写农村题材的一类,词也有农村词一体。综合学术界周汝昌诸专家的见解,我国描写农村题材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 其一即田园诗系统,主要描写作者隐居田园的生活。东晋陶渊明是这类诗的传统的开创者。陶渊明“躬耕”式的田园诗的特点,在于通过描写农村田园风光和诗人隐居躬耕,歌唱  相似文献   

19.
田园诗人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历史上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其诗歌创作中渗透着“酒”文化,在“醉”的表象背后,是陶渊明独立、自我精神的另类展现,其诗具有独特的美学意蕴和文化价值。文章结合陶渊明的人生际遇,以其诗歌创作为切入点,对诗歌中的“酒”文化及精神进行全方位的挖掘,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饮者”形象。  相似文献   

20.
浅论陶渊明的《饮酒》诗杨清文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年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清新流畅,淳朴自然,既一反西晋太康以来的绮靡旧俗,又不落东晋“因谈余气,流成文体”的玄言窠臼。他不但以独树一帜开田园诗之先河名垂千秋,而且还以饮酒和善写《饮酒》诗闻名于世。《饮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