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1]对k重叠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作了探讨,通过探究,笔者将给出k重叠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学习一个新的概念、命题或公式,必须系统掌握才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数列的求和相对于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对学生来说是新的内容,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内容又是数列前n项求和的起点和基础,因此教学中既要处理好数列求和的共性,又要突出等差数列的求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一、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αn}的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中项公式中发展而得。  相似文献   

5.
<正>数列是高考常考内容,主要把通项和前n项和这两个知识点与其它知识结合考察.本文归纳整理了求数列通项的几种方法,供参考.一、公式法利用熟知的公式求通项公式的方法称为公式法.常用的公式有an=Sn-Sn-1(n≥2)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相似文献   

6.
不论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其通项公式通常都只有一种形式,而它们的前n项和公式却有两种形式,故此在使用上就比较灵活。利用推理和数学归纳法证明出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另一种形式,并通过例题说明其用法,从而使得其通项公式在使用上更加简捷、灵活。  相似文献   

7.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体现了人类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一般方法,再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情况,所以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比公式本身更为重要.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应根据条件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计算;另外反用公式、变用公式、前n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方程(组)思想.  相似文献   

8.
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的一类数列求和问题不能直接利用公式.但如果能将它的通项公式裂变成两项的差,我们就可用“迭加法”求它们的前n项和,具体地说,  相似文献   

9.
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列中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外.还有很多其它数列,它们的特点是通过数列的递推公式给出,我们恰恰可以根据此递推公式构造出一个新数列,通过求新数列的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或前n项积来间接求出原来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不同的递推公式,我们可以采用不同方法构造不同类型的新数列,下面给出几种常见的构造新数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数列中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外。还有很多其它数列,它们的特点往往通过数列的递推公式给出.我们恰恰可以根据此递推公式构造出一个新数列,通过求新数列的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或前,n项积来间接求出原来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不同的递推公式,我们可以采用不同方法构造不同类型的新数列.下面给出几种常见的构造新数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朱福文 《高中生》2010,(10):22-23
对比总结该高考题是利用列方程纽求通项公式的问题,同学们只要牢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就可以顺利求解.实际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是数列中的基础知识,同学们必须牢固掌握.而这些公式也可视作方程.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学生对等差数列的认识主要体现在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上,因此他们在解答等差数列的有关问题时,通常都是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去寻找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然后再通过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公式去解答有关具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推出利用Lɑgrɑnge插值公式求高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的方法即推出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公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差等比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进行探究,给出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定义若数列{a_n}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成等比数列,则称该数列{a_n}为差等比数列。  相似文献   

15.
一、公式法 利用熟知的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称为公式法.常用的公式有an=Sn-Sn-1(n≥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相似文献   

16.
一、利用公式法求和 若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b(a,b为常数)的形式,则说明数列是等差数列,可直接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n(a1+an)/2或Sn=na1+n(n-1)/2d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7.
知识的学习有一个连续性 ,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对后面学习的知识有引导作用 .但是 ,有的知识却有自己的特点 ,有特殊的解决方法 .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前面学习通项公式时采用了归纳法 ,而求和时突然改用了其他方法 ,对此课本又没有一个很好的交代 ,所以在学习中感到突然 ,难道前面的方法不适用了吗 ?带着这样的问题 ,我进行了下面的教学尝试 .师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它的应用 ,在数列中还有一个问题是求数列的前n项之和 .今天我们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之和的计算方法 .设等差数列 {a…  相似文献   

18.
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都是n的函数,也可以看成是方程或方程组,特别是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n的一次函数,而其求和公式可以看成是常数项为零的n的二次函数,因此许多数列问题可以用函数方程的思想进行分析,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正>数列是高中代数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因此在每年的高考中考试中常考不殆.而各种数列问题解答,在很多情形下,首先是对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本文就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和技巧作例析.一、公式法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定义求通项;若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Sn与an的关系,求数列{an}的通项an可用公式an=  相似文献   

20.
一、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1.通项法:当我们明确该数列是等差数列或者是等比数列时,可以直接通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或者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求得.2.观察法:例(1)2,4,6,8,……参考答案:an=2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